宋朝的太学,为全国最高学府,我们不妨称之为宋代的“大学”。不过宋朝太学仅仅是国子监直辖的几所国立学校之一。太学之外,国子监还辖有多所学校:国子学、四门学、小学、辟雍。
我们经常听到“晚明资本主义萌芽”的说法,而海外汉学界则有宋朝为“现代的拂晓时辰”的论断,那么,这“萌芽”与这“拂晓”之间,究竟哪一个更加富庶呢?或者干脆点说,哪一个时代的平民生活水平更高一些?嗯,有必要来比较比较。
研究者一般用“代际收入弹性”来评估一个社会的阶层固化程度,“代际收入弹性”最高为1,指子代的经济地位完全取决于父代;“代际收入弹性”最低为0,指子代与父代的经济地位完全不相关。“代际收入弹性”为0,必定是急剧变动的乱世;“代际收入弹性”为1,则必是死寂、凝固的社会,两者皆不可欲。正常社会的“代际收入弹性”一般都处于0与1之间,···
你穿越到宋代城市,首先需要有一个栖身之所。这个问题容易解决,对于一名生活在宋朝的人来说,外出经商、旅游、赶考,不用太担心会露宿街头或野外,因为宋代的旅店业很是发达,“州府县镇,驿舍亭铺相望于道,以待宾客”。只要你有钱,就不愁找不到舒适的宾馆、旅馆、民宿(今天出土的宋钱非常之多,你大可携带一麻袋穿越回去)。
我们考证过,《梦华录》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应该是宋真宗天禧年间,剧中权相萧钦言的原型应该是王钦若+丁谓,剧中皇后刘婉的原型无疑就是刘娥,剧中的皇帝是宋真宗,北宋第三位君主。天禧年间,真宗多病,君主的权力多由皇后刘娥代理。刘娥虽出身江湖,却对政治有着过人的天分,宋真宗身体康健情况尚可时,刘皇后已预闻政事,在皇帝“久···
孟子主张“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即乡党、村社世代互助的小共同体,内部成员互相扶持一起积累未来。这种关系,不仅仅是村社成员之间,还包括村社的领主,也和治下的村民之间凝结成世代博弈的关系。
在今天,拍一部讲女性自立、创业故事的电视剧、网剧,至少在题材方面是不新鲜的,但是,如果将故事的时代背景设定为宋代,显然便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了。快要收官《梦华录》正是这样一部古装连续剧。
《梦华录》里提到的“休沐”是什么意思?休,即休息;沐,即沐浴;休沐,就是休假,让人回家洗澡的意思。休沐之制,始于秦汉。汉时,公务员每上五天班,可以休沐一天,因为汉代公务员上班,食宿都在政府机关大院内,大概当时也没有什么公共浴堂,所以每隔五天,便要放公务员回家洗澡、省亲。
宋朝城市里的酒家可谓不计其数,不过可大体分为四类。一是没有酿酒权的城市酒店,北宋时,一般叫做“脚店”。脚店销售的酒,不能自酿,而是要向政府的酒务或有酿酒权的正店批发。《清明上河图》中,城外虹桥附近,就有一家“十千脚店”(“十千”其实是美酒的代称),高高的“彩楼欢门”特别引人注目。虽是脚店,但格调却不低档。
我们来探讨一个问题:古代中国的女性是否有财产权。
我曾将这个问题放到网上,询问网友,结果许多网友都回答:没有。还有人说,“母随子贵,如果有儿子的话,作为母亲才能获得继承家业的名额”;“多年媳妇熬成婆,自然就有财产权”;“当成武则天、慈禧,才有你说的财产权”。我相信这些网友至少接受过九年基础教育,但他们上的历史课看来并没有告诉他们相关知识,以致许多人对于国史的理解还···
昨天播出的新一集《梦华录》讲到,半遮面茶坊的小姑娘说她要努力工作、多赚点嫁妆,“要想过得好,嫁妆就得多”。嫁妆多是不是就可以过得好,这因人而异,但宋人嫁女儿确实非常看重嫁妆,这嫁妆,宋人习惯称为“奁产”。
我们之前“考证”过,《梦华录》剧中的奸臣萧钦言、朱佩若,其人物原型应该就是宋真宗天禧朝的权相王钦若,理由有四:1)时代相同,都是活动于天禧朝;2)萧钦言、朱佩若名字中含有“钦若”二字;3)身份相同,北宋历史上,王钦若正是所谓的“后党”领袖;4)真宗朝有所谓的“五鬼”,王钦若名列其中,剧中也称萧钦言、朱佩若等人为“五鬼之辈”。
施耐庵小说《水浒传》改编成98版电视连续剧时,用了刘欢演唱的主题曲《好汉歌》:“路见不平一声吼哇,该出手时就出手哇,风风火火闯九州哇……”大概想歌颂梁山好汉见义勇为的风格。但坦率地说,梁山泊中,杀人不眨眼的匪徒居多,见义勇力的好汉寥寥可数,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只有一个鲁智深。
所谓汇兑,我们将其定义为“在甲地存入现金,换成票据,然后凭票在乙地取款”,借用这一金融工具,人们可以免却搬运货币之苦,有利于长途贸易、大宗交易的发展。
在中国茶艺史上,宋人的烹茶方式是独一无二的,是历史上的绝唱。汉唐人虽然也饮茶,但饮用的方式比较“粗暴”:将茶叶放入锅里煮,并加入姜、葱、茱萸、薄荷、盐等佐料。著《茶经》的陆羽将这种煮出来的茶汤直接贬斥为“沟渠间弃水”。
正在热播的网剧《梦华录》改编自元杂剧《赵盼儿风月救风尘》,但《赵盼儿风月救风尘》剧情比较单薄,《梦华录》一剧作了非常大的扩展与改编。
《梦华录》里有些细节是挺有意思的,比如剧中有个近视眼书生,看东西需要用眼镜。有些网友很奇怪:宋代有眼镜吗?从文献记载来看,宋朝人确实用上眼镜了,名字叫“叆叇”。南宋赵希鹄《洞天清录》记载说:“叆叇,老人不辨细书,以此掩目则明。”另一份宋人笔记《暇日记》还提供了一个事例:“史沆断狱,取水精十数种以入,初不喻,既而知···
《梦华录》里的男主顾千帆,供职于皇城司。宋朝确实有这么一个特务机构,专门负责刺探京城臣民的不法情事,也掌握着一部分司法权,但审讯的对象只限皇室人员及间谍,职能有点像明代的锦衣卫,但权势远不如锦衣卫。而且,明锦衣卫直隶于皇帝,宋皇城司则受枢密院节制。
闲时看过一些宋代背景的古装电视剧,如《包青天》、《少年包青天》、《大宋提刑官》,剧中都有司法审讯场景的再现。我发现,所有的导演都是这么表现宋代审案的情景:诉讼两造被带上公堂,下跪叩首,然后整个受审的过程都一直跪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