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成功举办2022届毕业典礼

6月16日下午,儒学高等研究院2022届毕业典礼在知新楼A1916、A2106和A2116三个会场,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同时举行。儒学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学典教授、党委书记李平生教授、副书记李鹏程、刘心明教授和儒学院其他教师与2022届硕博毕业生、尼山学堂本科毕业生一起,共同见证了这一难忘的时刻。典礼由李平生书记主持。

“生活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成功举行

“生活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18日通过线上视频方式成功举行。这次会议同时也是第四届“生活儒学”全国学术研讨会、第二届“生活儒学”青年学者论坛。会议由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河北大学哲学学院、韩国忠南大学儒学研究所、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山东社会科学院国际儒学研究院和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来自美国、新加坡、韩···

【王志强】劳钺与湖州

浙江省湖州市有一个闻名全国的景点“庙中庙”,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观摩和瞻仰。庙中庙就是在府庙内部还有一间城隍庙,该城隍庙祭祀的是明代成化年间的湖州知府劳钺。据新中国成立前的《德清县志》记载,劳钺勤于政事,关心百姓,因积劳成疾卒于任上,他的仁政惠爱备受百姓思念。

【李竞恒】“关市讥而不征”: 原始儒家为何反对征收关卡税

西方的两希传统中都镌刻着蔑视商业活动的基因: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嘲讽商人是“是些身体最弱不能干其他工作的人干的”,耶稣则把商贩驱逐出圣殿。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孔子、孟子那里从来没有对商人或商业行为的讥讽,相反,孔子经常熟练使用商业术语,原始儒学的贤人中更是出了儒商子贡,而到了孟子这里仍然强烈地为自由贸易进行辩护,这···

周炽成 著《中国近代道德革命》出版目录及李锦全先生序言等

如何对待中国传统道德,这是一个既有理论意义又有现实意义的重大课题。本书着重论述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儒家道德为代表的传统道德的批判和继承。作者在本书中充分肯定了近代道德革命的历史意义,同时又指出其不足,强调了反对封建道德任务的艰巨性和必要性。

【李林杰】五月留记

诗者,所以言寺言志者。以诗为镜,可见凡心。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可由圣化;而吾日三省吾诗,藉由心迹,亦可收存心之功。

【张晚林】注译《荀子》后,我想找到“天上的光亮”

我们阅读《荀子》,必须深知荀子宗教精神之阙如,而孔孟之所以较荀子为高,被称为至圣亚圣,盖宗教精神圆满具足故也。尽管荀子仍不愧为儒学大家,但因为他拾起的只是“地上的工具”,而完全看不到“天上的光亮”,于是他总是气弱,乃至步步设防,此正见荀子之学的不足。要克服这种不足,必须上通思孟学派以达超越性,开启“天上的光亮”,接···

《德本体─德道论》出版发行

日前,由大连重明书院(筹)院长任国杰著《德本体─德道论》已正式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许石林】观察每一个长寿之人,都不能不让人慷慨叹息

小时候,每当西街大姥姑来,就急忙等她进门坐下,便抢似的从她手里拿过她的拐杖玩儿。拐杖黑色细细的,手把处分三岔,两平分,一树立,像鹿角,刚好卡住虎口,手握着很舒服,应该是根树做成的,并不名贵。大姥姑的脾气特别好,至今想起她,清晰记得,总是黑色衣服,很干净,面色白净,见人总是和善地笑着。

陈越光当选中国文化书院新一届院长

2022年6月17日中国文化书院官微发布,昨日,继文旅部审核通过中国文化书院换届工作、产生新一届理事会后,民政部也审核通过。

【朱丽师 蔡智力】“弑”在古代政治伦理文化中的语义变迁

中国古代政治伦理文化强调名分,君臣上下用语等级分明。但后世为人君所专用的一系列称呼并非自古已然,而是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演变。如《日知录》说:“汉初,人对人多称臣,乃战国之余习。”“人臣有称人君者”,亦可被称“万岁”。“弑”字同样如此,细察其语义变迁,亦非自始即指臣杀君,而是自有其演变历程。正如陈寅恪指出的:“凡解释一···

【陈良中】域外《尚书》学传播与流变

作为中华民族的元典之一,《尚书》不仅在建构中华民族精神层面有重要价值,其在东亚文化圈的重要作用亦不容忽视。近代以来,中西文化交流碰撞,《尚书》流入西方世界,成为西方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管道。

【刘立志】《诗经》先秦多次辑集说

《诗经》的结集,汉代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最早提出孔子删诗之说,后世引发长期的争论,从违双方论争纷纭,聚讼不断。学者时或蹊径独辟,倡言新说,清儒方玉润提出两次成书说,认为第一次编集出于周朝乐官,第二次编集出于鲁国乐师。近时学者继踵而上,刘毓庆、徐正英、马银琴、曹胜高诸先生相继提出过一些富有启发性的见解。

【刘剑】论“以直报怨”非“对等复仇” ——兼与张明辉老师商榷

经典往往因为年代久远,脱离了当时的语境和环境,而在后世的理解中呈现出多义性。汉人董仲舒倡“诗无达诂”,莎士比亚说“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都是对文学经典多义性的一种表达。《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虽然语言平实简洁,但由于时代殊隔,在某些章节的理解上颇有争议。

全体同仁敬挽张祥龙先生(附交往记录)

适中西际会,究穷典册,道心堪作千秋继。观夷夏分殊,剖判源流,文德须为百世归。

【保罗·克劳斯】我们注定要拥有理性主义的、无爱的未来吗?

波尔在《坚守人性:人工智能时代的犹太神学》中假设,未来主义者的技术超人类主义前景在某种程度上将成为我们的现实。

【布莱恩·特雷纳】冒火燃烧的飞机上的人文学科

本文论述了即便在熊熊燃烧的世界上,也要从事艺术、文学、诗歌和哲学的重要性。

【蒋韬】超越尘埃与污秽

庄子认为儒家就像井底之蛙,根本看不到大海的浩瀚无垠。

【景海峰】经典的膨胀与歧出——儒家经解史上的拟经、扩经及纬书

除了经典系统本身的改变之外,在对这些经典进行整理、解释和演绎的过程之中,又衍生出了许多超离于一般解释规则的形式,试图在正解之外别选他途,或拟作,或增扩,或神话其事,使原有的经典观念遭到了强烈的冲击。

【杨丁宇】舅祥龙先生挽词三首

忆昔当年会,家藏万卷书。识人真伯乐,作著似相如。 文比唐韩愈,经真汉仲舒。死生今有命,心却不空虚。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