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刘庆,男,山东梁山人,智诚灵动首席文化官、清华大学MBA《企业文化与管理》课程特邀演讲嘉宾、中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先进个人、中华孔子学会儒商会理事。 擅长将企业文化建设落地与中华文化相结合。 研究领域:企业文化建设与落地咨询;中华文化与企业文化 |
让中国人吃上中国好枸杞
——枸杞行业领军品牌百瑞源企业文化咨询纪实
作者:刘庆
来源:作者赐稿
在中国企业家队伍里面,有这么一批企业家,他们希望将中华文化导入企业,助力企业的发展。如何将中华文化助力企业建设落地文化?作为一名企业文化咨询顾问,笔者从事企业文化咨询十多年,注重将企业文化与中华文化相结合,融合管理工具,帮助客户实现企业的发展。
本文根据笔者实操咨询项目-——枸杞行业领军品牌百瑞源企业文化咨询项目总结而成。
2021年,一个特殊的缘分,笔者来到美丽的宁夏,与枸杞行业领军品牌百瑞源枸杞相遇,开启了一次企业文化咨询之旅。
一、初识百瑞源,一家优秀的企业
记得那是6月28号早晨,笔者从青岛起飞,在宁夏河东机场一落地,就看到了“百瑞源锁鲜枸杞,宁夏枸杞中的珍品”画面,此情此景,莫名的平添几分亲切,开始对这趟和百瑞源的相遇之旅充满了期待。
△ 百瑞源银川河东机场广告
听说特劳特咨询曾经服务过百瑞源多年,还听说百瑞源自己建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宁夏枸杞博物馆,作为枸杞行业领军品牌,百瑞源到底是一家什么样的企业呢?究竟是什么造就了现在的优秀与不同?背后有什么样的成长历程和故事呢?百瑞源之于这个世界,有着怎样的使命和担当……飞驰在银川的高速上,脑海中不禁浮想联翩,思绪纷飞,好奇心也逐渐倍增。
△ 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宁夏枸杞博物馆,传承枸杞4000年文化,累计接待游客突破200万人次
大约半个小时,当“宁夏枸杞博物馆”的路标映入眼帘时,司机提醒我们到了。在百瑞源同事带领下,笔者参观了百瑞源研发中心,百瑞源生产车间、百瑞源宁夏枸杞博物馆……。从枸杞文化到枸杞生产,对百瑞源在枸杞行业内独特的“五位一体”全产业链模式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
△ 笔者参观百瑞源展厅
通过参观,笔者对百瑞源有了更深的了解,逐步揭开了百瑞源能成为行业佼佼者的谜底秘密。百瑞源的优秀,不仅体现在硬实力上,在软实力——企业内部文化,也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百瑞源团队构建了学习机制,每天早晨集体学习中华文化,分组分享感悟心得。还听说,未来百瑞源将要打造一个学习中华文化的道场,这样可以惠及社会人士。
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形容这种设想,情怀?还是梦想?责任亦或担当?只是觉得这家企业的调性,给人一种暖暖的味道。
在百瑞源团队学习中华文化时,伴随着朗朗读书声,我顺手拍下了这张照片。
△ 百瑞源团队共读中华文化
从硬实力到软实力,从陌生到慢慢的熟悉,百瑞源的轮廓开始在脑海中慢慢形成。而轮廓背后的内在特质和精神,更勾起了笔者的探知欲。
二、探知需求,认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 笔者与百瑞源创始人郝向峰(左)交流
百瑞源,已经做到这么优秀了,到底还有什么原因,要升级企业文化呢?笔者和百瑞源创始人郝向峰先生展开了深度交流。在交流中,有了更深的认识。
郝总表达了对这次共识的期望:“这次企业文化升级,希望让更多的团队成员参与进来,听听大家的想法,希望让企业文化更加落地,更有抓手,希望通过企业文化的共识和升级,进而带动企业的新发展”。
企业文化是百瑞源家人共同的企业文化,大家贡献智慧,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这一点我们深表赞同。
三、解决方法:团队共创对话,激发群体智慧
△ 百瑞源企业文化咨询共识现场
如何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和百瑞源进行沟通后,最终选择在百瑞源大学堂,采取了团队共创的方式展开了对企业文化的共识。
百瑞源团队组成了企业文化共识小组,进行头脑风暴,每个人都充分的表达了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在共识过程中,一位伙伴在分享枸杞的价值及从事这份事业的意义时,几度哽咽的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痛:
枸杞是有益健康的,真的要把枸杞种好,让顾客真正能选择好的枸杞,不能辛辛苦苦把枸杞种出来后,顾客还在吃其他不好的东西,这是对我感触非常深的。另外,好多朋友告诉我:来了好多年了,知道你家(百瑞源)枸杞好,但是送送人就好了,自己吃的时候,还是买一点别家的。听到这句话时,难过啊,真的是心里难过啊!为什么好的东西会送给别人,而不知道自己吃?碰到这种情况,真的很痛心……
在交流中,一位百瑞源的老同事给我们分享了百瑞源董事长创业的故事:
据说在2003年的时候,枸杞贱卖成风,杞农把地里的枸杞树砍掉了,郝董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就问为什么?杞农回答:“做枸杞不赚钱!”这个情景深深的刺痛了郝董的心,怀着对宁夏枸杞的满腔热情,毅然拿出全部家底,步入宁夏枸杞行业:“坚决要把宁夏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枸杞做好,让农民赚到钱!让客户吃到高品质的好枸杞,让更多人因枸杞而受益。”
在共识中,能感受到,位于宁夏的百瑞源团队,对宁夏枸杞,有一种特殊的情愫在里面,不仅有地域情怀,也有事业梦想与担当。
枸杞的价值是什么?顾客为什么要选择枸杞?枸杞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百瑞源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这些是百瑞源始终探求的问题。
枸杞的历史已有4000多年,人工种植历史已有600多年,宁夏特殊的地理环境孕育了质量上乘的道地枸杞,中国药典明文规定“唯宁夏枸杞方可入药(入药枸杞为干燥成熟之果实)”,素有“世界枸杞来看中国,中国枸杞看宁夏”的美誉。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选择更安全、更健康、高品质的食品。通过日常“食补”来提升和改善健康状况的观念正在不断深入人心,而枸杞正是具有药食同源。
一方面是宁夏枸杞悠久的历史文化,一个是当代消费需求的递增,然而现在枸杞行业的发展,远远没有匹配枸杞应有的地位,行业潜能等待有效释放,广阔的市场需要有担当,有责任的领导者,推动行业的发展,利益更多的人。
因为这样的使命与责任,百瑞源一直走在行业创新的最前边,尝试带领宁夏枸杞发挥其最大价值,从最初的小袋包装到盒装,解决枸杞的干净和食用量的问题,锁鲜枸杞,通过技术创新,解决枸杞更好口感、留存枸杞更多营养的问题,毫不夸张的说,百瑞源的锁鲜枸杞,是我们吃过觉得最好吃的枸杞。正因为百瑞源人有着心存客户的使命,对枸杞负责的责任感,才能带领宁夏枸杞不断迈向了这样“优质优价”的新台阶。
△ 百瑞源 锁鲜枸杞 掌握核心锁鲜技术
“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就是我们未来的机会”,这是郝董早年步入枸杞行业的初心,十余年走过来,初心不改,流水长流,作为行业领导品牌,继续助推枸杞行业发展的责任,正是百瑞源上下求索的使命和担当!
共识过程中,一个个故事浮现水面,一个个发心触动心弦,我们慢慢地似乎明白了,为什么百瑞源枸杞做的好?对事业的热爱,发自内心的想把枸杞做好,真正想帮助顾客、行业、社会解决问题——这种内在的发心,所迸发的能量,带给了我们更多的沉思与启迪。
△ 百瑞源的使命
《中庸》有言:“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做好宁夏枸杞,助推枸杞行业的发展,“让中国人吃上中国好枸杞”,百瑞源,一份好的发心,成就一份好的事业。
四、小结
此次企业文化咨询,笔者与百瑞源团队一起,互相支持配合,通力合作。以中华文化的“发心”为切入点,通过学习圣贤经典,不断地以更高层面之心为心,体会“发心”的重要性,运用引导的方法,带领百瑞源团队一起共创共识,激发使命感。
△ 笔者与百瑞源核心团队在共识现场合影留念
企业文化不是笔者给的,企业文化一直存在企业心中。
阳明先生讲:“圣人之道,吾性自足”,我们相信“人人心中拥有无尽宝藏”,企业是有能力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只是需要合适的引导和激发,这是我们做咨询的角色认知和切实体会。
企业文化不是终点,而是起点,从内心深处涌出的方向感,其力量是无穷的。深深地祝福百瑞源,在企业文化引领下发展的越好越好!
附录:百瑞源同仁对于企业文化咨询服务的感受
某同仁感言:
做这件事情确实是给自己的那种力量感,或者将来做成的那种成就感,对自己的贡献特别的有力量!站在做枸杞的角度,又有抓手,我觉得确实是有力量,而且读完以后,感觉就是,从我自己来说,有很多的事情需要去做,心中有很多要干的事情!
某同仁感言:
我想解决这个问题吗?针对这个使命,回答就应该是我愿意,就像大多数同事,就说我吧,结婚的时候,那个时间问,你愿意嫁给这个人吗?自然而然的嘴里边必须来一句,我愿意!我觉得这句话讲完后,我心里的那个感觉,我愿意承担这个使命!
某同仁感言:
通过今天一天的讨论下来,一听,我就觉得这句话非常好,很有感觉,因为这一句话一听,跟其他的相比,最大的感觉就是,你会很清晰你要干哈,非常清晰!
某同仁感言:
感觉很有力量,意识越来越强,面临的这个未来的市场是很广阔的,所以我觉得力量感十足!
某同仁感言:
使命越来越大了,要做的事情有很多,要学的东西也很多,要准备的前期的工作,去更好的服务我们老百姓的事情,要做很多很多的工作!
董事长感言:
这次共识,我觉得我们每一个人都能认真地聆听,能让每一个人充分的表达每一个人的观点。谈到这个文化成果,我是体感比较强烈的,也可以说很强烈!尤其从利他来讲,一下就感觉到,似乎把这件事情干成之后,我那种成就感就跃升了,也就感觉我们越来越高尚了一些!
【百瑞源简介】
△ 百瑞源(中国)枸杞研发中心
百瑞源枸杞股份有限公司(百瑞源)总部位于宁夏银川,是一家专业从事枸杞科技研发、有机种植、生产加工、市场营销、文化旅游“五位一体”的全产业链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自治区质量奖”,被国家农业农村部授予“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枸杞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百瑞源是宁夏枸杞功能性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枸杞功能物质提取和深加工工程研究中心,2017年,入选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食材供应企业”,2023年,入选第19届杭州亚运会官方枸杞产品供应商。
责任编辑:近复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