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秉元】哪一个“五四”?

反传统与西化固然是新文化运动所提倡的关键内容,但在何种意义上可以算作新文化运动与“五四”的基调?同样,人所艳称的所谓个性解放、反专制、反抗帝国主义云云,尽管也都是新文化运动的应有之义,但在何种意义上与颠覆传统形成有机的联系,依然是考验史学界的重要课题。

【吴飞】今人如何读郑学

郑玄绝不是一个只知饾饤之学的书呆子,而是有着非常宏大的文明构想,汉魏之间经学与制度的演进,正是这一构想不断修正和落地而形成的。由中唐赵匡等人的新经学,到宋代经学体系的再造,以及清人向郑学的回归,郑学体系始终是一个挥之不去的底色。至于华喆所说的“经学的棱镜”如何形成和被误解,以后的经学形态究竟意味着什么,以及今日···

【何俊】开显于经学的哲学洪流——“群经统类”中的宋明儒学

宋明儒学通过彻底消化汉唐以来的新旧传统,使先秦儒学在更高的理论形态上获得复兴,成为此后引导整个近世中国前行的思想洪流。尽管宋明儒学是一场涵摄形上哲思、知识累积,直至生活方式范畴的文化运动,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马一浮先生提出“六艺该摄一切学术”的识见,将宋明儒学统类于“六艺”,并开列“群经统类”的目录,为理解宋明儒···

【齐义虎】中美政治体制的共同秘密:都是共和国,而非民主国

民主是与君主相对而言的,共和则介于民主制与君主制之间,是一种混合政体。共和与民主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没有君主,但如果仅仅从非君主制的角度理解共和就未免太肤浅了。君主和民主都是一种单一模式,共和则是一种混合模式,其概念外延和复杂程度要远远大于民主,民主与专制都只是构成共和的有机成分。中美本质上同属共和制,只是其具···

【石立善】令和元年:日本新年号和《文选》的关系

这次改元,尽管刻意回避中国古典而从日本汉文学作品中选取了新年号,意图割断和中国的文化纽带,主张本国的文化主体性,可是深入彼国汉文学骨髓的“汉文化基因”又岂能彻底消除呢?这恐怕是日本政府和当权政治家始料未及的。脱离中国古典,切割与大陆文化的内在联系——这些政治举措对世界上唯一一个仍在使用年号制度的国家日本来说,是幸···

【陈少明】儒学与自由——一个仍然有待商讨的问题

近代以来,在儒学与自由的关系问题上,形成了两种常见的对立观点,一种是视儒学为自由的敌人,一种是以自由为儒学的价值。从检讨这两种观点入手,通过引入“情感-责任”的视角,重新分析儒学仁爱的思想内涵,可以发现儒学的仁爱与自由主义的权利,是各自独立、互不代替的价值。无论今日还是未来,继续阐述仁爱精神,对儒学和社会,都是···

【雷蒙德·塔里斯】论当不成哲学家

无论你进行的哲学探索有多少,仍然有很多方式让你当不成哲学家。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于我们一辈子都处于人生的干扰之中,难以集中精力搞哲学。

【许章润】文教的意义

我们这拨学人,出生于1950年代中后期至1960年代初期,赶上了允许读书的时光,如久旱逢霖,拼命用功,朝乾夕惕。

【刘梁剑】试问豪杰今安在:从王开祖看永嘉学派一个被忽略的精神面向

居今之世,数百年来高歌凯进的现代文明已经到了某个临界点。展望未来,中国文明在挺立自信之后亟待进一步的觉醒?严中西之辨,忽古今之别,在人类的后经学时代以经学方式“弘扬”儒学,或为今日儒学发展最大之歧趋。孔子生于春秋,而不以鲁国限《春秋》;孔子如生于今世,必不以儒家限中国。人类整体如欲向死而生,必须在根本处转变思想···

【克利夫顿·马克】尚贤观是恶劣的骗局

尚贤已经成为首要的社会理想。无论意识形态如何,各个政客都频繁地谈到这个主题,人生的奖励---金钱、权力、就业岗位、大学录取---都应该根据技能和努力来分配。最常见的隐喻是参加竞争的选手必须在“公平的竞争环境”中获得与其功德相符的地位。从概念上和道德上看,尚贤被呈现为与世袭贵族制正好相反的制度,在那里,人的社会地位纯粹···

【纪念特稿】我为什么提出“走出疑古时代”丨李学勤

编者按: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李学勤先生于今晨逝世,享年八十六岁。《原道》创刊号曾于1994年刊发《谈“信古、疑古、释古”》,现重新发布,以纪念之。

【加仑·沃兹】后现代哲学不过是辩论策略而已

马修·麦克马纳斯(Matt McManus)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对后现代文化和后现代哲学做出了很有价值的区分。他认为,后现代文化是新马克思主义者首次理论化的产物,用来指资本主义的新阶段,其主要特征是高度的怀疑主义和对主观性的热衷与痴迷。但是,人们即便不接受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也赞同这个基本观点,即作为21世纪自由民主典型特征的···

【张祥龙】最后的爆仗声:中国文化本能的"节日化"——“节日”现象学刍义

节日虽然与人有根本的联系,却基本上是超人为的。从其本性(第一来源)上讲,节日是不可规定的,不可强迫的。征服者与被征服者、规定者与被规定者、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主体与客体、观念理性与感官欲望……那里都没有真正的节日。节日是生命节奏与命运感受相交和而生发出的赞歌:它们是追忆之歌,又是希望之歌,也是及时行乐、忘怀得失之···

【谢辉】元人研究朱子易学的成就与价值

在易学史上,元代常被看作一个成就寥寥的时期,学者常以“株守宋儒”一语概括。诚然,如从传统的象数、义理二途而言,元人确实未能突破宋儒藩篱。但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朱子易学诞生于南宋后期,正是在元代才走上了全面繁荣与飞跃式发展之路,这也是元代易学有别于前代的最大特征。

【万百安】欧洲与中国哲学的短暂恋爱

美国哲学系在很关键的方面令学生感到失望,因为没有能讲授深刻、迷人、且相关性越来越强的中国哲学传统。在美国121所拥有博士点的哲学系中,只有11所长期开设中国哲学课程。

【姚中秋】从中国视野看五百年世界大变局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把握这五百年的世界历史,既要理解西方现代观念和制度的优长与限度,也要理解中国文明内在的现代性质及其在现代之新生转进。这一点,今天尤其重要。为此,需以新视野重建知识体系,以古老的中国知识消化现代西方知识,是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科斯提卡·布拉达坦】谦逊的人有福了

如果知识不是力量而是力量的反面,会如何呢?我说的是真正的、有补偿作用的知识。比如,要成为正派和体面的人,我们就需要尽可能地远离权力吗?事实上,如果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最高成就源于彻底地抹去自我,这是我们能够触及的生存底线,又会如何?

【丹尼尔·卡尔克】反对道德圣人

美国著名哲学家苏珊·沃尔夫写道,“我很高兴我本人和我最关心的人都不是道德圣人。”这则声明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随笔的开场白之一,沃尔夫在该文中设想了道德完美的情况是什么样子。如果你参与沃尔夫的思想实验以及她从中得出的结论,你就会发现,该声明能够把人从道德完美的陷阱中解放出来。

【韩星】重建道统,传承文统 ——道统、文统及其关系

道统是儒家圣人之道发展演变的统绪,百多年来中华文化主体性丧失,道统失落,急需重建。文统作为一个民族与国家的文艺或文化传统,是在道统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历代学者先后提出了文以明道、文以载道、修辞明道、文以贯道等观点,就形成了中国文化史上“文以载道”的优良传统。重建道统,传承文统,文以载道,文以化人,应该是我们当代···

【邱立波】评林少阳新著《鼎革以文——清季革命与章太炎“复古”的新文化运动》

林少阳先生笔下的章太炎,要求读者警醒“以暴力革命为中心”的叙述和建构,注意清季革命之“文化革命”的性质。就全书来看,这一澄清至少有两方面用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