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晚林作者简介:张晚林,号抱经堂,男,西元一九六八年生,湖北大冶人,武汉大学哲学博士。曾在湖南科技大学哲学系任教,现任湘潭大学碧泉书院·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兼职湖南省孔子学会副会长。著有有《徐复观艺术诠释体系研究》《赫日自当中:一个儒生的时代悲情》《美的奠基及其精神实践——基于心性工夫之学的研究》《“道德的形上学”的开显历程——牟宗三精神哲学研究》《荀子译注(选本)》等。于2009年以自家之力量创办弘毅知行会,宣扬儒学圣教,践行“知行合一”之精神。 |
优秀素质是如何炼成的?
——在湘潭市传统文化研究会国学公益讲坛中学生特别培训班上的讲话
作者:张晚林
来源:作者手 首发
时间:孔子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年六月初七日己亥
耶稣2015年7月22日
很高兴有这个机缘与中学生们一起学习我们圣贤的智慧。平时我们研究会的国学讲坛每周都照常举行,但中学生学习任务重,时间紧,没有机会来听。这一次的特别讲坛是专门针对中学生的,希望在不长的时间里,对你们的成长有点好处。我们今天主要讲两个问题,什么是素质?要具备良好的素质,需要我们干什么?
为什么要讲这个呢?因为素质决定了一个人的成败,一个家的幸福,也决定了一个社会是否安宁和谐,更决定了一个民族是否兴旺发达。
一、优秀素质就是一种良好的关系。
什么是优秀的素质呢?我暂且这么讲:优秀的素质就是一种良好的关系。良好的关系有几个层面:身与心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还有人与天的关系。其中身与心的关系及人与天的关系牵涉到的哲学问题较多,对于中学生教难,不拟去讲。这里主要讲人与人的良好关系。
现代人崇尚自由与个性,于是,一般以为有素质就是有个性,能依据自己的想法而自在生活的人。于是,现代人多不爱受拘束,也抗拒礼节,因为礼节是束缚人,乃至是压迫人的。俗语云:我的地盘我做主。正是这种思想的表现。但人从来不是一个人就可以生活的,他总是处在关系之中。故孔子讲:“仁者,人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总是处在两人以上的关系之中。只要你是人,这种关系总是逃不掉的。既然人总是处在关系之中,那么,就有约束这些关系的基本原则。在中国传统看来,人与人的关系不外乎五种关系:父子、兄弟、夫妇、君臣与朋友。对于这五种关系,传统也有五种要求,就是:
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君臣有义,朋友有信。
这五种关系穷尽了所有的社会关系,而且是不能轻易改变的。中国传统把这个叫天伦。也就是上天给人确立的规则,这就好像上天让人长了两只眼睛一样,不能随便改变。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这五种关系,也应该处理好这五种关系。如果处理好了,即使你物质上不怎么富足,那么,你依然是一个幸福的人。同时,五伦关系处理好了,就是一个和谐的社会;反过来,这样的社会又可以养成一个人良好的素质。
所以,素质并不是你有多少知识或取得了多大的成就,更不是你拥有多少财富与房产,而是你有怎样的关系场,从而让你不断地在那里得到人生的滋养与教化。
因此,素质与知识无关,但与德行和智慧相关。
这五种关系,夫妻关系暂时不讲,因为你们是学生,还没有到那个时候。兄弟关系与朋友关系相似,而尊长关系(君臣)与父子关系亦相似。因此,我们主要讲二种关系:
父子关系与朋友关系。
二、要具备优秀的素质,需要我们干什么?
我们要处理好父子关系与朋友关系,那么,要求我们做些什么呢?
要处理好父子关系,需要我们做到:父子有亲,就要求父亲要慈,儿子要孝。慈这里不讲,因为慈是对父亲的要求。
第一,孝。孝是什么呢?孝不是我们认为的一种规定,要我们对父母怎么样,而是“报本反始”,即对我们所来自的地方怀感恩之情。
那么,我们如何做到孝呢?
曾子说: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其次能养。
最高级的孝敬就是让父母因你而获得荣耀与尊重。如果不能让父母获得荣耀,至少不应该使父母因你而觉得耻辱。最低级的就是能赡养父母。
所以,一个有品格的人,不但给社会做出了贡献,而且也是对父母最好的孝敬。《孝经》里讲:
“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居上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 犹为不孝也。”
这是说,一个真正的孝子,在上位不会骄横,在下位不会作乱,在大众面前不会为一点蝇头小利去争。如果这三点做不到,就是整天让父母吃肉喝汤,也不算是孝。这告诉我们,一个孝子一定要有良善的德行以服务社会。这样的人,当然不会给父母带来羞辱,而是荣耀。
赡养父母虽然是最低的,但要做到,也不容易。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弟子规》讲:“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德有伤固然是不孝,但身有伤依然是不孝。中国传统的这个讲法很特别的,它告诉了保护好了自己的身体就是孝,不像西方重个人主义,自己怎么做跟别人无关。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这是告诉我们即使养育父母,也不能缺少敬意。
第二,要有顺从的品格。孝,本来就是顺德,一个孝敬父母的人,一般都有顺从的品格。
要具备良好的素质,需要我们干什么?们为什么一定要顺从父母或尊长呢?现代人讲平等,一般一味地顺从尊长就是专制,就是奴才主义。
但尊长一般生活阅历丰富,且德行教子女为高,因此,晚辈顺从尊长是应该的。这里是不能讲平等的。西方人洛克是最讲平等的,但他依然认为,平等不能运用到家庭中来。
荀子说:
人有三不祥:幼而不肯事长,贱而不肯事贵,不肖而不肯事贤,是人之三不祥也。
一个处处与父母或尊长对着干的人,一定是不祥之人。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
一辈子不顺从父母与尊长,在社会上一定犯上作乱。这样的例子现在很多。
这样,《弟子规》里顺从父母与尊长成为了一种基本的行为规则: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朗读);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这是对父母的顺从。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朗读);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这是对尊长的顺从。这些都是一个人应该做的,不存在不平等的问题。
那么,父母或尊长万一有过错,是不是也要顺从呢?长辈有过错当然可以规劝,但规劝中要有尊重,决不能呵斥长辈无知或无理。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朗读);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不要以为这是无原则的迁就或忍让,这是动之以情的感化。你要相信,只要你有足够的真情,人总是可以被感化的。我们之所以常不能感化人,很多的时候是我们没有真情与耐心。
第三,要忠于自己的本分与职位。
什么是“忠”呢?朱熹说:“尽己之谓忠。”“忠”就是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
对于一个老师来说,你自己的教学任务应该自觉地完成,这是你分内的事,不是学校额外分派给你的。同样,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学习是你分内的事,要自觉地做好。当你是一个职员的时候,你做好了你分内的事,老板就会高兴。那么,你的上下级关系就会很好。这些一个人“忠”的品行。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这意思是说:如果各人都把自己位置上的事做好了,那么,学校就治理好了,国家就治理好了,社会也就和谐了。
以上是处理好父子或尊长关系所应拥有的基本素质。
要处理好朋友关系,其要求是什么呢?父子关系是纵向的,朋友关系是横向的。因此,应具有以下品格:
第四,恕道。
什么是“恕”呢?朱熹说:“推己及人之谓恕”。就是你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或不想要的东西,你不应强加给别人。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是交朋友基本的要求。
恕道要求我们对待朋友要这样: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朗读);
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
“恕”表示对人要“宽容”,但对己要严格。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弟子规》要求我们:
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朗读)
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这就是恕道,亦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如果一个人做到了这些,就是严以律己。古人云:“君子严以律已,而小人自远。”
一个严于律己的人,不会交到坏的朋友的。
严格要求自己,一个人应反省自己的行为。因此,
第五,善于反省自己,不要把什么都怪罪在别人或社会头上去,更好地改正自己的错误。
我们来看《吕氏春秋》里的一个故事:
人有亡鈇(fū )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鈇也;颜色,窃鈇也;言语,窃鈇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鈇也。相其谷而得其鈇,他日复见其邻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鈇者。其邻之子非变也,己则变矣。变也者无他,有所尤也。
可见,你的心出了问题,那么,你周围的人和你面对的世界一定就会出问题。出问题的不是别人,恰恰是你自己。故孔子说:“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gǔ箭靶的中心 ),反求诸其身。 ”
同时要经常反省自己的行为,改正错误。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一个人犯了过错,别人都看得到,但如果能够改正,那么,别人同样会尊重你。
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一个文过饰非的人,一定是小人,与这样的人交朋友是很危险的。
第六,要怀敬畏且善于感恩。
世界上的人很多,但哪些人被安排到你的跟前,成为了你的父母、朋友及同事,这些都不是偶然的,都是缘分造成的,我们要怀着敬畏之心来珍惜这个缘分,不要以为这是偶然的,便随便拆散它。如果认为来到你身边的人都是偶然的,那么,多认为是基于功利与好处。对一个人来讲,别人对你的功利没有了,好处用尽了。于是,关系就完结了。现在很多夫妻、朋友多是如此。
但缘分是不一样的,一个人来到了你的身边成为了你的亲人或朋友,但你不知道他为什么要来到你身边,或者是是他而不是另外一个人来到你身边。这里面有怎么的安排,我们是不知道的,我们只有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去接纳他,怀着感恩之心去欢迎他。要记住,无论是什么人,只要他来到你的身边,都是来成就你的,你要怀着一颗感恩之心,且莫怀着一颗嗔恨之心。一般来说,好人来到我们身边,是成就我们,我们感恩他。
那么,难道坏人来到我们身边也是成就我们吗?其实,坏人来到我们身边也是成就我们。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坏人来到你身边让你能够反省自己的过错,难道不是在成就你吗?
不要以为我们的一切成就都是自己努力取得的,其实,我们的一点一滴的成就,都是别人再成全我们。试想,如果没有父母的辛勤工作,我们能安心地在教室里读书吗?如果没有环卫工人清洁我们的城市,我们能生活在舒适的城市里吗?如果没有武警的治安,我们能平静而安全地生活吗?我们在教室里上课,自身可能不觉得,但外面却有无数个机缘在护佑着我们,如果一个机缘断了,课就上不成了。比如,电停了,还能上课吗?即便这些你认为是工作的安排,但依然还有你需要感恩的。
四季交替,花开花落,让我们春夏播种,秋冬收获,从而总是能够从天地间取得食物。如果突然四季交替凌乱了,那么,人类就不能有收获,吃的都没有了。难道你不需要感恩吗?天地给我们阳光、雨露,使万物生长,给人类一个缤纷的世界,难道你不需要感恩吗?
所以,我们无时无刻不需要感恩,感恩天地,感恩万物,感恩你周围的一切人和事,感恩他们成就了我们。如果没有他们,我们可能什么都不是。
第七,仁爱他人,奉献社会。
既然我们的一切成就都是别人的成全,那么,我们就应该反馈他们。这就要求我们仁爱他人,奉献社会。
仁爱一个人最主要的就是要成全别人。孔子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
仁爱别人就是:自己要卓立于世,同时也要使别人卓立于世;自己要事事行得通,也要使别人事事行得通。对于同学而言,先进的同学要帮助后进的同学,使他们也把学习搞好。
同时,仁爱别人应真心地为别人做事。故孔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一个人不但要仁爱别人,更应奉献社会。对于你们这些正在成长的学生,一个最低要求,就是不能成为社会的负担。现在的问题少年很多,据统计20岁以下犯罪的占总犯罪人口的三分之一。这是为什么呢?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现在经济发展了,大家太享福了。
经济越发达,我们享福的欲望与潜能就被无限制地开发出来,于是,我们总不满足于目前的处境,我们越发地需要享福。这是一种恶性循环。一旦这个循环中某一环节出了问题,人就站不住了。特别是年轻人更是如此。
因为享受的欲望挤压了人的智慧与德性的开发。当一个人处在困境或物质相对相对匮乏的情况下,人要好好活着,这时候只有靠精神的力量。此时,智慧与德性就其作用了。所以,困境与贫穷可以修炼一个人。但如果一个人享福惯了,就没有智慧与德性来支持他,很容易出问题的。一个人的素质就体现在你在逆境中是否能站住自己,且能服务社会。
因此,你要奉献社会,首先要在困境中磨练自己的胸怀和意志,要有受苦的准备。孟子说: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不如意);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只有这样,才可以说你为奉献社会做好了准备。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以仁道为己任,修炼自己,成就别人,奉献社会。这是我们每个人一辈子的责任,只有死了以后才放下。
年轻人是祖国的未来,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复兴与国家的强盛,我希望你们不要成为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钱理群先生语)。传统文化里有很多可以养成一个人优秀素质的思想遗产,这里不能一一给大家讲,而且我水平有限,未必能讲得出来。希望你们进入大学以后多多学习,无论是什么专业,都不应该弃之不顾,因为这关系到一个人的素质问题。以此与大家共勉吧。
谢谢大家。
2015年7月18-19日
责任编辑:葛灿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