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湖之辩”不仅是一场哲学领域的两极碰撞,更是儒学名家以实际行动向人们展示如何对待思想差异性的生动一课。这场辩论所碰撞出精神价值内化成为鹅湖书院延续至今的文化命脉。
登上钟灵毓秀的庐山五老峰东南麓,可见枝叶掩映的白鹿洞书院,经几百年岁月打磨,依然氤氲着书卷墨香。白鹿洞最早因唐代李渤在此隐居读书、豢养白鹿而得名。1179年,南宋理学大家朱熹在江西为官时曾造访书院,见残垣断壁,杂草丛生,深感惋惜,向朝廷呈报修复书院。
书院传承“以文化人”的精神内核,将德行教育和知识教育相结合,坚持德育首位,首先注重道德修养、尊师重道,教授他人明白做人、践行做人的道理。书院还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传授士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和政治理想。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