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顺德龙眼村,始建于明正德年间的梁氏大宗祠,距今已有500余年历史。梁氏大宗祠正堂的墙上,挂着“谦恭勤慎”四个大字,此为顺德龙眼梁氏的家训。在此家训的熏陶与鞭策下,梁氏家族培育出外交家、政治家梁敦彦等人才。
为了实现有效的乡村治理,明代中央政府围绕乡村善治的目标,通过构建完善的基层行政制度、选任优秀的乡村治理主体、落实全方位的法律保障,创设了层层相因、彼此勾连、逻辑严密的治理体系,这为透视古代中国社会治理提供了一个样本。
客家家规家训是传统中国家训文化的代表,是客家人注重家教、传承优良家风的集中体现,蕴含着客家人忠孝为本的家国情怀、亲善睦邻的行为规范、克勤克俭的生存智慧,处处彰显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蕴含着丰富的人生经验和深厚的文化精神。
张养浩(1270年—1329年),字希孟,号云庄,晚号齐东野人,山东济南人,元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教育家,曾推动恢复科举制度。他创作的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脍炙人口、传诵至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在管好自己的同时,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第八条明确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要“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讲究修齐治平、注重家教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传统家规家训中汲取营养,对于领导干部···
当下正值两会期间,澎湃新闻记者对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进行了专访
3月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四川代表团驻地,全国人大代表、雅安市雨城区第二中学校长庹庆明接受了封面新闻记者专访。
在古代,礼制享有崇高地位,特别是祭祀。每年冬至日要于国都南郊祭天,夏至日于北郊祭地,这两项大祭一般都由皇帝亲自主持,此外还要按时祭祀宗庙、山川等,这些国家大典十分隆重,也极其神圣。此外,各种仪式所用之乐律、不同身份所服之衣冠、国家万民所用之历法等,皆为古代礼制之重要内容。朱元璋将这些事情统统交给宋濂来负责,宋···
由高层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粤港湾大湾区之发展规划纲要不久前正式公开发布,这份纲领性文件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等方面都做了全面规划。围绕此纲要,多·维新闻采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港澳研究会理事田飞龙。在田飞龙看来,这是新时代“一国两制”的新范式,总体上是从侧重“两制”的改革初期转···
池浴德(1539年-1617年)是明代同安县嘉禾里(厦门岛)人,他因勤政为民、为官清廉,被母亲笑称为“无花果树”。池浴德的高风亮节,得益于其父的熏陶教育,也影响了他的后人。闽南的方志文献记载着他的浩然正气,四百多年来一直彰显至今。
儒门女教是一门以“厚德”为宗旨,以“载物”为实践的切实可行的学问。
当前的问题是,地方政府试图建立一套新的丧葬话语体系,并树立权威;而广大农村中的村民,表面上接受了这套话语体系,实际上却排斥抗拒。政府与村民之间的博弈,也是农村丧葬问题冲突的根源所在。当前农村丧葬改革的重心,是现在,而不是过去。对于广大农村中已经存在的土坟,应予以尊重,不应采取一刀切的粗暴方式加以铲除。现行的丧···
“齐家”是《大学》“八条目”之一,并在其中起着重要的枢纽作用。一般而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自我道德修养的实践层面,并遵照家、国、天下的顺序依次展开。
张英(1637—1708),字敦复,号学圃,安徽桐城人。家世儒业,幼谈经书,过目成诵。康熙二年(1663)中举人,六年中进士,十二年以编修充日讲起居注官。
这篇“国粹多是国渣“,李零教授就是这样告诉我们的:中国是个大杂烩,说到底是个空篓子。可能李零教授所看到的“三古”本来就是如此。庸俗的实用主义与虚无的拿来主义,从来大抵是配在一起的两种元素。如此说来,李零教授在《我读论语》中说有些人“揣着明白装糊涂”,我以为他会不会在反其道而行之。
今天,为吴越国文化“发声”的是钱永刚先生。
面对台湾选举和台湾的政治、社会现实,大陆舆论常常做出极度脱离现实的解读,影响这一现象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于根植于中国传统中的一种「中国中心」思考模式。这种思考模式的缺失,在于它将位于中国核心历史经验以外的观察对象「陌生化」,使得观察对象从客观实体转变成为一种审美对象,散发出某种「距离的美感」,与此同时,观察对象···
在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首次将家风建设写入其中,我认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查处的领导干部违法乱纪案件从反面佐证了这一点。这几年查处的官员贪腐案件中,“夫妻店”“父子兵”“全家腐”不胜枚举。
在湖南衡阳湘江东岸,有一栋青砖黛瓦、装饰简朴的清代民居,大门正上方悬挂着一块黑底金字木匾,上书“退省庵”三个大字,门两侧书有“水得闲情,山多画意;门无俗客,楼有赐书”楹联,显示出房屋主人高雅的情趣与显赫的地位。
当下儒家复兴最为重要的工作是什么?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是什么?窃以为,文化的核心是思想,思想的目的是明道。任何文化的复兴、社会的改造以及政治的重建,都必须思想传播在先,若无思想之广泛传播,以形成社会思潮,改变国人思想,任何文化复兴、社会改造与政治重建均不可能。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