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朝明主编《曲阜儒家碑刻文献集成》出版发行

近日,由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原副主任、孔子研究院原院长杨朝明主编,曲阜30余位学者参与整理、撰写的《曲阜儒家碑刻文献集成》(精装三册)由齐鲁书社出版发行。此著作是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曲阜儒家石刻文献集成”最终成果,列入“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文库”。该著作耗时十载,著录曲阜地区有儒学价值的碑刻近700块,附···

黎业明 著《王阳明传习录校笺》出版暨前言、凡例

王守仁(一四七二年至一五二九年),字伯安,浙江餘姚人,因其曾經築室並講學於陽明洞,學者稱陽明先生。王陽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也是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錢穆先生在《復興中華文化人人必讀的幾部書》的演講中,列舉國人必讀的經典,有《論語》、《孟子》、《大學》、《中庸》、《老子》、《莊子》、《六祖壇經》、《近思錄》以···

陈乔见 著《义的谱系:中国古代的正义与公共传统》出版暨导论

中国具有悠久的重“义”传统,“义”是诸子百家、思想精英和民间社会最大公约数的价值观念。本书从观念史和谱系学的进路,系统而深入地梳理中国传统“义”观念的多重内涵及其衍化,揭示自西周到清末民初几个重要历史时期“义”观念的典型伦理政治意涵,重点阐释一些精英思想家的“义”论及其理论贡献,兼及民间社会种种“义士”“义行”的行为特征与···

安乐哲、罗思文著《哲读论语:安乐哲与罗思文论语译注》出版

安乐哲和罗思文曾合作译注了儒家经典《论语》。该书稿是将该他们二人的译注译为汉语,书名改为《哲读论语》。本书的出版无论是对《论语》的学术研究,还是中英翻译学的研究都有较高价值。本书为《论语》英汉对照本。在正文之前,为了读者能更加全面而深刻的理解文本内容,英文译者撰写了6万余字的导言和说明,深入讲解《论语》成书的···

郑玄注 陈壁生疏《孝经正义》出版暨自序

孔子云:“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經。”何邵公曰:“此二學者,聖人之極致,治世之要務也。”孝經古注,莫重於鄭君。

姚小鸥 著《诗经三颂与先秦礼乐文化的演变》出版

《诗经》的自然史(“诗”的结集)与周礼相始终。诗的创作和规范应用与周礼的关系如下:一部分诗是应礼的需要而制作,成为礼的组成部分;另一部分也是在礼的规范下创作,在礼的规范下应用的,换言之,即是礼的具体实践。

姚小鸥 著《诗经与楚简诗经类文献研究》出版暨自序

本书是姚小鸥关于《诗经》及楚简《诗经》类文献研究的文集。本书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有关传世本《诗经》的研究。由于作者《诗经三颂与先秦礼乐文献的演变》一书已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所以本文集主要是有关国风和大小雅的文章。

彭华 著《会通与建设:贺麟文化思想研究》出版暨后记

该书是作者所承担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会通与建设:贺麟文化思想研究”(12YJAZH099)的结项成果。

张丰乾 教授著《重塑君子》出版暨序言、自序

张丰乾教授的新书以中国哲学思想为底蕴,充分展现了其对道德、教育、科技和文化建设等问题的思考、探究,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君子在现代社会诸多矛盾处境中的历练和塑造之道。

潘志坚 江洋著《国学的读与做 华夏国学儒学传统文化修身》出版

为了让现代人走进国学、理解国学,并在其自我修养、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更好地汲取国学的智慧,本书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第一,通过对“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大学》八条目的系统解读,把国学的内在逻辑从内向外、从个人向世界全面展开,让今人尤其是普通读者,全面理解古人是如何对待自身、家庭···

涂可国 著《中华传统文化大家谈 多元一体的社会儒学 》出版

本书将建构社会儒学作为儒学重建的应有之义,阐述了社会儒学的内涵、建构社会儒学的意义和如何建构社会儒学等元社会儒学问题,并立足于多元一体角度对社会儒学的本质规定、基本内容、建构的可能性和方法路径三个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国学散论——陈来随笔录》出版

本书广泛讨论了国学在当代的主要意义、国学的内容与分类、近代国学的发展过程、儒家思想在中华民族复兴时代的作用和意义,以及各种与儒学史相关的思想。本书作者以国学大家的身份,以小篇幅的学术随笔形式对这些问题加以阐发,是学术大众化的典范。

张昭军 著《儒学近代之境——章太炎儒学思想研究》出版

《儒学近代之境--章太炎儒学思想研究》(作者张昭军)注意整体研究与个案研究的结合。如何实现微观与宏观、整体与个案研究的结合,是学术研究的一个难点。该书没有停留在就人论人的水平上,而是把章太炎儒学思想与时代思潮的关系辩证地结合在一起,指出其政治性、时代性和社会性

邓秉元主编《新经学》第九辑出版暨编后记

对我来说,真正的经学在今天依然气若游丝,似乎已无力承担如此“重任”;但经学既然已被符号化,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言,那么这种质疑的出现便可谓“空穴来风,未必无因”。当然,对于迫在眉睫的具体事宜,文化的讨论似乎“远水解不了近渴”,但现实问题又总会传导到文化领域中来。这是因为,尽管国际国内的不少问题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从根源···

[美] 迈克尔·舒曼著《孔子改变世界》出版

作者在书中呼吁西方的政治家和政客们应该比以往更有必要了解孔子。作者认为,孔子的著述蕴含着适用于任何时代、政治制度和文化的人文观,无论国籍、种族和宗教信仰,孔子学说都具有普遍性和超越时空的特点,孔子过去重要,未来也同样重要。

荒木见悟 著《阳明学的位相》出版

阳明学不仅在明中后期的思想界掀起了巨浪,而且对后世的学术与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周志文 著《阳明学十讲》出版

“阳明整个人在中国传统社会是个‘异类’”,自小不受绳墨约束,不喜“儒家四平八稳的那套”,喜兵法韬略,有经略四方之志,后又对道教、佛教感兴趣。然真正“折节”做起正统儒家学问来,冲突、波折不断,困顿、挫折接连,好奇和怀疑促使他不断思考,最终构筑起以“致良知”“知行合一”为核心的阳明学。

杨鹏 著《解读<大学>》出版

《大学》是儒家核心经典之一,与《论语》《孟子》《中庸》并称为“四书”,位居“四书”之首。是古代贵族子弟的启蒙书。宋元时期进入科举考试,对中国人的精神形成巨大影响至今。宋代朱熹认为,应先读《大学》,次读《论语》。

丁鼎 著《礼学管蠡集》出版暨后记

“礼”既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特质,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三部儒家经典是我国古代“礼”文化的主要载体。“三礼学”在中国古代学术史、思想史和文化史上均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周志文 著《阳明学十讲》出版暨前言、自序

“阳明整个人在中国传统社会是个‘异类’”,自小不受绳墨约束,不喜“儒家四平八稳的那套”,喜兵法韬略,有经略四方之志,后又对道教、佛教感兴趣。然真正“折节”做起正统儒家学问来,冲突、波折不断,困顿、挫折接连,好奇和怀疑促使他不断思考,最终构筑起以“致良知”“知行合一”为核心的阳明学。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