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京华 主编《无锡国学专修学校丛书》出版

栏目:
发布时间:2023-06-20 01:38:00
标签:《无锡国学专修学校丛书》

张京华 主编《无锡国学专修学校丛书》出版

 

 

 

书名:《无锡国学专修学校丛书》

主编:张京华

出版社:巴蜀书社

出版时间:2023年5月



 

【出版说明】

 

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是民国时期一所私立的专科学校,校长唐文治执掌校务,制订学程,聘请名师,使国专在顺从世界潮流、与现代教育体制接轨的同时,又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中国传统书院的精神,是民国时期最好的国学学校。

 

借用《汉书·艺文志》的撰著体例,可以说,『国学』内涵『出于』上古文明肇兴之时,『国学』热潮『起于』民国与改革开放之后两时期,背景各有不同。就民国时期的国学而言,在各类『国学专修馆』『国学专修学校』中,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是创办得最好的。清华研究院后来通称清华国学研究院,成绩显赫。以学校爲平台,也只有清华国学研究院可以和无锡国专相提并论。但二者的状况有很多不同,最大的差异,莫过于清华居于学术主流的地位,人物大多引领风潮,名利攸归,北大国学门亦同,而无锡国专则纯爲在野的私立学校。

 

国立学校如太学,私立学校如书院。太学多出经师,书院多出大儒。无锡国专培养学生的絶对数量不多,却保持了极高的成才率,是我国二十世纪上半叶培养国学精英的摇篮,在当时就已经名闻海内,时至今日,仍爲学林交口称誉。作爲一所学校,无锡国专没有完整地保留下来,这固然是不幸,但无锡国专却爲改革开放以来第二期的国学热潮树立了一个典范。

 

《无锡国学专修学校丛书》是民国时期唯一整套而纯粹的国学学术著作。无锡国专在办学过程中,曾将教授的讲义陆续出版,『专供本校学生参考之用,校外概不发售』。自一九三四年至一九三七年抗战南迁,共计出版十六种,书名依次排列如下:

 

《通鉴纪事本末书后》,陈衍着,《无锡国学专修学校丛书》之一,民国二十三年一月出版。

 

《礼记大义》,唐文治着,《无锡国学专修学校丛书》之二,民国二十三年四月出版。

 

《孟子概要》,陈鼎忠着,《无锡国学专修学校丛书》之三,民国二十三年四月出版。

 

《史汉文学研究法》,陈衍着,《无锡国学专修学校丛书》之四,民国二十三年四月出版。

 

《十三经提纲》,唐文治着,《无锡国学专修学校丛书》之五,民国二十三年五月出版。

 

《周易消息大义》,唐文治着,《无锡国学专修学校丛书》之六,民国二十三年八月出版。

 

《庄子新义》,朱文熊着,《无锡国学专修学校丛书》之七,民国二十三年十二月出版。

 

《老子通证》,冯振着,《无锡国学专修学校丛书》之八,民国二十四年四月出版。

 

《名家五种校读记》,钱基博着,《无锡国学专修学校丛书》之九,民国二十四年五月出版。

 

《文心雕龙校读记》,钱基博着,《无锡国学专修学校丛书》之十,民国二十四年六月出版。

 

《文史通义注》,叶长青注,《无锡国学专修学校丛书》之十一,民国二十四年八月出版。

 

《尚书大义》,唐文治着,《无锡国学专修学校丛书》之十二,民国二十五年二月出版。

 

《性理学大义》,唐文治着,《无锡国学专修学校丛书》之十三,民国二十五年五月出版。

 

《石遗室论文》,陈衍着,《无锡国学专修学校丛书》之十四,民国二十五年六月出版。

 

《宋诗选》,钱萼孙选,《无锡国学专修学校丛书》之十五,民国二十六年二月出版。

 

《说文解字讲记》,冯振着,《无锡国学专修学校丛书》之十六,民国二十六年六月出版。

 

以今日眼光来看,均可说是国学名著,而以十六种著作作爲一个整套的系列,在整个民国时期都极其难得,其学术价值极其重要。

 

学校教学,当有教材。最上者以个人独立著作爲教材,其次另外爲课程编定教材,其次集体合编教材。教材即著述、著述即教材,可谓教材与著作合一。譬如《十三经提纲》是唐文治爲《十三经读本》所作的指南,置于《十三经读本》之首。其书分卷疏理各经大义、授受源流,并指点文法,意在指导读经,啓发后学,免入歧途。至一九三五年,《十三经提纲》单独辑出,修订重印,作爲《无锡国学专修学校丛书》第五种出版。民国时期的经学著作,大多是具体讲论某一经,对经学做整体通论得很少。与此书体例相仿的,还有卫聚贤《十三经概论》(一九三五年开明书店出版)和蒋伯潜《十三经概论》(一九四四年世界书局出版)。后者不由大义申论,故其层次境界较之唐文治《十三经提纲》,不可以道里计。

 

《私立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十五周纪念册》记载《刊印本校丛书规程》,规程共计五项:

 

(一)本校丛书以在校及离校教授关于国学之专门著作,经校长、教务主任及专任教授三人以上之审定者爲限。

 

(二)丛书式样分线装、洋装二种,其大小标准由学校规定。

 

(三)丛书次第以出版先后爲序。

 

(四)刊印丛书筹款办法分左列三项:

 

(甲)由本校或与本校学生会共同筹款付印,第一次版权由著者赠与本校,但出版后得以百分之十爲酬,所酬之书或赠与他人,或自行发售,由著者自便。但发售价格不得比本校发售之价格减低。

 

(乙)由本校或与本校学生会会同著者共同筹款付印,其印刷费本校与本校学生会占半数,著者占半数,所印之书发售后除将印刷费次第平分摊外,所有盈余概归着者,作爲版权费,但不再以印书爲酬。

 

(丙)由著者自行筹款付印,版权全归着者,但出版后须以印书百分之五赠与本校。此项赠书只可保存或转赠,不得发售。

 

(五)丛书中各书价格由筹款付印者规定。

 

此外,有关信息多见于《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概况·大事记》和《国专月刊》『校闻』栏目。如《国专月刊》一九三五年九月十五日第二卷第一号『校闻』记载:『本校搜集教授著作,排印丛书……由无锡民生印书馆印刷数百册,专供本校同学参考。并闻开明书局已购得版权,积极排印,以应研究国学者之需求云。』(所说开明书局拟将正式出版的计划,并未实现。)

 

上述十六种著述,本属学校自印教材,前两种版权页并无年月,后者如《文史通义注》版权页标明『此书专供本校学生参考之用,校外概不发售』,故而虽然历时不久,但未经出版机构正式发行,公共图书馆未必正式购藏。但是,且不说其教材即著述、著述即教材的出版理念,确有优长,即使就全套丛书的齐整与出版时间的集中而言,《无锡国学专修学校丛书》已不容轻忽视之。

 

唐文治是在新文化运动与抗战的时代背景下创兴国学的,其兴学志向与办学宗旨爲后人所不能企及。

 

一九二○年八月,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更名爲交通大学上海学校,此前不及一年,一九一九年十二月,唐文治辞去上海工业专门学校监督之职,回无锡创办了一所规模甚小的私人学校——无锡国学专修馆。唐文治此举的表面原因是由于『自上半年学潮后,学风愈觉不靖』,而内在原因则是有感于『科学之进步尚不可知,而先淘汰本国之文化,深可痛也』。

 

无锡国专《学校组织大纲》自承责任云:『本校宗旨在研究本国历史文化,明体达用,发扬光大,期于世界文化有所贡献。』钱基博《唐文治先生创设国学专门学校之宗旨》阐发『国学』之意,尝云:『「学」之爲言「觉」也,夫「国学」,所以牖啓国性之自觉……四千余年根深柢固之教化,乃不终归于无效。』柳诒征《三年来之中国文化教育》称:『今之专以中国之学术文章教授来学者,只有无锡国学专门学院及上海正风文学院。……故在今日一切学校师长中,深知中国文化之重要,且息息以救国救民爲念者,殆无过于唐氏。』诸语皆由特殊的时代背景立论,可谓深切着明,语语沉重。

 

而这样一所学校,其实仅仅爲『教育部立案』的『私立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其办学经费,到民国二十五年,仍主要由校董私人出资,省款补助仅三千元。二十六年,财政部每月补助二千元,全年爲二万四千元。三十三年的学生学费,每学期每名爲收米一石。

 

『九·一八』以后,唐文治着《国鉴》。『一·二九』以后,叶长青编《国魂集》。《无锡国学专修学校丛书》的最后一种《说文解字讲记》,出版于一九三七年六月一日,出版后仅一月,抗战爆发,无锡国专南迁,《丛书》事业被迫中断。此后十年,无锡国专辗转于磨难之中,艰苦图存,较之国立大学又不只困难倍蓰。由此而言,无锡国专诸学者,其宗旨,其著述,其精神方向,实堪称之爲民族的脊梁。

 

无锡国专学校教授多爲埋首著述之辈,以历史眼光来看,贡献最大。陈衍除上述三种著述外,又有《辽诗纪事》《金诗纪事》《元诗纪事》《近代诗钞》《石遗室诗话》《周礼疑义辨证》《考工记辨证》,及纂修《福建通志》等。唐文治著述除上述五种外,又有《十三经读本》《周易九卦大义》《洪范大义》《诗经大义》《大学大义》《中庸大义》《国文经纬贯通大义》等。陈鼎忠除《孟子概要》外,又有《周易概要》《六艺后论》《诗经别论》《通史叙例》等。朱文熊除《庄子新义》外,又有诗文集若干卷。朱文熊早年读《庄》二十余年,又教授《庄子》二十余年。《庄子新义》成书于民国十六年,七年后出版,出版前半年朱文熊卒于中风。冯振除上述两种著述外,又有《荀子讲记》《韩非子论略及提要》《吕氏春秋高注订补》《诗词杂话》《七言律髓》《七言絶句作法举隅》等。钱基博除上述两种著述外,又有《经学通志》《后东塾读书记》《中国文学史》《现代中国文学史长编》《明代文学》《版本通义》《骈文通义》《韩愈志》《韩愈文读》《周易解题及其读法》《四书解题及其读法》《老子道德经解题及其读法》《文史通义解题及其读法》《古文辞类纂解题及其读法》《读庄子天下篇疏记》《近百年湖南学风》等。叶长青除《文史通义注》外,又有《锺嵘诗品集释》《文心雕龙杂记》《汉书艺文志问答》《版本学》《文字学名词诠释》《闽方言考》《闽方言续考》等。

 

无锡国专任教老师人才济济。诸人之外,如曹元弼、杨铁夫、鲍鼎、陈柱、陈钟凡、顾实、朱东润、夏承焘等,重学识而不重资历,故往往以著述树立。钱基博与陈柱二家,学通四部,尤爲民国间鲜见人物。

 

无锡国专的出版物,仅期刊、文集,就编纂出版了《无锡国专季刊》《无锡国专年刊》《国学年刊》《中国学术研究季刊》《国专月刊》《国光季刊》《无锡国学专修学校丛刊》《国专校友会集刊》《无锡国学专修馆文集初编》《无锡国学专修馆文集二编》《无锡国学专修馆讲演集初编》《无锡国学专修馆讲演集二编》《无锡国专第十届毕业刊》《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十五周纪念册》等。

 

在无锡国专这一平台上所积淀的学术总量,实以国学重镇当之。

 

由无锡国专的学术贡献,即揭示出一种文化常态。近代以来治学者常言『一代有一代之学术』。就学术与时代递变而言,确实如此,但就每一时代当日状况而言,其实并非凡进入一个新时代,便自然涌现出一派全新的学术。经学从常,史学从变,天地之道亘古如斯,所变者情景而已,故变与常实爲一事之两面。自古及今,每当新时代来临,往往会同时出现两个流层。一个流层在表面,带着许多现实性与表演性,貌似主流地活跃着;另外一个流层潜在下面,清冷压抑,不活跃,不显达,却是真正的主脉。

 

时过境迁,变者变而又变,常者一如其常。当日舞台上所表演者,何莫不是显赫于时,但时过境迁,热闹的东西未必能够保值。而在民国间各大学各丛书中,《无锡国学专修学校丛书》十六种的学术价值经久不衰,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加坚凝。

 

予观叶长青《文史通义注·自叙》,一则曰『晚近世之弊多略经诰,师范时着,近附远疏,莫究本柢。以耳代目,嚣然是非,讹势所变,不知纪极』,一则曰『学风丕变,读者徒餔糟粕,震其新奇,仰厥师心,粗知劣解,动辄武断』,可见是治学知痛痒者。

 

叶长青在民国间,是一位才华出衆、著述丰富而又经历周折的学者。少年颖出,师从名家,弱冠著述,《闽方言考》《版本学》均开风气之先,注释《诗品》《文史通义》亦爲近代首例。最重要者,不追随潮流,作一种进步而持重的学问,具有纯粹而得家法的国学气象。

 

唐文治刊刻《十三经读本》二十函一百二十册,不废古注,而重在宋元明清以降之新识,搜集善本,攫其微言,标其大义,撰爲提纲。其阐发经学义理,认爲『先儒说经首重「实事求是」四字。「实事」者,摒絶空虚之论也。「求是」者,破除门户之见也』,爲一种古文家立场。其梳理经学历史,以二程、张子皆理学正宗,以朱子爲集诸儒之大成,陆象山直揭本心,王文成宏畅厥旨。其言曰:『综览历史,理学盛则世道昌,理学衰则世道晦,毫发不爽』,又爲一种今文家主张。

 

古文家与今文家,同爲本国经学传统。古文言『实事求是』,今文言『微言大义』。治古文必递进至于今文,治今文必以古文爲基、承古文而进,于求真中求大义。不当越乎考据训诂,亦不当止于考据训诂。古文今文,会通融贯,合而不离,乃成真学问。

 

昔年朱子当两宋之时,致力于兴起一种新儒学,融会汉宋,兼采今古,集注《四书》,使之成爲一代新经。予读唐文治《十三经读本》,颇觉可有充当《四书章句集注》之意。近人往往艷称阮元校勘《十三经》,不知阮校虽佳,然而可以当新经者在此不在彼也。

 

学术与政治相移易。民国爲一大乱世,民国学术乱世之学也。民国学者否定清代政治,而肯定清代考据学,实爲一大吊诡。考据学有其所长,亦有其短。清代政治之所以盛,在于汉学盛、考据学盛;有清所以亡,亡在无宋学、无今文。邵懿辰、康有爲之今文经学乃是僞今文,失其本真,适得其反。民国学者过于看重考据学,枉称『整理国故』,故民国政治亦不能不一乱到底。

 

《清史稿》论戊戌国政,『内争不已,牵及外交,其后遂酿庚子排外之乱,终致危亡,此亦清代兴衰一大关键也』。予谓近代危亡,皆以康氏僞今文经学爲始阶。

 

刘咸炘《左书·经今文学论·序》云:『古文家之极若章太炎,今文家之极若廖季平,吾皆以爲太过。』

 

钱基博《今日国学之趋向与章太炎》云:『今日国学,可分爲清末考据余流一派,及浙东史学余绪一派,然多不能实事求是。辨今古文而能不读《十三经》,言史法史例而能不读《廿四史》。而其以章太炎先生爲标榜者,其弊尤多在此。』

 

唐文治界定经学,『如日月之丽天,江河之行地,万古不磨』,用《易经·离卦》之义,虽然未必出新,较之章太炎辈谓六经爲『线装书』,不知高明凡几。

 

康有爲、章太炎治学之失尚且如此,『整理国故』以下之新派学者可以毋庸论。

 

予尝私议,国学爲国家学术,国学爲开国、建国、立国、治国、保国之学术。凡爲一国,当有一国之学术;居于中国,尤当有中国之学术。在《无锡国学专修馆学规》中,唐文治感喟道:『今人热心爱国,而卒未得所以疗国之方。』迄今百年,重温『疗国』之说,仍不免使人奋励而自勉。

 

予在最近二十年间陆续搜集《无锡国学专修学校丛书》各种零本,且率同仁加以新式点校。但念前人治学,不仅其研究成果可以接受,而且其撰著痕迹也可以想象,汇集影印原版仍然是有益的。民国学术遗产不仅具有纯学术的意义,而且也具有学术史的意义。目睹原书,纸张泛黄,如见故国乔木然,扉页题签,如见音容謦欬然。乃至其一种开本、版式,一种凡例、语词,甚至包括铅活字的错讹误植,也都可以表达出当日伏案的气息。

 

《无锡国学专修学校丛书》以往鲜有学者列出全部排序及出版年月,其中若干种颇不易见。民国学者的著作,以时间言之爲最近,以版本言之则印数偏少且经历乱离,不少原书搜寻之难,其实更甚于明清古籍,这是民国版本的一个特点。譬如冯振《说文解字讲记》,出版后甫一个月,即遭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学校紧急南迁,其书必定发行不广。爲此,这套《无锡国学专修学校丛书》汇编影印本的出版,要特别感谢冯振先生哲嗣冯郅仲先生保存《说文解字讲记》批校本,感谢邓盼博士尝费时仔细整理此本。采薇阁王强先生多年以来尽心学术出版事业,惠助爲多,在此并志感谢。

 

张京华

二○二二年于台州学院

 

【总目录】

 

第一册

通鉴纪事本末书后 二册 陈衍 着 民国间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排印本一

第二册

礼记大义 一册 唐文治 着 民国间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排印本一

孟子概要 一册 陈鼎忠 着 民国二十三年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排印本二三五

史汉文学研究法 一册 陈衍 着 民国二十三年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排印本三二五

第三册

十三经提纲 一册 唐文治 着 民国二十三年无锡西溪唐宅排印本一

周易消息大义 一册 唐文治 着 民国二十三年无锡西溪唐宅排印本一四三

第四册

庄子新义 一册 朱文熊 着 民国二十三年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排印本一

第五册

老子通证 一册 冯振 着 民国二十四年无锡山围精舍排印本一

名家五种校读记 一册 钱基博 着 

民国二十四年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排印本一三七

文心雕龙校读记 一册 钱基博 着 

民国二十四年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排印本二四一

文史通义注(一)一册 叶长青 注 

民国二十四年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排印本二九九

第六册

文史通义注(二)一册 叶长青 注 民国二十四年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排印本一

尚书大义 一册 唐文治 着 民国二十五年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排印本二四五

第七册

性理学大义 二卷 唐文治 着 民国二十五年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排印本一

石遗室论文 一册 陈衍 着 民国二十五年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排印本三七九

第八册

宋诗选 一册 钱萼孙 选 民国二十六年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排印本一

说文解字讲记 一册 冯振 着 民国二十六年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排印本一九三

 

 



【推荐语】

 

1、无锡国学专修学校,简称无锡国专。原名无锡国学专修馆,于1920年冬创建于江苏无锡的惠山之麓,1928年改名无锡国学专门学院,1929年定名为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唐文治任校长,是我国20世纪上半叶培养国学精英的摇篮。

 

2、《无锡国学专修学校丛书》是民国时期惟一整套而纯粹的国学学术著作。无锡国专在办学过程中,曾将教授的讲义陆续出版,“专供本校学生参考之用,校外概不发售”。自一九三四年至一九三七年抗战南迁,共计出版十六种。

 

3、《无锡国学专修学校丛书》以往鲜有学者列出全部排序及出版年月,其中若干种颇不易见。民国学者的著作,以时间言之为最近,以版本言之则印数偏少且经历乱离,不少原书搜寻之难,其实更甚于明清古籍,这是民国版本的一个特点。譬如冯振《说文解字讲记》,出版后甫一个月,即遭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学校紧急南迁,其书必定发行不广。因此,这套《无锡国学专修学校丛书》汇编影印本的出版极具价值。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