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陈白沙开创的江门学派是明代心学的真正源头,岭南学术也得以在明中叶异峰突起、引领思潮,实现了从边缘走向中心的历史性转折。岭南心学独具特色,高扬学贵自得的旗帜,宗主崇尚自然的精神,以主静为修养之法,随时随地体证天理,以实现天人相合的终极目标。岭学宗旨,不迷信权威,不迷信书本,只遵从自我内心的道德法则,于伦常日用···
在清代关学史上,杨屾是一位心怀强烈信仰诉求、创发深厚的思想家。他的儒学思想独具一格,其体系是由“知本为先”的本体论、“天命定序”的秩序论和“明道立功”的经世论建构而成的。由于杨屾能够领悟张载天观和天道论的精要,晚清大儒刘古愚曾“以横渠比拟之”。他远承北宋张载“天人合一”的思想宗旨,近取清初李二曲“明道宰物”的思维框架,并···
面对日蚀月蚀、彗星之变、地震火山、干旱洪灾以及虫灾泛滥等自然灾异,古人阐发出灾异遣告话语,认为灾异是宇宙能量平衡被打破的信号,人类违反“天道”,导致了灾异的出现,由于王或天子位于大一统世界的中心,其失道之举是造成天象之变的一大根源,因此他理当是灾异的直接责任者及后果承担者。
《尚书》中蕴涵着丰富的治理思想,本文概括为德为政本、敬德保民;明德慎罚、刑以弼教;以刑辅礼、先教后罚。由《尚书》可以看出,礼制的内在精神是道德,德治、礼治为刑罚之本,德治、礼治、礼制与刑法形成一种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孔子在《尚书》的基础上形成了德礼政刑四位一体的儒家治道总体构架,为今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
国家应对社会风险的有效机制是,以政治家统领技术官僚。对此,中国人在历史上进行过漫长探索。秦汉以来的中央集权大一统官僚制政制固然为人类国家形态的一大突破,但天然地存在僵化和技术官僚唯上是从的弱点。汉武帝时代开始,“士大夫”群体逐渐以其政治家的智仁勇品质对抗这一趋势。今天仍需延续这一传统,以确保各疆域性治理单位的一···
在孟子看来,社会是在“一治一乱”中循环向前发展的,这是他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他历史世界的外在表现;从“治”到“乱”演变规律提炼的背后,是他对中华圣王世界思想的总结、概括与提升,传承与发展着中华圣道思想;孟子的“以承三圣”思想是他对中华道统传承统绪的高度概括,从深层次反映了他的哲学世界。孟子的“以承三圣”一语既高调又低···
经学的消退与哲学的崛起是中华现代学术转型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身处这一转变过程中的冯友兰站在哲学的立场,对二者关系做出的深刻反思是一个颇具意义而鲜见讨论的话题。
清代经学承继汉儒“以经解经”的学术方法,惠栋、张惠言等利用这种方法研究《周易》,并复兴了汉代象数派易学传统,表现出一定的义理关注维度。焦循则从象数派易学中引申出旁通、相错、时行等原理,结合《易传》哲学来诠释儒家其他经典,是为“以《易》解经”的思想范式,这一范式又由太谷学派的几代学者发展并构建出一套比较严密的学说体···
中华文明历史观的核心,不是脱离历史事件构造历史的概念,也不是诉诸历史过程之外的终极目的,而是强调“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这样的历史观,不是追求脱离质料而仅仅诉诸形式的绝对普遍性,而是强调即事以见理的具体普遍性。
韩非子批评的儒家,更多是孟子式的儒家;他对道德应该被排除于政治之外的论证可谓近现代政治哲学对道德与政治关系讨论的先声;他对儒家式的贤能政治的批评也有其当代意义。虽然本文意图展示和辩护韩非子的立场,但是为儒家充分辩护,也需要从正视韩非子的挑战为起点。
朱子认为,禅家只讲“虚灵不昧”,不讲“具众理”,不能“应万事”。晚年朱子强调心体、明德、性理一体,本体之明如明珠,如火光,有灵动性、跃动性,“明德未尝息”,私欲不能完全障蔽至善之光。心体虚灵不昧,同时众理粲然于其中,至无而动有。朱子的“虚灵不昧”说影响了明清时期佛教、道教乃至中医理论的发展,体现了儒佛道医思想的融合。仁···
文质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形成源于古人对生存世界及合理生存方式的深入思考。自然之质是文化创生与发展的源泉,而文化则是人的存在方式。以文显质是传统文质观中的存在实现方式。
为化解儒学与科学之冲突,唐君毅重建道德的形而上学,并在不同时期,从两维度分别侧重阐释:以主体“性能”扩充良知本体,将科学理性纳入“新内圣”,为科学提供“本体论承诺”;以“道德真理”范导“科学真理”,进而以“道德文明”主宰“科学文明”,将科学知识、科学实践纳入“新外王”。
战国后期,白起拔郢,楚国东迁。秦人占领荆楚后设立郡县制,后在统一的汉代文化中,本地文化又保留了自己的特色。宋代以后湖北地区的文化,已是融合了的以儒家为主的宋明道学或理学的文化。因此,不宜太过简单化地说我们只有荆楚文化的传统。当然,楚文化在两湖等地区积淀得厚一些,多一些。从先秦至今,今湖北地区的文化处在多文化融···
胡瑗的《周易口义》对“人事”具有强烈关注,而其典范意义具体表现为解释取向的预设性、体例形式的趋同性两个特点。《周易口义》因为具备“意义的有效”而得到宋代理学家的普遍接受和认同。与现代逻辑学“逻辑的有效”“实质的有效”“修辞的有效”等有效性评判不同,“意义的有效”能够为中国经典诠释的有效性判断提供更为适合的标准,也对以经典···
先天学与河洛、太极共同被视作图书易学的三大组成部分,在历史上往往被视为邵雍所开创。无论是结合“加一倍法”而将《系辞》中的“太极-两仪-四象-八卦”解释为先天八卦之次序,还是将《说卦》中的“天地定位”一节解释为先天八卦方位,《先天图》之画定和先天学之创发都应该归功于朱子而非邵雍。而以逆推《易》源为目的的先天学与源出《易···
明清徽州之所以享有“东南邹鲁”“贾而好儒”的美誉,多因传统儒家礼制与朱子《家礼》“在地化”的有效施行。歙县金榜以翰林而居家治生,倡导敬宗睦族,恤党赒里;其《礼笺》一书“以古礼证今俗”,振兴世风,化民成俗。据此可见清代以来徽州士绅在引领时代学风的地域发展、社会伦理的价值取向,及礼仪民俗的规范化诸方面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凌廷堪是清代著名礼学家,其《礼经释例》一书所揭示的“以礼代理”治学思想,业已成为清代学术史的重要命题。安徽省博物馆所藏清代画家王润为凌氏所作《校礼图》及其附录二十二位学者的跋文,是一件珍贵的学术史料,从中可以窥见清代学者、文士和官僚之间的学术交游,以及清代书画史和学术思想史的发展态势,借此可以了解清代考据学尤其···
司马迁《史记》所称“黄老言”“黄老之言”,固然虚指黄帝、老子本人的言论与学说,但亦实指流行于战国到秦汉之际的“刑名法术之学”,更是特指汉初,尤其是文(帝)景(帝)前后之所有的在理论上归本于《老子》、主张持“清静”(清净)、“无为”、“因顺”原则以处事乃至治世的黄老学——托名黄老的政治哲学。
“正名”中的法理涉及国家政权的合法性来源,是一种国家治理的法理;“正名”的法理涉及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的正常运行,是一种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的法理;“正名”的法理不单是作为立法、释法或裁判的依据,而是一种治国理政的思维和方略。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