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历来重视人生境界和道德情操,具有独特的内核标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10月11日上午,莲池讲堂第40讲在莲池书院(古莲花池)直隶图书馆开讲。本讲中,中国书院学会副会长、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邓洪波教授以“东亚书院文献整理与研究”为题,从东亚书院与书院文献概述、东亚书院文献的分类与特点、东亚书院文献的研究与整理和研究展望等方面进行国学讲座。
自2012年以来,笔者就“新子学”理念已有六次专文论述,涉及到诸多方面的内容。子学与经学、儒学、哲学的关系是讨论子学时绕不开的话题,它关系到子学自身的定位与核心特质,也关系到子学研究应如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应对中外文明交流的新局面。
2024年10月9日下午三时,“标识性概念”系列讲座第十五讲“革命”在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锡昌堂103讲学厅举行。本次讲座由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安东强教授主讲,中山大学哲学系吴重庆教授主持。
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也是地方文化的主流。儒学是蜀学最深厚、最浓重的主体和底色。研究蜀学,不可能不涉及儒学;而研究儒学,也往往离不开蜀学。
在国家和整个社会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当下,在读经被众多有识之士当作必修课的觉醒中,让人感觉欣慰,前途似乎越来越光明,然而在现象背后,我似乎也隐隐感觉到一些问题,分享出来供大家思考。
2023年1月,国家文物局核定并公布了《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统计了全国1658通(方)重要文物,其中收入了90通(方)曲阜地区碑刻,其数量位居山东全省第一。曲阜碑刻作为特殊而重要的文化遗存,是我国碑刻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极高的研究价值和文化意义。
胡瑗是宋学的重要开拓人物,他通过复兴师道创建苏湖教法,推动了宋代书院的发展。宋代书院从兴起到大盛,代表了宋儒复兴师道而重建政教文明的理想追求。
这次来开会,我本想讲一点孔子基金会的成就。但成果展览和纪录片都已经展示了,也不必重复了。来的路上看到昨天发的小视频,学典兄有一段讲话,说孔子基金会的成立是中华文化复兴的起点,我觉得讲得很好,层次也高。所以我就不具体讲成就成果了,讲讲我对孔子基金会成立和活动的几点认识。
本书是作者“生活儒学”(Life Confucianism)的选集,从2004年至2021年间作者关于“生活儒学”的大约200篇文章中选出,按照导论、方法论、本体论、知识论、伦理学、美学、历史哲学的大类编排而成。
本书是一本以《周官》为基础文献,以夏商周三代时期的国家制度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历史学学术著作。
《尚书·洪范》篇记载的是箕子向武王传授的治国之道,在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洪范口义》虽然仅是宋学先导胡瑗的授课讲义,但在北宋“洪范学”史上具有开创性,无论是解经的方法还是思想内涵,都体现出宋学的特征与鲜明的时代意义。
为了鼓励对中国学研究与发展有贡献的学者,我们计划开展“大韩中国学会孔子学术奖”征集活动。
宋代庆历前后发生的学术文化转型产生的影响极为深远。正是胡瑗“湖学”等大量学者的努力,助推了北宋实学思潮的形成和发展,并付诸“王安石变法”的施政实践,促成了南宋事功学派不断兴起,为江南经济发展的儒学理论合理性树立起官方意识形态话语体系。
作为“宋初三先生”之一,大儒胡瑗开程朱理学之先河,以“明体达用”为核心教学理念执教湖州,形成一套“有体有用有文”的系统育人模式,注重培植根本、启发潜能、各顺其性,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世称“湖学”。
为弘扬朱子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10月16日,第三届考亭论坛在三明尤溪县开幕。
在讨论宋明理学的兴起时,人们往往依据南宋朱熹《伊洛渊源录》给出的谱系,从周敦颐开始说起。但这只是从理学的理论逻辑着眼的。
本书以两宋之交湖湘学派、龟山学派、江西诗派道论与文学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全面梳理了三大群体的学术思想嬗变过程,详细考察了三大群体学术思想嬗变影响下的诗学观念与具体创作。本书从两宋之交儒林学者与文苑士人的交往入手,以该时期突出之美学风格、凸显之文论话语与该时期理学的关系为对象,寻绎理学与文学交互影响的方式,通···
《礼记》是西汉戴圣所编选的一部书,取材广泛,来源不一,全书编次错杂,并无完整严密的体系。
在汉唐经学向宋明理学转型过程中,胡瑗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作用的发挥,与其易学承先启后的成就密不可分。胡瑗传世的易学著作,为倪天隐整理的《周易口义》,《四库全书总目》将其与程颐《伊川易传》视为“始阐明儒理”的义理易学标志性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