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孔子文化节在深圳隆重举行

2023年12月3日上午,由全国新儒商团体联席会议秘书处指导、广东高科技产业商会和三和国际集团联合主办的第十四届孔子文化节、十五届祭孔大典在深圳东湖公园隆重举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学术座谈会”成功召开

11月29日,由国际儒学联合会、西南交通大学主办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学术座谈会”在成都举行。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资源如何应对现代化全球化挑战?

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与实践,不仅关乎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更关乎中国未来的前途命运,同时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与文化的转型和重构过程。

《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续刊》学术研讨会召开

本书主编、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王承略教授、刘心明教授,本书学术顾问、台湾成功大学原文学院院长张高评教授,本书责任编辑、清华大学出版社学术出版中心马庆洲编审,分别介绍了本书编纂和出版情况。

中国式现代化与儒家文化国际传播座谈会召开

12月6日,中国外文局西欧与非洲传播中心(《今日中国》杂志社)副主任李五洲一行到访孔子研究院,就如何深入探寻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背后的文化密码,更好地推动儒家文化国际传播进行专题调研座谈。

【吴钩】宋朝禁止民间私藏刀具吗?

在网上看到有人问:“宋代七次颁布禁止私人藏有武器的法律(不知这次数是怎么统计出来的),地域范围从京师扩展到全国,武器种类从兵器扩展到了老百姓生活日用的刀具,那么《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里面的人,怎么还敢拿着各种兵器到处跑?”对这个问题,敷衍的回答是:武侠小说都是虚构的,认真你就输了。

【冯哲】读书人的生命典范 ——钱穆先生和新亚书院精神

四海孔子书院正在筹备申办的台湾历史文化博物馆融藏品收藏、陈列展览、学术研究、社会教育于一体,内设《同根同源,同文同种——台湾历史文化展览》的基本陈列包括《港台新儒家》主题。

【郭沂】从《论语》类文献看孔子思想及其演变

自宋人首开疑古之风以来,研究孔子的著作虽不可胜数,但所引据的材料多半没有超出《论语》一书。人们对其他古籍中所保存的大量有关孔子的记载,或讳莫如深,或斥为赝品。更有甚者,最近有人提出《论语》到汉代才结集成书,其真实性也值得怀疑(朱维铮:《论语结集脞说》,载《孔子研究》1986年创刊号)。

【吳笑非】魯屬徐州

(《駁五經異義》:“昔者楚昭王曰:‘不穀雖不徳,河非所獲罪。’言境内所不及,則不祭也。魯則徐州地,《禹貢》:‘海、岱及淮,惟徐州。’以昭王之言,魯之境界亦不及河,則所望者海也,岱也,淮也,是之謂三望。”

湖南大学·台湾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讨周”在岳麓书院举办

湘台文化交流活动——湖南大学·台湾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讨周”近日圆满落幕。本次教育交流活动内容丰富,载体多样,包括开幕式、师生学术论坛(一天六组)、主题演讲(两天两场)、主题讨论、历史文化移动课堂(四天四场)、闭幕式等。

【王志阳】论朱子礼图思维的特征

礼图是朱子十分重视的一种礼学解析工具。在朱子的礼图思维中,解决实际问题是其根本的归宿,主要体现于以礼图来解决社会礼仪、礼学教育、现实政治三方面问题。规范化是朱子礼图思维的根本原则,主要表现于礼图作品由政府颁布施行原则与经学化制作原则。

【单虹泽】“明觉”与“生生”:程颢仁学的自然之维

“自然”是理解与阐释程颢仁学的重要观念。程颢仁学的理论基础是“生之谓性”与“天理自然”。性与天理皆为自然之存在,程颢以性之自然与天理之自然阐发仁之自然,将仁视为合人道与天道为一的自然本体,同时也将“识仁”作为体仁的自然工夫。

【陈赟】精神突破、生存真理与中国思想的超越性问题

在中国思想中,超越性并非指向以心灵体验作为位点敞开去身体化、去社会化、去宇宙化的作为终极根据的绝对者,而是走向历史过程中文化宇宙的绵延,道体通过体道经验而被纳入历史文化世界,参与超越性根据就是参与历史文化宇宙的赓续。

“方以智学术的当代价值与意义”学术研讨会综述

方以智是明清之际的文化巨人,他的学术博大精深、贯通古今,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并驾齐驱,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革故鼎新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次会议聚焦于方以智学术的当代价值与意义,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必将成为方以智研究的里程碑。

【顾宏义】释“为与士大夫治天下”

通过详细引证比勘诸史料,可知文彦博语远绍孟子“巨室之所慕,一国慕之”语,而自汉宣帝言“与我共此(治天下)者,其惟二千石乎”以来,“共治天下”说为包括宋朝的历代君臣所普遍接受,只是文彦博代之以“士大夫”而已。故文彦博所说之“治天下”及其他宋人所云之“共天下”“同治天下”,大抵皆为“共治天下”之意。

【赵法生】从乾坤易到礼乐易——论《乐记》对礼乐哲学和易学的双向推进

《乐记》创造性地援易解乐,同时创新了礼乐哲学与易学,形成礼序乐和的重要思想,将传统的以礼统乐发展为以乐统礼,由更重视秩序之“中”发展为更强调感通之“和”,建构了新的礼乐哲学和美学典范。同时,《乐记》以礼乐代乾坤,将乾坤易发展为礼乐易,成为孔子以德解易的完成式,开创了天人合一的新形式,由此奠定了它在先秦思想史上的重···

【郑家栋】《“中国哲学”的牟宗三时代》导论

笔者的基本认识是:一方面历史文化领域不可以接续“体用”一体贯通的理路讲,那样的话只能够讲出一个“王圣”;另一方面,“形上超越”和“道体生成”或许是“中国哲学”现时代发展两种可能的路径。

何俊 主编《知宋·宋代之儒学》出版

文萃选编以两宋为中心,列出了政治制度、君臣、法律、科举、军事、城市与乡村、货币、交通、科技、儒学、文学、书画艺术、建筑等专题。《知宋·宋代之儒学》重点关注宋代儒学的发展,分上、下两编。上编依年齿选邓广铭、徐规、陈植锷先生与陈来、王瑞来教授共七篇文章。下编收入编者何俊教授近年分析宋学初兴时胡瑗湖学与宋学完型时朱···

吕妙芬 著《多元视域中的明清理学》出版

本书以明末清初理学文本与话语为主要研究对象,试图以更丰富而新颖的史料、新的研究议题与视角,探讨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与转型。从儒者的生死观、工夫论、舜的圣人形象、孝行与家礼、夫妇之伦、人性论等主题,分析明清之际儒学如何在历史发展及反思中自我修正与转化,建构一个能兼顾个人道德修养与家庭社群人伦,能对治晚明学风之弊,···

陈苏镇 著《《春秋》与“汉道”:两汉政治与政治文化研究(中华学术·有道)》出版

所谓“汉道”,即汉朝治国治天下之道。作者深入细致地描述和分析了在儒家士大夫的推动下,以《春秋》学为主的经学如何诉诸“大一统”帝国的创制立法,如何影响汉帝国的实际历史进程,从而成就“汉道”,为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确立了基本模式。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