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勤 著《中国古代文明十讲》出版暨序言

栏目:
发布时间:2024-07-19 00:57:48
标签:

李学勤 著《中国古代文明十讲》出版暨序言

 

 

 

书名:《中国古代文明十讲》

作者:李学勤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6月

 

内容介绍

 

中国古代文明研究,是一项涉及历史学、考古学、古文献学、古文字学、科技史、艺术史、学术思想史等众多领域的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研究。不仅需要研究者具有深厚扎实的古文献基础,掌握大量资料,尤其是以现代考古手段所获的出土材料,而且还必须运用视角广泛的比较和理性充分的思辨,对所有这些基础资料和相关学科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整体的把握。李学勤先生以其长期从事此项工作的丰富积累和不断探索这一课题的独到心得,用十组相关力作,构成了有关中国古代文明研究专题的系统论述。本次再版,不仅对个别文字进行了修改,运用现代技术重新摹写古文字,还增加了一些考古文物、出土文献图片,便于读者阅读。

 

作者简介

 

 

 

李学勤,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古文献学家,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生前是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李学勤长期致力于汉以前的历史与文化的研究,注重将文献与考古学、古文字学成果相结合,在甲骨学、青铜器及铭文、战国文字、简帛学,以及与其相关的历史文化研究等领域均有建树。

 

目录

 

序言/i

 

第一讲  中国古代文明研究/1

中国古代文明研究一百年/3

二十一世纪的古代文明研究/16

古代文明与文化发展战略/29

 

第二讲  古代文明的发展过程/33

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35

东周至秦代文明概观/59

 

第三讲  考古学与古代文明/83

中国考古学与古代文明研究/85

良渚文化与文明界说/92

 

第四讲  文字起源研究与古代文明/95

文字起源研究是科学的重大课题/97

汉字——中国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100

 

第五讲  甲骨学与古代文明/107

殷墟甲骨发现一百年/109

甲骨文的世界/118

甲骨学的七个课题/131

 

第六讲  青铜器研究与古代文明/141

青铜器的研究及其展望/143

中国青铜器的两个高峰/160

 

第七讲  简帛学与古代文明/169

简帛书籍的发现及其影响/171

简帛和楚文化/184

 

第八讲  古代文明与区域文化研究/201

多彩的古代区域文化/203

夏商周与山东/211

青铜器与山西古代史的关系/228

蜀文化神秘面纱的揭开/240

 

第九讲  古代文明与多学科交叉研究/245

古代文明研究与“夏商周断代工程”/247

文明起源的科学考察/254

 

第十讲  古代文明与学术史/257

《中国学术史》总序/259

清代学术的几个问题/266

 

附录  从新发现看古代文明/275

遂公与大禹治水传说/277

眉县杨家村新出青铜器说明了什么/281

济南大辛庄甲骨卜辞的初步考察/284

 

序言

 

遵照复旦大学出版社的要求,我选取了近年一些小文,汇编成这本《中国古代文明十讲》。“十讲”这种体裁,使我联想到少年时读过的李石岑《中国哲学十讲》,好久未见用同样字面的书了。复旦这套书已出的几本都很精彩,我能追随其后,很觉得荣幸和欣悦。

 

我所致力的领域,常给人以杂多的印象,其实说起来也很单纯,就是中国历史上文明早期的一段,大体与《史记》的上下限差不多。问题是对这一段的研究不太好定位,有的算历史学,有的算考古学,还有文献学、古文字学、科技史、艺术史、思想史等等,充分表明这个领域学科交叉的综合性质。这一领域,我想最好称为“中国古代文明研究”。

 

1998年,我给《殷商历法研究》一书作序,曾乘机提出:“中国古代文明的研究应当作为一个特殊的学科来看待。对世界上其他古代文明的研究,都有着

 

专门的学科名称。比如研究古代埃及的学科是埃及学,研究古代两河流域的是亚述学,研究古代希腊、罗马的是古典研究,等等。研究中国古代文明,没有一个单独的学科名称,这大概是由于中国文明一直绵延下来,中间没有断绝,而国际上所谓‘汉学’这个词,同埃及学、亚述学等就无法同日而语了。其实,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以至夏商周三代这一大段,既不同于史前时代的纯依据考古,又有别于秦汉以下的文献完备,必须同时依靠文献和考古两者的研究,这与世界其他古代文明的情形是一样的。我相信,中国古代研究将来一定会被承认是一个重要的专门学科。”在其他地方,我也说过类似的话。

 

这里应当引述前年初逝世的张光直先生的有关见解。1994年,在台北举办了一次题为“中国考古学与历史学整合研究”的研讨会,张光直先生提供的论文是《对中国先秦史新结构的一个建议》。他指出:“我们在20世纪的后期和21世纪的前期,有一个绝无仅有的机会来创造一个新的学科。”这个学科,他称之为新的“先秦史”。他说:“中国的先秦史,作为一门有系统的学科,需要从头一砖一瓦地盖造起来。有文字以前的传说古史,自《古史辨》的时代就已经知道是大不可靠的了。自从20世纪初期以来,考古学的发现愈积愈多,愈多便出现好些以前从来没有看过、听过、想过的新文化、新民族和新问题。用考古学建立的历史因此更得随时改变。考古学还发掘出新的文字材料,加强了古文字学这一门学问。研究夏商周三代历史,又可以使用古文字学。近百年来使用古文字学的结果,是知道了传统的三代古史有许多处被古文字学证实了,但还有更多处被古文字全部改观了。”

 

张光直先生将新的学科仍称作“先秦史”,如他自己说的,是受他的老师李济先生《中国上古史之重建工作及其问题》《再谈中国上古史的重建问题》等的影响。李济先生“古史重建”的主要趋向,是在考古学基础上重构古史,因此历史学与考古学的关系并非平行的。张光直先生的看法有所不同,他强调了从龙山文化时代到夏商周三代,“文字的资料逐渐加入历史资料里去”,甚至说“传世的文献是三代历史的基本材料,其中可能也包括时代早到龙山时代的传说”,足见以文献为主的历史学当与考古学并重,但他还是接续李济先生,把设想中的新学科叫作“史”——“先秦史”。

 

有学者注意到这里可能存在的矛盾。曹兵武博士说:“中国考古学与中国历史学的关系问题,历来是难于争论清楚的……而张光直先生一直在尝试着另一种整合。他认为在这个领域中,考古学与历史学不是谁证实谁、谁服务谁的关系,而且根本上就是一回事。在古环境、古人类学、田野考古学、古文字学等自然与社会科学都已经取得了相当丰富的收获的今天,非常需要我们用新眼光、新理论、新手段,从全局的观点、从人类生活与文化演进的角度去处理新材料,从而构建一个新的史学结构……我们不妨沿着张光直先生的思路走得更远些,径称之为‘中国文明史’——一个以中国文明的发生和形成为对象的新学科。”这样的想法,我是非常赞成的,只是感到叫“中国古代文明研究”或许更贴切些。

 

编进这本《中国古代文明十讲》的,有的是论文,有的是讲演,时间、篇幅和体例都不尽一致,还难免若干重复的地方。有些内容,我做了必要的补充修改。尽管费了不少力气,然而最后通读,仍觉殊不满意,只好恳求读者见谅和指教了。

 

李学勤

2003年6月3日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