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试图从国家意识形态角度、在分析民国时期相关史料的基础上,论述民国时期两届中央政府对儒学的运用与改造问题,尤重分析儒学在上述两个阶段参与国家意识形态重建过程中的实践陷阱与教训方面。
第一,厘定五代著述著录、考证原则,制定了凡例。如将著录时限严格限定为后梁太祖开平元年(907)至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间,在分类上,则主要参考《新唐书·艺文志》,略作变通,分为四部三十六类。
流行将猫狗作为宠物,宋朝早有此风尚;宋朝街边风靡的娱乐方式,与当代并无太多区别;在城市中生活的宋朝居民,已经喝上了“自来水”;宋朝的商业非常发达,人们已有相当高的品牌意识,有些商铺甚至还出现了“灯箱广告”
傅增湘先生校雠古籍约一万六千卷,其据校勘所得,对自藏或所经眼善本撰爲跋文,详述学术渊源、版本源流、文字得失、流传经过,以《藏园群书题记》爲题,先后汇爲初集、续集、三集。藏园文孙傅熹年先生校订《藏园群书题记》初集、续集、三集各跋,按四部分类重新编排,参考《北京图书馆善本目録》分类,酌情调整省并,共计五百八十篇题···
廖平的今古学著作中,《今古学考》《古学考》十分有名,两书以考辨为主,详明两汉师法,成书较早,故合编为一书。前书以礼制别今古,解决了困扰学界的千年难题。后书是前书的接续和修正,推动了晚清的辨伪疑古思潮。
孔子研究院研究员、山东省泰山学者刘光胜所著的《清华简与中国早期文明研究》由山东友谊出版社出版,收录至《尼山儒学文库》(第一辑)。该书收录了刘光胜先生在清华简研究领域中取得的成果,分为成书篇、史证篇、义理篇三部分,是其在2015年至2020年在清华简研究领域中学术研究的成果总结。
孟子其人不仅是先秦诸子之一,其书也是宋以来“十三经”或“四书”之一,两千余年来所影响于中国 与中国人之心灵者甚大。自东汉赵岐作注以来,历代注释解说极夥,每随学术之进展与时代之变迁而有所发明,于中亦可见《孟子》所蕴之深,可以不断探究阐释。本书作者自2004年起在复旦大学“中国经学史”课上开始讲授《孟子》,其后研精覃···
本书借孔子、孟子、荀子的政论为题,引用经史文集,敷畅其旨。读此一书,不但可以了解儒家政治思想的体系及其演变,且会更进一步理解吾国历代政治思想(上自先秦各家,下至明清)、政治制度(如秦汉的丞相制如何演变为前清军机处,以及考选、禄俸、田制等等)和政治现象(如历代宦官之祸、大学生运动、朋党之争、豪宗大族的势力、农民···
作为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最重要的哲学家,朱子建立了一套“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的哲学体系,这一思想体系的形成离不开朱子与同时代学者所进行的大量的学术交流。他的交流对象既包括长辈师长、同辈学友、后辈门人,也包括朝野官员士大夫甚至论敌和政敌;交流方式则既有面对面的访问、同游,又有神交和书信往来。
《尚书·洪范》是中国文化的核心经典,洪范九畴是殷周治理哲学的大纲大法,是殷周政治智慧的思想结晶。本书重新考证了《洪范》篇的作者及其著作时代,系统论述了洪范九畴的思想及其文本问题,特别讨论了五行畴、五事畴、皇极畴和福殛畴的思想及其相关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涉及汉宋洪范学。从“原理”层面来看,尚书经学即为尚书洪范学。本···
朱熹(1130-1200)是宋朝(960-1279)最杰出的儒家思想家。他的学说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在他死后的几个世纪里,这些学说构成了中国教育系统的基础。在韩国、日本和越南,精英们也接受了他对儒家思想的启发和权威性综合。
华东政法大学何勤华教授等著《中华法系之精神》,从民本思想、治国策略、法律文化、法律伦理、平等观念、法律价值、法医检验、判例研究和调解制度等九个方面梳理了中华法系中的核心精神及文化内涵,提炼阐释了中华法系中独树一帜的若干核心法律理念及重要司法制度,揭示了中华法系在世界法律文化史上的独特地位,以及对人类法律文明的···
《清华国学》由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主办,力求跟踪清华及国内外其他高校、研究机构的研究动态,刊发国学研究的最新文章,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持续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每辑以一个专题为主导,深入关注当下研究热点。本辑以『朱子学』为核心,对中国哲学、中国文化进行深入阐释。
本刊立足于学理性、思想性,深入浅出,重在阐发孔子与儒家文化,但不局限于儒家文化,以期尽可能地展现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集知识性、趣味性、现实性于一体,图文并茂、雅俗共赏、老少咸宜。
近日,孔子研究院特聘专家,山东省泰山学者,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方朝晖的新著《性善论新探》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中庸讲疏两种》为唐文治的《中庸大义》和顾实的《中庸郑注讲疏》,附录收入唐文治《茹经堂文集》中关于《中庸》的四篇短文,这样,二人关于《中庸》的著作就基本收录进来了。由于唐、顾二人在近代学术和事功方面都颇有影响,故本书对研究唐、顾二人的思想、学术,以及《中庸》乃至儒家学说的研究和接受史都具有一定的价值。
本书通过援引大量宋人记录的法律案件,并与宋朝法条相互参证,真实还原了宋代司法制度及其实践;同时也是“以宋朝为方法”,从中国历史深处打捞已有的优良传统,讲好我们自己的“国王与磨坊”故事。
《〈陈氏礼记集说补正〉整理与研究》是“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的一种。此书分成上编“整理”和下编“研究”两个部分。上编用《通志堂经解》本为底本进行标点工作。其次,对该书之《通志堂经解》本和《四库全书》本两个版本作了校勘,依照此次点校所制定的体例,将校勘记添加到相应位置。
本丛书遴选十三座文化内涵丰富、价值意蕴丰厚的文庙,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从历史沿革与现状、选址及生态、祀制与礼仪、教育与社会教化、建筑及文化内涵、相关人物考、传承与影响等多个维度,以及从儒学史、文化史、教育史、建筑史、民俗史等多学科聚焦和渗透的视角予以微观分析和深度描述,深挖和阐释文庙文化及精神···
《周易》被尊为“群经之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性格和思维,在中国文化史、思想史上影响极大。千百年来,研易者形成不同流派,注易者不啻恒河沙数。先哲、前贤宏识、微言本已妙思纷呈,黄天骥教授却仍能独辟蹊径,“破门而出”,以文史哲融通的视野,还原《周易》所记载上古人民的生活“碎片”,升华这些“碎片”背后的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