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纪检监察报】忠厚立德远 诗书育廉长

栏目:家风家训
发布时间:2019-04-24 18:44:40
标签:忠厚、立德、育廉、诗书

忠厚立德远 诗书育廉长

作者:肖智群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时间:孔子二五七零年岁次己亥正月廿五日丁酉

          耶稣2019年3月1日

 

 

 

洞口县宗祠建筑群。

 

“资水如带,凤岭如屏,四面尽环淑气;

 

孝子在周,忠臣在汉,千秋无愧宗风”

 

这是一代大儒曾国藩(1811-1872写给洞口县曾氏宗祠的楹联。1839年,新近考取进士的曾国藩,踌躇满志周游曾氏聚居地,造访家乡附近的洞口县高沙镇曾八支祠时,触景生情,文思泉涌,现场题联相赠。上联生动地描写了曾八支祠周遭山环水绕的优美自然风光:近旁,资江恰似一条迎风飘动的碧绿玉带,蜿蜒东去;远处,雪峰山脉的凤形山恍如孔雀开屏,迷乱人眼。下联笔锋一转,热情地赞颂了两位曾氏历史人物,“孝子在周”指的是周朝的曾子,“忠臣在汉”指的是汉朝的曾据。

 

曾子(前505-前435),即曾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嘉祥县)人。他十六岁时拜孔子为师,由于天资聪颖,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史记》载:“孔子以为能通孝道,故授之业。”孔子认为曾参不仅可以践行孝道,更能传承其“孝”的思想理念。后来,曾参果然不负厚望,把孔子关于“孝”的论述集中汇编为《孝经》。

 

曾据,字恒仁,系曾参十五派孙,山东南武城人,官至都乡侯。初始元年(公元8年),王莽称帝,改国号为“新”。曾据怒斥王莽大逆不道,坚决不与其同流合污。公元10年,他毅然决然引家挈族2000余人,尽数迁往江南豫章郡庐陵吉阳乡(今江西吉安)。曾据后裔在江南繁衍兴盛,庐陵吉阳乡于是成为了中国曾氏第二发脉地。因此,曾据被称为曾氏南迁之祖。

 

曾氏历史人物众多,为什么曾国藩撰联独独选取他们两个呢?因为他俩早已被后人视作“孝”和“忠”的化身,并逐渐演变成了“孝”和“忠”的代名词。“孝”是生生不息的爱心,是道德情感基础;“忠”是尽己报国的责任,是道德自觉意识。

 

曾八支祠,总占地面积13000多平方米,是湖南省内现存规模最大的宗庙古建筑群。今日瞻仰该祠,只见此联经当代书家补书刻制,高悬横梁,蔚为壮观。同时,曾国藩与其儿子曾纪泽、孙子曾广钧分别书写的“春风沂水”“一家仁让”“同归于厚”三块巨匾挂于左右。在儒家深邃的时空里,此联此语相互呼应着,更给忠孝传统增添了炫目的艺术色彩,使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与前来观光者教益倍增。

 

“天地一时小,

 

惟余洞口宽”

 

这是方以智呈献给洞口县城西郊洞口塘的佳句。方以智(1611-1671),字密之,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科学家,安徽桐城进士,跻身“明末复社四公子”。洞口塘两岸绝壁夹江,摄人魂魄;下浮幽蓝湖光,赏心悦目。当年,他隐居洞口教书育人、著书明志三载有余,让崇学春风吹进了闭塞落后的山旮旯。方老夫子,成为了今天闪耀湖湘大地的“洞口人会读书”这张名片的开山祖师。他喜爱洞口塘的双壁岩,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来到洞口的第一个中秋,便组织苇缘秋社,屡与文友畅游抒怀,吟就一首《游洞口双壁岩》:“石壁未经人一语,名山留得月千年。夜窥翡翠屏前镜,诗写桃源洞里天。”脍炙人口,流传至今。

 

回龙洲——仅次于长沙橘子洲的湖南第二大城中岛,浮在穿洞口城而过的平溪江上。洲头古木蓊郁,落英缤纷,游人如织。“鸟过清溪疑仙岛,人从何处问青天?”方以智300多年前的呐喊,犹在眼前林间回响。老夫子崇敬屈原,时逢平溪江里展开中元龙舟赛,火热场景令他挥毫写下《值洞口中元竞渡》:“中元竞渡乱中流,客亦携尊上桂舟。欲吊灵均齐洒酒,洞人知汝为悲秋?”并撰《屈子论》凭吊屈原。让驻足在岛上的后人们平添了几分文韵雅气,也平添了几分怀念,为方以智,也为屈原。

 

“秉直育才,功德传万代;

 

循诱浴泽,师恩铭千秋”

 

这是蔡锷(1882-1916)题赠幼年私塾恩师、清末秀才杨戊壬的楹联。1901年,留学日本的蔡锷归国回到桑梓地洞口县山门镇探亲,头天陪父母,翌日就带着上刻此联的8尺长匾与6尺长、3尺宽的“家风书馨”匾额去看望杨先生。在杨家,现场为杨先生祖父、清代“太学生”杨家善题咏《赞》词一首:“公性本刚强,恭俭温良。公平正直寿而康。尊师重道轻财帛,品迈寻常。子孙次第列胶庠,世继书香。门晚廪生蔡艮寅顿首拜题。”这首赞词后来一再载入山门杨氏家谱。

 

蔡锷六岁时,其全家寄住在山门镇武安宫,父母亲以酿米酒、打豆腐、当货郎担维持家计,幸被该镇路边村秀才刘辉阁慧眼识珠,免费招入自家蒙馆读书。两年后,又由刘辉阁负担全部费资,就读于邻近的该镇山下村杨戊壬家庭经馆。蔡锷在杨氏经馆发奋苦读三年,学业长进惊人,小小年纪就考中了秀才,名扬州府,引起在邵阳开经馆的维新派名士樊锥的关注与赏识,被欣然免费纳为弟子,而后一步步进邵阳、上长沙、渡日本继续深造。“吃水不忘挖井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少年得志,春风眼前,深受儒家文化浸染的他自然真诚感激杨家两代恩师。

 

带着对杨家的这份感恩,带着杨家传承中华千年文明的书香家风,蔡锷再次辞别故土踏上新的征程。以杨氏“刚强”“恭俭温良”勤苦为学。返回日本后弃商学习军事,不惮文弱之躯挑战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严酷训练,终以“中国士官三杰”殊荣毕业。以杨氏“秉直”“循诱”严谨为师。回国执教广西军校,每天跃马扬鞭,精心练兵,夜以继日,不辞辛劳,赢得官兵爱戴。蔡锷当年的高足李宗仁晚年在回忆录中写道:“我们当时仰看脚穿长筒靴,腰挎指挥刀,威风凛凛,扬鞭马上的蔡将军,真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之感。”以杨氏“公平正直”“轻财帛”清廉为官。1909年春天,蔡锷被推任云南军都督府都督。他那在家务农的弟弟闻讯大喜,前往云南看望多年不见的大哥,并向他提出了想在云南谋个一官半职的请求。蔡锷认真地对弟弟说,我虽然身为都督,但手中没有这种权力,况且云南也没有你的用武之地,还是快快回家去吧!于是给足弟弟路费,让他赶紧返乡。1915年12月25日,不为倒行逆施的袁世凯高官厚禄拉拢腐蚀,蔡锷怀抱“为四万万人争人格……非拼着命去干一回不可”之心,冲破重重阻力由北京潜回云南,与唐继尧等人宣布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讨袁救国。袁世凯万分恼怒,下令撤销蔡锷的一切职务,又令湖南都督查封其父母的家产,焚毁其老家祖业。可地方官上报的结论却是:“查锷本籍无一梁之屋,无立锥之地,其母亲寄食其乡人何氏家,实无财产可查封。”清廉如此,让人目瞪口呆。

 

“碧水环流地疑蓬岛,

 

青云直上人在琼霄”

 

这是镌刻在与回龙洲隔江相望的洞口县城清代文昌塔门柱上的楹联。此塔七级八面,上置穹庐式圈顶,内设螺旋式走道,飞檐翘角,美轮美奂,属砖结构塔建筑典范之作。阳光下,人们聚首塔旁,入内品读四壁历代诗文,领略雪峰传统文化、汲取先哲精神营养;现场追忆南昌起义一马当先的革命先烈袁也烈,起义受挫后受命回乡在此谋划武装暴动的英雄壮举,激情在心中熊熊燃烧。

 

袁也烈(1899-1976),洞口县黄桥镇大卜村袁家垅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如今,他的故居“退步小舍”已被列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袁也烈的父亲是一位晚清秀才,为人善良,与世无争,“退步小舍”就是由袁老先生亲笔题的名。“退步”意即不争名利、退一步海阔天空,“小舍”意即乐居小小茅舍,不失家国情怀,与陆游“无意苦争春”、刘禹锡“斯是陋室”有异曲同工之妙。1921年8月,袁也烈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校期间多次聆听毛泽东关于《共产党宣言》的演讲,接受革命思想熏陶,与同学创办进步会刊。1925年6月投奔黄埔军校,编入第二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留校任政治部干事。南昌起义时,任叶挺所部主攻营营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华东军区海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司令员、政委。进京以后,袁也烈始终保持着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好作风。他的住房条件较差,海军机关派人征求他的意见,准备在海军大院给他新盖一间住房,但他闻言立即谢绝了组织上的好意。除明文规定的待遇外,袁也烈一生从不向组织伸手,搞半点特殊化。军装破了补、补了破,照穿不误,从不多领一套新衣。他对妻儿亲属“约法三章”,严禁打着自己的旗号要求组织给予各种照顾、谋取个人私利。一次,怀有身孕的姨妹突发情况,情急之中,家人们准备动用一下他的专车将其送往医院。袁也烈知晓后,一边及时予以制止,一边催促妹夫租车赶往医院诊治。就这样,单位配给袁也烈的专车,一家老小从未使用过。雪峰山东麓的家乡人都说,“退步小舍”既是袁家百年家风,更是共产党人袁也烈一生的真实写照。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