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上最古老且持续至今的文明,中华文明以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底蕴令人瞩目。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新著《中华之道——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哲学阐释》一书,从多维度视角,对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与和平性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哲学阐释,为我们理解中华文明提供了宝贵的学理创新资源。
周敦颐文集编纂始于南宋,明代衍生出《濂溪志》和《周子全书》。别集、专志和全书三大系列交互影响,主体内容非常接近,一般统称为周敦颐文集。国家社科基金优秀项目“周敦颐文集的编纂史研究”(18BZS062)结合文献学和社会文化史研究方法,对历代三十多种周敦颐文集进行了综合研究,重点探寻其编纂过程的内外动因。
赓续传统、追忆先贤。6月6日上午,湖南大学岳麓书院2024年端午主题活动在屈子祠举行。书院师生及活动嘉宾共80余人参加,共同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祭祀仪式、经典诵读、中英文诗歌朗诵、古琴演奏和插花艺术表演、扇面书法创作……师生们在充满仪式感的活动中涵养家国情怀,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有这样一所独树一帜的大学,上继先圣儒学道统,近秉乡村教育和乡村建设余续,传承和践行着从“教育救国”到“教育强国”的百年梦想,为中国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独特历史贡献。这就是1955年设学曲阜的山东师范专科学校,也就是曲阜师范大学的前身。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孔脉寻踪礼乐和鸣”——孔子博物馆走进榉溪孔氏家庙启动仪式在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盘峰乡榉溪村隆重举行,南北两地、海峡两岸携手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本书分别从《易》学与《春秋》学两个角度分述其在“宋型文化”形成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先从理论建设、理论运用、理论影响等方面剖析易学之于两宋学术文化的重要意义,并着力凸显出理学的形成与发展;再以宋元为具体切入点,论述易学在推动彼时思想多元化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其中不仅涉及心学,也包括三教合一这一古老而常新的命题。
《经学研究》第七辑专题爲“清代经学与学人年谱”。第一部分主题文章:陈鸿森《钱塘事迹系年》。第二部分经学史论,涉及阴阳五行、郑玄、魏晋义疏以及康有爲等。第三部分古典新诠《大学》、《穆天子传》卷六《周穆王盛姬死事》。本辑域外经义翻译日人西晋一郎《礼记中所见礼的意义》,旧文新刊伍宪子《经学通论》。
《经学研究》第六辑专题为:论“天地之心”。专题论文收录吴飞《也谈“天地之心”》、陈壁生《论“天地之心”》。第二部分经学史论,涉及三礼、春秋学、尚书学以及宋学等。第三部分评潘忠伟《周易正义研究》一书并附经学书讯。本辑旧文新刊陈乔枞《齐诗翼氏学疏证》。
本书选取周易图像6000余幅,依时代为序,以图像作者为线索编排,全面反映历代易图学的特点及发展变化,同时直观地呈现了历代易图学者的易图创作特点,是对历代易经图像的一次全面的梳理,为易经图像学的全面深入研究奠定了文献基础。尤为难得的是,作者在搜集图谱的过程中,翻阅了大量明人、清人文集,从中这些明清学者的非易学著作中···
人的存在与天相对,这里的“天”首先指广义的自然。司马迁以“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为治学旨趣,“古今之变”属人自身的历史衍化,“天人之际”呈现为人与对象的互动。在相近的意义上,邵雍也指出:“学不际天人,不足谓之学。”这里同样把天人关系的考察,视为人的使命。宽泛意义上的自然涉及一切对象:“自然包括任何的存在,是一切存在的···
2024年5月31日晚,由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求是学院紫云碧峰学园主办的“经典研读社”第二期“《诗经》:伦理与政治”第四讲在碧峰4舍师生交流咖啡吧如期举行。本次讲座以“《诗经》中的哀怨与节制”为主题,由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讲师朱赢主讲,校内外诸多师生热情参与。
2024年6月1日上午,第九届全国书院高峰论坛在海南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隆重开幕,并于6月2日在儋州东坡书院成功闭幕。论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和书院代表参与,他们分享经验、交流思想,共谋书院教育的发展路径。
孟子(名轲,鼎盛年约前335-前312年)2300多年前提出的性善论思想,不仅对古代日本、朝鲜、越南等亚洲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西方学界也引发了广泛争论。
坏事发生在好人身上,这个问题在早期中国与在今天一样真实。方岚生以恶的问题为线索,追踪了战国时期的中国思想家在那个充满冲突和分裂的时代,为寻求人类与世界的和解所做的努力。
6月1日-2日,由中国实学研究会、江西中医药大学主办的第三届“实学·气学·心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首届国际中医康养文旅交流会在山西高平召开,来自中国各地以及日本、德国、墨西哥、以色列、意大利等国的百余名专家学者,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了会议。
生于1934年的北京大学教授楼宇烈先生今年九十周岁。作为成就斐然的知名学者,楼宇烈先生长期从事中国哲学史、佛学史等方面研究,探求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
“相对于当代中国哲学与文化的创新和发展的主题而言,比较哲学与比较文化的研究只是一种学术助缘与手段。但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比较哲学与比较文化研究将是一个需要有众多学人长期耕耘的广阔的学术领域”,在“比较哲学翻译与研究”丛书总序中,丛书主编如是指出了比较哲学与比较文化研究在学术史中的地位变化。
最近,由孔子研究院、孟子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清华大学历史系等单位共同主办的“性善论的全球视野暨《古今中外论人性及其善恶:以孟子为中心》新书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举行,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孔子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2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康有为的著作和活动,宗教意义明显。他把儒学从王道学改造为神学,变“敬天法祖”为“敬天贬祖、尊孔”,取消“奉元”以孔诞纪元。在宗教体制方面,先就筹谋改变国家宗教,另立性质为制度性宗教的孔教,相关著作遭毁版;参与戊戌变法即争取皇帝支持推行宗教改革,未得响应;辛亥革命后成立孔教会,未有成效。
清代是礼学的高峰期。近代以来,清代礼学研究引起学术界广泛重视,而以清代礼学文献整理和清代礼学史研究为主要动向,清代礼学思想史相较于前两者,虽有张寿安、周启荣等人的著作问世,但仍显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