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东辉 主编 《清代小学辑佚文献集成》(全二十八册)出版暨前言

栏目:
发布时间:2024-07-19 21:58:56
标签:

陈东辉 主编 《清代小学辑佚文献集成》(全二十八册)出版暨前言

 

 

 

书名:《清代小学辑佚文献集成(全二十八册)》

主编:陈东辉

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4月

 

内容简介

 

清代小学类文献的辑佚名家辈出,成果斐然。这些文献至今仍有重要参考价值,不过较为分散,查检不易。本书汇集经典的清代小学辑佚文献,如《玉函山房辑佚书·经编尔雅类》《汉学堂丛书·经解小学类》《小学钩沉》《小学汇函》《小学丛残》《何承天纂要文征遗》等,此外也辑有不少析出文献。除刻本外,亦有稿本,如上海图书馆藏清代稿本《萧山王氏十万卷楼辑佚书七种》中的《杜林训诂逸文》和《凡将篇逸文注》。此书系统编纂,便于检索,有利于相关研究。

 

编者简介

 

陈东辉,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副教授,文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古典文献学、清代学术史、中国语言学史、浙江地方文献、东亚文化交流史等。已出版《阮元与小学》《汉语史史料学》《清代学术与文化新论》《东亚文献与语言交流丛考》等专著9种,整理校点《卢文弨全集》等古籍4种,编著或主编《阮元研究文献目录》《历代文献学要籍研究论著目录》等工具书11种以及《文澜阁四库全书提要汇编》《两浙艺文志辑刊》《卢校丛编》等大型古文献资料汇编15种,在国内外发表论文300余篇。曾在多篇研究综述类文章中被列为阮元研究、卢文弨研究、清代学术史研究、浙江地方文献研究、四库学研究、古籍保护研究、古代藏书研究、古籍索引研究等领域的核心作者之一。

 

前言

 

清代辑佚之学兴盛,涌现出诸多辑佚专家和著作,其中小学类文献的辑佚成就十分突出。

 

例如,清马国翰的《玉函山房辑佚书》是一部规模宏大、十分重要的辑佚性丛书,其中所收的《尔雅犍爲文学注》《尔雅刘氏注》《尔雅樊氏注》《尔雅李氏注》《尔雅孙氏注》《尔雅孙氏音》《尔雅音义》《尔雅图赞》《集注尔雅》《尔雅施氏音》《尔雅谢氏音》《尔雅顾氏音》《尔雅裴氏注》《史籀篇》《仓颉篇》《凡将篇》《训纂篇》《仓颉训诂》《三仓》《古文官书》《杂字指》《劝学篇》《通俗文》《埤仓》《古今字诂》《杂字》《杂字解诂》《声类》《广仓》《辨释名》《异字》《始学篇》《草书状》《发蒙记》《啓蒙记》《韵集》《字指》《四体书势》《要用字苑》《演说文》《字统》《纂文》《庭诰》《文字集略》《古今文字表》《韵略》《桂苑珠丛》《文字指归》《四声五音九弄反纽图》《分毫字样》,以及《纂要》(顔延之撰)、《纂要》(梁元帝撰)等,均爲小学类典籍。

 

又如,清任大椿辑、清王念孙校的《小学钩沉》,收罗甚广,包括《仓颉篇》《三仓》《凡将篇》《古文官书》《劝学篇》《圣皇篇》《通俗文》《埤仓》《古今字诂》《杂字》《声类》《辨释名》《韵集》《杂字解诂》《周成难字》《小学篇》《字苑》《字指》《音谱》《纂文》《纂要》《文字集略》《字略》《广仓》《字统》《韵略》《证俗音》《文字指归》《切韵》《字书》《字体》《异字苑》《字类》《字諟》《古今字音》《声谱》《证俗文》《异字音》诸书。

 

 

 

清光绪抄本《字林考逸》封面

 

同时,任大椿还辑有《字林考逸》。晋吕忱的《字林》收録《说文》所遗漏的异字一万二千八百二十四个,当时与《说文》并重。《字林》久已亡佚,任大椿所辑的《字林考逸》凡八卷,共有一万五千余字,超过原《字林》所载字数的百分之十。另外,清顾震福辑的《小学钩沉续编》和龙璋辑的《小学搜逸》,收録也很丰富。

 

清代学者的小学辑佚成果对于汉语史等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如隋唐以前之韵书均已亡佚,黄奭依据类书、古注等所引文献,考求佚文,缀拾补録,辑成《韵集》《音谱》《声谱》《韵略》,将其收入《汉学堂丛书》(又名《黄氏逸书考》),从而成爲音韵学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

 

近年来关于清代辑佚之论著颇多,如喻春龙的《清代辑佚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二〇一〇年)、郭国庆的《清代辑佚研究》(民族出版社,二〇一一年)、陈惠美的《清代辑佚学》(台湾中国文化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博士学位论文,二〇〇四年)、赵晨的《马国翰研究》(北京联合出版公司,二〇二一年)、邱丽玟的《马国翰及其〈玉函山房藏书簿録〉研究》(载潘美月、杜洁祥主编:《古典文献研究辑刊》九编,台湾花木兰文化出版社,二〇〇九年)等,其中有不少内容涉及清代小学辑佚。同时,笔者还曾专门撰写了《古籍辑佚与汉语史研究》(载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编:《历史文献研究》总第三十二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二〇一三年),并曾指导研究生潘敏撰写了《清代小学辑佚研究》(浙江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二〇一一年)。这类论著尚有罗琦的《黄奭辑佚韵书研究》(吉林大学历史文献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二〇〇七年)、石磊的《黄奭〈尔雅古义〉辑释》(《古籍整理研究学刊》二〇一六年第五期)、彭喜双的《〈尔雅〉文献研究》(复旦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二〇〇九年)、王丽的《试论清代〈尔雅〉古注辑佚》(黑龙江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二〇一一年)、郭康松和胡涛的《清代辑佚〈尔雅〉古注概论》(《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二〇一九年第三期)、苏天运的《张揖〈古今字诂〉辑佚与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二〇二二年)、刘明资的《清任大椿〈小学钩沉〉辑佚之研究》(台湾云林科技大学汉学应用研究所硕士学位论文,二〇二〇年)、李增杰辑注的《〈字林考逸〉续补》(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一九八九年)、苑学正的《〈字林〉亡佚时间考——兼论〈字林考逸〉尚需重辑》(《文史》二〇一六年第一期)、刘海龙的《〈字林考逸〉研究》(上海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二〇〇九年)、李姣的《〈仓颉篇续辑〉研究》(浙江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二〇一二年)等。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孙啓治、陈建华编撰的《中国古佚书辑本目録解题》。该书收録先秦至南北朝佚书辑本及现存书佚文辑本,凡属一九四九年之前的版本均予著録。所收佚书以载籍有明征者爲限,经部则酌情放宽。所收佚书依据经、史、子、集分部,每部佚书又按科目或体裁分类,并以作者时代先后排序。凡同一佚书有不同辑本,则分条列目,并注明不同版本。更有价值的是,该书在所收佚书之下均附有“注”,主要内容爲同书各辑本内容之比勘及对其辑文优劣之考证与评价。如果所收佚书并非现存书佚文辑本,“注”的内容还包括佚书作者简历以及佚书之历代著録。如关于(晋)葛洪撰《字苑》,该书列有如下内容:

 

字苑    (清)任大椿辑    (清)王念孙校

 

小学钩沉卷十三

 

小学钩沉卷十三  清嘉庆二十二年汪廷珍刻本  清黄奭校补  (北京图书馆)

 

小学钩沉卷十三  清嘉庆二十二年汪廷珍刻本  清莫友芝批点  (四川省图书馆)

 

小学钩沉卷十三  清光绪十年龙氏刻本  曹元忠校补  (复旦大学图书馆)

 

小学钩沉卷十三  清光绪三十三年薛寿抄本  清薛寿校  (南京图书馆)

 

小学类编附编·小学钩沉卷十三

 

翠琅玕馆丛书(冯兆年辑)第二集·小学钩沉卷十三

 

芋园丛书·经部·小学钩沉卷十三

 

字苑    (晋)葛洪撰    (清)顾震福辑

 

小学钩沉续编卷四

 

字苑一卷    (晋)葛洪撰    (清)陈鱣辑

 

古小学钩沉  稿本  (北京图书馆)

 

要用字苑一卷    (晋)葛洪撰    (清)马国翰辑

 

玉函山房辑佚书·经编小学类

 

字苑一卷    (晋)葛洪撰    (清)龙璋辑

 

小学搜逸上编

 

注:两《唐志》并载葛洪《要用字苑》一卷。《顔氏家训·书证》篇引作葛洪《字苑》,当是省称。按《晋书》本传、《隋志》均不载洪撰此书,马国翰谓《顔氏家训》引之,其书盖盛行于北,《隋志》承梁《七録》,偶失载也。马国翰、任大椿皆据《顔氏家训》、玄应《一切经音义》等采得三十余节,互爲出入者二三节而已。顾震福续补任辑,计增多百余节,数倍于任氏原辑,所采多据《玉烛宝典》、慧琳《一切经音义》及日本源顺《倭名类聚抄》,均马、任所未及采,中唯采“然犹尔也”一节与任辑误重。按《倭名类聚抄》引作《四声字苑》,且未标葛洪之名,顾氏采之最多,未详果与《唐志》之《要用字苑》爲一书否。又马辑“竱,音剬”、“穾,突也”二节爲任、顾所无。

 

清龙璋辑《三仓》一卷条下之“注”更是多达两千三百余字,几乎相当于一篇考证文章了。

 

此外,林明波的《唐以前小学书之分类与考证》(台湾东吴大学中国学术著作奬助委员会,一九七五年)、王书辉的《两晋南北朝〈尔雅〉著述佚籍辑考》(载《古典文献研究辑刊》三编,台湾花木兰文化出版社,二○○六年)等,均与清代小学辑佚相关,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阅。

 

当然,清人辑佚成果有时也存在一些疏误之处,我们在利用时应加注意。曹书杰指出清人存在辑佚不守家法、轻率从事、从简就易、不求甚解、草草成册等问题,因此辑本虽多而精品实少。其不足之处包括以下七点:一、辑佚失略,佚文遗漏较多;二、辑佚失考,不辨佚文之真僞,将彼书之文误作此书之佚文,使辑佚真僞相间;三、辑佚失校,错讹之文、脱衍之句满纸,几不足读;四、辑佚失实,恣意增补;五、辑佚失详,所得佚文出处不明;六、辑佚失序,编排杂乱无考;七、辑佚失论,不介绍、论述佚书的基本情况。

 

上文提及的喻春龙的《清代辑佚研究》之第五章第三节爲“清代辑佚的几大缺憾”,包括佚书未佚、重复辑佚、边辑边佚、疏于考证四大方面。郭国庆的《清代辑佚研究》之第三章爲“清代辑佚误例考”,包括以存爲佚、阙辑失采、重出误收、删削改窜、编排杂乱、来源不明六大方面。陈惠美的《清代辑佚学》之第五章爲“清人辑佚之缺失”,涉及佚文归属有误、编次失序(此篇文句误爲他篇,佚注与所释原书之位不合)、牵合附会、漏辑、引文出处标注有误、误题作者、因袭前人之误而未改七大方面。

 

例如,上文提及的《汉学堂丛书》就存在误将《说文》反切作爲孙愐《唐韵》反切等问题。因此,当我们遇到有争议的佚文时,应该十分慎重,在没有充分把握的情况下,一般不宜用作语料或史料。此外,孙思旺指出了《古经解钩沉》的若干疏误。

 

不过就总体而言,清代小学辑佚文献至今仍有重要参考价值,然而较爲分散,查检不易。爲了给相关研究者提供便利,我们将马国翰辑的《玉函山房辑佚书·经编尔雅类》和《玉函山房辑佚书·经编小学类》、黄奭辑的《汉学堂丛书·经解小学类》、任大椿辑的《小学钩沉》、顾震福辑的《小学钩沉续编》、锺谦钧等辑的《小学汇函》、龙璋辑的《小学搜逸》、汪黎庆辑的《小学丛残》、郑珍辑的《说文逸字》、任大椿辑的《字林考逸》、陶方琦等辑的《字林考逸补本》、费廷璜辑的《古文官书》、孙星衍辑的《仓颉篇》、任大椿辑的《仓颉篇续本》、陶方琦辑的《仓颉篇补本》、梁章巨的《仓颉篇校证》、曹元忠辑的《仓颉篇补本续》、任兆麟补正的《仓颉篇》(附《三仓》)、余萧客辑的《古经解钩沉·尔雅》、严元照辑的《尔雅逸文》、张澍辑的《犍爲舍人尔雅注》、孙志祖辑的《郭璞尔雅赞》和《尔雅赞》、臧庸辑的《尔雅汉注》、叶蕙心辑并注的《尔雅古注斠》、严可均辑的《尔雅一切注音》、王树枏的《尔雅郭注佚存补订》、陈邦福的《尔雅逸文笺》、臧庸辑的《通俗文》、顾櫰三辑的《通俗文》、毕沅辑的《释名补遗》、茆泮林辑的《何承天纂要文征遗》、曹元忠辑的《纂要》(附《纂要解》)、许瀚的《古今字诂疏证》等辑佚著作加以汇编并影印出版,定名爲《清代小学辑佚文献集成》,共计二十八册。其中包括珍贵的上海图书馆所藏清代稿本《萧山王氏十万卷楼辑佚书七种》(王绍兰辑)中的《杜林训诂逸文》和《凡将篇逸文注》。另外,考虑到刘盼遂的《古小学书辑佚表》跟清代小学辑佚密切相关,我们将其作爲附録加以收入。

 

需要帮助的是,《小学搜逸》之辑者龙璋卒于民国七年(一九一八),不过考虑到其主要生活年代在晚清时期,并且《小学搜逸》之性质与《小学钩沉》和《小学钩沉续编》等清代辑佚著作一脉相承,因此本书亦将其收入。

 

另有清王仁俊辑的《玉函山房辑佚书续编·经编尔雅类》《玉函山房辑佚书续编·经编小学类》和《经籍佚文·尔雅佚文》《经籍佚文·小尔雅佚文》《经籍佚文·方言佚文》《经籍佚文·广雅佚文》、陈鱣的《古小学书钩沉》、孔继涵的《小学集略》等清代小学辑佚文献,因属珍稀稿本而暂时无法获取底本,故此次未能收入《清代小学辑佚文献集成》,我们爲此深感遗憾!非常盼望今后条件成熟时,再出版补编。

 

 

 

清光绪抄本《字林考逸》卷一卷端

 

此外,浙江大学图书馆所藏清光绪抄本《字林考逸》八卷(任大椿辑),分成二册,共计一百六十一叶(其中卷一爲十五叶、卷二爲二十二叶、卷三爲二十二叶、卷四爲二十一叶、卷五爲二十叶、卷六爲二十一叶、卷七爲十九叶、卷八爲二十一叶),内有清陈倬过録清钮树玉、顾广圻、冯桂芬校,亦系十分珍贵之善本,虽然我们暂时难以获取该书全部底本,但我们选取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三十四幅书影,作爲《清代小学辑佚文献集成》卷首之彩色插图,以便爲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和线索。

 

 

陈东辉

二〇二三年八月十二日

谨识于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

 

目录

 

第一册

前言  陈东辉 撰  一

玉函山房辑佚书·经编尔雅类  (清)马国翰 辑  清光绪九年(一八八三)长沙嫏嬛馆刻本 一

 

第二册

玉函山房辑佚书·经编小学类(一)  (清)马国翰 辑  清光绪九年(一八八三)长沙嫏嬛馆刻本  一

 

第三册

玉函山房辑佚书·经编小学类(二)  (清)马国翰 辑  清光绪九年(一八八三)长沙嫏嬛馆刻本  一

汉学堂丛书·经解小学类(一)  (清)黄奭 辑  清道光甘泉黄氏刻光绪印本二〇九

 

第四册

汉学堂丛书·经解小学类(二)  (清)黄奭 辑  清道光甘泉黄氏刻光绪印本一

 

第五册

汉学堂丛书·经解小学类(三)  (清)黄奭 辑  清道光甘泉黄氏刻光绪印本一

 

第六册

汉学堂丛书·经解小学类(四)  (清)黄奭 辑  清道光甘泉黄氏刻光绪印本一

 

第七册

小学钩沉  (清)任大椿 辑 (清)王念孙 校  清光绪十年(一八八四)龙氏刻本  一

小学钩沉续编(一)  (清)顾震福 辑  清光绪十八年(一八九二)山阳顾氏刻本  三四七

 

第八册

小学钩沉续编(二)  (清)顾震福 辑  清光绪十八年(一八九二)山阳顾氏刻本  一

小学汇函(一)  (清)锺谦钧等 辑  清同治十二年(一八七三)粤东书局刻本  二五九

 

第九册

小学汇函(二)  (清)锺谦钧等 辑  清同治十二年(一八七三)粤东书局刻本  一

第十册

小学汇函(三)  (清)锺谦钧等 辑  清同治十二年(一八七三)粤东书局刻本  一

第十一册

小学汇函(四)  (清)锺谦钧等 辑  清同治十二年(一八七三)粤东书局刻本  一

第十二册

小学汇函(五)  (清)锺谦钧等 辑  清同治十二年(一八七三)粤东书局刻本  一

第十三册

小学汇函(六)  (清)锺谦钧等 辑  清同治十二年(一八七三)粤东书局刻本  一

第十四册

小学汇函(七)  (清)锺谦钧等 辑  清同治十二年(一八七三)粤东书局刻本  一

第十五册

小学汇函(八)  (清)锺谦钧等 辑  清同治十二年(一八七三)粤东书局刻本  一

第十六册

小学汇函(九)  (清)锺谦钧等 辑  清同治十二年(一八七三)粤东书局刻本  一

第十七册

小学汇函(十)  (清)锺谦钧等 辑  清同治十二年(一八七三)粤东书局刻本  一

第十八册

小学汇函(十一)  (清)锺谦钧等 辑  清同治十二年(一八七三)粤东书局刻本  一

 

第十九册

小学搜逸(一)  (清)龙璋 辑  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龙毓莹铅印本  一

 

第二十册

小学搜逸(二)  (清)龙璋 辑  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龙毓莹铅印本  一

 

第二十一册

小学搜逸(三)  (清)龙璋 辑  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龙毓莹铅印本  一

小学丛残  汪黎庆 辑  《国粹学报》第五十八至六十二期(一九〇九年至一九一〇年)  三七五

 

第二十二册

说文逸字二卷附録一卷  (清)郑珍 辑  清光绪刻本  一

字林考逸八卷附録一卷  (清)任大椿 辑  清乾隆刻《燕禧堂五种》本  二一五

 

第二十三册

字林考逸补本一卷补附録一卷  (清)陶方琦 (清)诸可宝等 辑  清光绪刻本  一

古文官书一卷  费廷璜 辑  清光绪二十年(一八九四)江阴使署刻《南菁札记》本  八九

仓颉篇三卷仓颉篇续本一卷仓颉篇补本二卷  (清)孙星衍 (清)任大椿  (清)陶方琦 辑  清光绪十六年(一八九〇)江苏书局刻本  九九

仓颉篇校证三卷补遗一卷(卷上、中)  (清)孙星衍 辑 (清)梁章巨 校证并撰补遗  清光绪五年(一八七九)梁恭辰写刻本  三二五

 

第二十四册

仓颉篇校证三卷补遗一卷(卷下、补遗)  (清)孙星衍 辑 (清)梁章巨 校证并撰补遗  清光绪五年(一八七九)梁恭辰写刻本  一

仓颉篇补本续一卷  曹元忠 辑  清光绪二十年(一八九四)江阴使署刻《南菁札记》本  一三七

仓颉篇一卷附三仓一卷  (清)任大椿 辑 (清)任兆麟 补正  清嘉庆二十四年(一八一九)两广节署刻《有竹居集》本  一五一

杜林训诂逸文一卷  (清)王绍兰 辑  清《萧山王氏十万卷楼辑佚书七种》稿本  二四三

凡将篇逸文注一卷  (清)王绍兰 辑  清《萧山王氏十万卷楼辑佚书七种》稿本  二五一

古经解钩沉·尔雅三卷  (清)余萧客 辑  清乾隆刻本  二七三

尔雅逸文一卷  (清)严元照 辑  清光绪十一年(一八八五)吴兴陆氏守先阁刻《尔雅匡名》卷二十  四一五

犍爲舍人尔雅注  (清)张澍 辑  清道光十四年(一八三四)安怀堂刻《蜀典》卷十上  四二五

郭璞尔雅赞  (清)孙志祖 辑  清嘉庆四年(一七九九)仁和孙志祖刻《读书脞録》卷二  四五九

尔雅赞  (清)孙志祖 辑  清嘉庆七年(一八〇二)仁和孙同元刻《读书脞録续编》卷二  四六五

 

第二十五册

尔雅汉注三卷  (清)臧庸 辑 (清)孙冯翼 校  清嘉庆七年(一八〇二)刻《问经堂丛书》本  一

尔雅古注斠三卷  (清)叶蕙心 辑并注  清光绪二年(一八七六)李氏半亩园刻本  一九九

 

第二十六册

尔雅一切注音十卷  (清)严可均 辑  清光绪德化李氏木犀轩刻《木犀轩丛书》本  一

 

第二十七册

尔雅郭注佚存补订二十卷(卷一—十二)  (清)王树枏 撰  清光绪十八年(一八九二)资阳文莫室刻本  一

 

第二十八册

尔雅郭注佚存补订二十卷(卷十三—二十)  (清)王树枏 撰  清光绪十八年(一八九二)资阳文莫室刻本  一

尔雅逸文笺  陈邦福 撰  清宣统三年(一九一一)《国粹学报》第八十二期 三二七

通俗文一卷叙録一卷  (清)臧庸 辑  民国二十三年(一九三四)北平琉璃厂邃雅斋《邃雅斋丛书》据清嘉庆甘泉林氏刻本影印本  三四五

通俗文一卷补音一卷  (清)顾櫰三 辑并撰补音  清光绪十二年(一八八六)南清河王氏铅印《小方壶斋丛书》本  三九九

释名补遗一卷  (清)毕沅 辑  清光绪二十二年(一八九六)刻《释名疏证补》本  四一九

何承天纂要文征遗一卷  (清)茆泮林 辑  清光绪二十四年(一八九八)高邮王氏刻《鹤寿堂丛书》本  四三七

纂要一卷附纂要解  (南朝梁)萧绎 (南朝宋)顔延之 撰  曹元忠 辑  清光绪二十年(一八九四)江阴使署刻《南菁札记》本  四六三

古今字诂疏证一卷  (清)许瀚 撰 王献唐 校订  民国二十三年(一九三四)瑞安陈氏袌殷堂铅印本  四八五

 

附録

古小学书辑佚表  刘盼遂 撰  民国十九年(一九三〇)三月《北大图书部月刊》第二卷第一、二期合刊  五四五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