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篪】疫中杂记(七)

栏目:反思新冠灾疫、散思随札
发布时间:2020-03-04 18:46:26
标签:新冠疫情、疫中杂记
张凤篪

作者简介:张钰,字凤篪,男,西元1988年生,甘肃庆阳人,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本科毕业(2010年)。主要从事中国古典学术及晚清民国学术史的教学研究,致力于国学普及推广,兼任湖北省国学研究会副秘书长等。

疫中杂记(七)

作者:张凤篪

来源:作者授权 发布

时间:孔子二五七零年岁次庚子二月初十日乙巳

          耶稣2020年3月3日

 

2020/02/13,一念天堂

 

今天消息有点多,而且喜忧参半。

 

首先是人数变化,因为更改了诊断统计的标准,武汉市在一夜之间新增了1.3万的确诊人数,全国的累计死亡人数也达到了1300多人。新的研究也说,血液、粪便中查出了活性病毒,病情的进展也比SARS快。不知道那些天天盼着下降的人,亦或者通过各种算法和渠道释放利好消息的人,面对此时此景,心里是何感受。

 

其次是人事变动,20天前就开始有人呼吁,民间的声音也是此起彼伏。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面对这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们作为老百姓其实可做的真的不多,听从指挥不出门大概已是极限。可领导干部们不一样,这里面无所谓辛不辛苦,这本就是他们的职责所在,是他们工作中的一部分。很遗憾也很可惜,有些人不但没通过考试,还赔上了无数无辜者的性命。

 

第三是假期延长。新的公告里,省内各类企业不早于2月20日24时前复工,大专院校、中小学、中职学校、技工院校、幼儿园延期开学。这是一个早在我预料之内的事情。官方也说了,武汉的感染者底数还没有完全摸清,蔓延扩散的规模也没有较为精准的估计预测。学校和企业都属于人员密集场所,此刻贸然开工或者开学,一旦出现新的问题,谁都承担不了后果,而且也可能导致前功尽弃,甚或不进反退。

 

开工时间无限延后,受影响受损失的不仅仅是企业主。因为一旦老板们坚持不下去时,只能选择裁员、降薪,甚至破产关门。

 

虽然截止目前,包括湖北省在内的多个省市都出台了相应的帮扶政策。但是政府职能部门可用的手段毕竟有限,无非是减轻企业经营负担、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协助稳定职工队伍等。俗话说:救急不急穷。如果不能及时止血输血,一定会有一批企业熬不到春暖花开。如果没有造血活血之法,即使熬过了寒冬也是奄奄一息。

 

当然了,祸福相依,否极泰来。会不会有利好,答案是肯定的。但在全国经济整体受损的大前提下,利好只是人财物的再分配,是在总量缩减后的小存量市场的殊死搏斗。经济本来就是一体的,直播、游戏受益就有其他消费娱乐项目受损,在线教育大发展就必然冲击线下培优培训,在家办公的新契机保不住就是写字楼的催命符。

 

所以,这不仅仅是企业主、创业者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全社会的所有人都必须思考的问题。面对新冠疫情带来的变化,在更加不确定的未来,我们除了给别人喊几句“加油”,更要关注一下自己的发动机和油箱。看看自己还有多少马力和弹药,想想自己在看不见的战场、在战后重建时能不能继续活下去。

 

近几年,很多企业裁员事件都广受关注,尤其是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或者互联网、汽车制造、软件工程等热门行业。春江水暖鸭先知,那些动手早、下手狠的企业未必是日子过得寒碜的。恰恰相反,是他们最先嗅到了危机。

 

我经常跟学生讲,不要觉得其他城市、企业裁员与你无关。当北上广不再相信眼泪,那些在大企业大城市待不下去的,就只能回到省会、内地城市,一线转二线,国企转民企,大公司转小企业,人才回流,一层一层往下落是必然的现象。而他们首先要抢走的,就是你手上的饭碗。

 

对于个体而言,这时候再想着更换赛道显然有些为时已晚。需知,收入的本质是时间与能力,只要你在局域范围内在本行业属于顶尖人才,总是受影响最小的。而如果你能想点办法,让自己的时间与能力都呈指数级增长,让时间与能力的关系由简单的加减法变成乘法、乘方,让你的服务行业与辐射区域逐步扩大,那你自然可以扭亏为盈,逆流而上。

 

说白了,时代会淘汰的永远是底层,而我们永远都得把自己当做底层。我这几年在给企业做咨询培训时,经常会引用几句话:第一,优秀的人都如苦行僧般自律,这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就是,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第二,学习力才是第一生产力,世界上最后幸存的生物,不是体格最强大的,也不是头脑最聪明的,而是适应能力最强的。第三,哪有那么多“能力问题”,在你牛到一定程度前,全是“态度问题”。千万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我们听过很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不是道理出了问题,是我们自己没有持之以恒地照着去做;我们付出很多努力却得不到好结果,也不是我们的能力问题,是我们真的在态度上还存在改进空间。所以,无论顺境或者逆境,危机或者契机,只有努力爬上金字塔尖,才能不怕火烤水淹。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止念欢喜,转念花开!

 

2020/02/14,唯爱与美人不可辜负

 

过完了最冷清的除夕与春节、最寂寥的元宵节,我们又迎来了最平静的情人节。

 

这是一个安全套大卖、玫瑰花受挫的情人节,是一个没有情人的情人节。当然,跟着遭殃的还有餐饮、酒店、婚庆等行业。什么是爱,大概就是2月份在家隔离14天吧。

 

目前,全国已经调集2万余名医护人员支援湖北,这其中大部分是女性,是很多人的妈妈、女儿、妻子、女友、姐妹、闺蜜。今天中央提出的新要求是,要发起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全面总攻,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我读的书不太多,对中西方历史也不是很熟悉,所以在我有限的知识体系里,这可能是人类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女性参战人数规模占据半数甚至更高比例的特殊战争。

 

中国历史上从来不缺乏杰出的女性,但主要还是集中在文化艺术领域,像花木兰、穆桂英、秦良玉、樊梨花、梁红玉这样出入狼烟、金戈铁马的毕竟不多。

 

历代的才女,多半表现在能诗文、善女工上。今天,疫情造成了很多人两地分居,即使同在一个城市,也可能因为管控措施而变成异地恋。但即便如此,我们恐怕也很难感同身受地理解古时女人们独守空房的心情。那时候没有手机,没有网络,所能做的事情就是默默等待,静静期盼。

 

南北朝时期,有才女苏若兰,他的老公名叫窦滔,属于当时“风神秀伟,精通经史,允文允武,时论尚之”的人物。窦滔在任秦州刺史之时,因事被符坚贬去流沙。苏若兰念夫心切,为表相思之情,把那千种柔情,万般思念,千滴泪、万般唤,千声诉、万古怨都织在了织锦中,遂成纵横各二十九字,共八百四十字的“织锦回文璇玑图”。

 

这件女工与诗词的绝佳合作,引得后来无数的名人为之倾倒,女皇武则天即是其一。但后人多半想着如何读出这里面暗藏的诸多首诗词,想着最多能得到多少首诗歌。却未曾注意当年那一针一线间的情丝爱意,更不能体会“织锦心草草,挑灯泪斑斑”。所谓“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大概就是说的这种寂寞吧。

 

传统社会里,女性的地位毕竟不太高。所以连我们的文学作品里,都有一个专门的类别叫做“闺怨诗”。比如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又比如王维的《秋夜曲》: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在过去,因为生产方式的局限,男女的分工尤其明显。这当然与历史、文化、人类的科技发展水平等等有关。所以,“几生修到才子妇”成了很多女性的至高理想;“添香伴读人如玉”则是无数男人的目标。只不过,男人多少是薄情寡义、喜新厌旧之辈,“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很多人大概都在学生时代读过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甚至奉为爱情金句。可就是这样一个大才子,先负于崔双文,老婆死了之后,一边念叨着“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一边又纳妾、娶妻,还和船娘刘采春不清不楚,又和蜀中名妓薛涛结下一段有因无果的“姐弟”情缘。嗯,大概按照今天的标准,是个十足的“渣男”没跑了。

 

好在,上帝赐予了男人更强大的外表,但赐予了女人更强大的内心。今天我们虽然依旧很难说做到了平等和谐,但至少进步是明显的,而且趋势是向好的。

 

人类大约从一万年前开始进入母权社会,也叫母系氏族社会。在母系社会中,妇女对财产的支配权大于男子,氏族家庭是以女子为中心建立起来的。浙江余姚的河姆渡文化、河南的前仰韶文化、西安的半坡文化、东北的红山文化都是母系氏族社会的代表。正如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所言:母亲作为自己子女的唯一确实可靠的亲长的这种最初的地位,便为她们,从而也为所有妇女保证了一种自此以后她们再也没有占据过的崇高的社会地位。

 

大约五千年前,随着剩余产品、剩余价值越来越多,母系社会为父系社会所取代,从此开启了男权时代。此时,贫富现象开始出现,私有财产开始萌芽,男子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大,社会中心也自然发生偏移,父系社会是一种新的社会文化体系,也是人类历史发生的最深刻的变革之一。

 

人类从原始社会过渡、进化到农业文明的阶段,男性在狩猎、农耕、渔业、管理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凸显,甚至产生了三妻四妾、三宫六院。然而,从原始狩猎到铁器电器再到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男人在“力”上的作用越来越没有优势。这个时代和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很大的区别是,我们不再需要依靠肌肉力量来提高生产力、保卫家园,我们也不再单纯依靠体力劳作来创造社会财富、推动人类发展。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日益明显的现代社会,伴随着科技、交通、互联网等技术的日益发展与突破,“地球村”越来越成为一个现实。在这种背景下,整个地球就像是一个大家庭,天下一统、四海一家已经是大势所趋,即所谓“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时候,冲突、战争、暴力的存在空间越来越小,和平、安宁、幸福的生活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追求。相较于肌肉和力量,这更是一个需要智慧的时代。

 

近几年,我们又迎来了一个“知识经济时代”。在现代生产和商业领域,在社会管理领域,女性的社会优势日益明显,她们的社会影响和地位日益提高,女总统、女总理、女企业家、女性创业者都在逐渐增多。

 

在现代企业管理尤其是社会治理中,女性管理者比男性管理者越来越有优势。第一是她们的爱心、韧性,第二是女性的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男性管理者往往东一榔头西一锤子,性格急躁,脾气暴躁。他们在自我反思、协作共赢、共情能力等方面整体上也要比女性差。而女性由于生理的天性和自然的本能,她们会更加地平和、公正与合理,在消解矛盾、作出判断时都更具备优势。

 

在今天这个信息资讯高度发达、知识文化碎片化的时代,学历等级越来越不重要,记忆力越来越不重要,智商越来越不重要,情商越来越重要。情商的本质是“融”——融合、融洽、融入、融融,换句话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越来越重要,而女性比男性在协调关系方面更有能力。

 

人类已经在父权社会行走了数千年,而从后工业经济或者说第三次工业革命开始,全人类都正在走向尚智不尚力的轻型时态,男性在体魄和力量上的优势越来越没有意义。我们正在由过去的征服、掠夺、战争、控制、竞争、权力和自我,走向新时代的协商、分享、和平、自由、合作、平等和利他。

 

母性文化强调的恰好就是和谐与包容,平衡与协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一种乾文化,父权文化;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一种坤文化,母权文化。所以,女性的悲悯、敏锐、纯净、柔和、善良、深情,越来越多地从农业文明时代的劣势变成今天的优势。

 

“她经济”甚至成为了专门的课题,女性创造了更多的财富,也贡献了更大的消费。现代女性比男性往往更具有危机感和主动性,她们比男生更加注重自我提升,她们将更多的消费投资在自我而不是伴侣或者居家日用品上,她们选择不婚主义。甚至在婚恋相亲交友市场上,也是优秀的姑娘越来越多,对比之下,与之匹配的男性越来越少。

 

当然了,在现实层面,在彼此平等、和谐的道路上,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女性在求职道路上遭遇的歧视与偏见,女性在网络与现实世界中遭遇的骚扰,女性在平衡生活与工作时的挣扎,女性在家庭与婚姻中需要面对的暴力……甚至于就在最近,我们还在把孕妇上前线当做正面典型案例,对前线的女性医护人员呼吁社会捐助安全卫生用品的新闻冷嘲热讽。

 

虽然,今年今日的湖北武汉深陷疫情、回暖无期,此时此刻的夜空里也电闪雷鸣、风雨交加。但情人节毕竟也是个节日,那就许个愿吧:

 

有情人终成眷属!

 

好姑娘多多益善!

 

2020/02/15,勿谓言之不预

 

过去二十四小时里,我的手机先后收到了寒潮黄色预警、雷电黄色预警、大风黄色预警、道路结冰黄色预警、暴雪黄色预警。

 

昨天中午,湖北省就启动了重大气象灾害三级应急响应。事实也的确如此,前两天武汉的高温已到19度,低温也达到了10度,可是今天却遭遇了断崖式降温,此时此刻气温只有零下1度。

 

从昨天开始天气就越来越差,早上起来后太阳还挂在天上,不久之后开始下“太阳雨”,并伴随着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雷声。下午开始刮风打雷,至11点之后风雨大作、电闪雷鸣,以至于我整个夜晚都无法安睡。昨天凌晨一点之后,对面新建好尚无人居住的几栋高楼,所有楼层的应急声控灯全部被点亮,我自己阳台的窗户也吱吱作响。

 

到了今天中午十一二点,降雨变成了小冰雹,随后又变成了降雪。南方的雪不像北方,落地即化,雨雪交融,满地泥泞。我几次在阳台上驻足,眼看着大雨纷飞,一直持续到晚上七点才渐渐变小。

 

民间有句谚语:正月打雷土堌堆,二月打雷遍地贼,三月打雷谷满堆。正月天打雷,说明温度高,容易产生瘟疫,进而导致大规模的人口死亡,埋起来就是土坟头;二月打雷,各类冬眠中的昆虫提前苏醒,祸害庄稼,庄稼歉收就会造成饥荒,百姓衣食无着,盗贼也就多了起来;三月打雷是就好一些,农历三月属于清明谷雨期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预示着是个吉庆的好年头。

 

这些民谣当然不是全无道理,它是先民们数千年观察生产生活后的经验总结,也可以用某些现代科学知识去诠释解读。当然,因为中国幅员辽阔,经纬度、海拔落差较大,具体到各地还是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

 

对于湖北尤其是江汉平原而言,一般二月的中下旬就开始进入春耕的准备期,松土翻地。有经验的农民们都知道,只有赶上合适的时节,踩准了步点,做对了事情,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才能有个好收成。

 

之前网上已经爆出消息,因为疫情,满了天数待出栏宰杀的鸡鸭无法及时上市,养殖场的饲料供应也因为各地封路而中断,湖南、四川都曾在一两个礼拜前报道过禽流感。此外又有消息,源起于东非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的蝗灾,目前已越过红海进入欧亚大陆,到达巴基斯坦和印度,距离我们仅一步之遥。

 

一个多月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6.6亿吨,是世界第一大产粮国,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高的粮食年产量。然而,我们每年进口的粮食依然超过1亿吨,我们在大豆、高粱和大米的进口量上都排世界第一。美国才是全球最大的粮食出口国,我们的近邻印度是全球最大的大米出口国,俄罗斯则是全球最大的小麦出口国。

 

建国七十年,新中国的农业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粮食产量比建国初期增加了一万多亿斤。我们自春秋时期的“初税亩”之后,第一次在2006年全面取消了农业税,我小时候甚至跟父亲一起去过“交公粮”的现场。我们牢牢守住了18亿亩的耕地红线,也推出了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及最低价收购等优惠扶持政策。

 

在我的老家甘肃庆阳,二十年前,小麦的亩产量大约只有400-600斤。遇到干旱年份或者条锈病、白粉病等病虫灾害,粮食歉收,每亩地只能产出200-300斤。近十年,因为种子、化肥、农药及农机具的使用与改进,小麦的亩产量已经可以达到500-800斤。但即便如此,耕田种地依然是一件入不敷出,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而且在人类的历史上,自然灾害从来就不是孤立地存在着,它即是对人类过去所有错误行为的一次总清算,又会因此而产生一系列后续的化学反应,往往是一个灾害伴随着多个甚至多年的其他次生灾害及连锁反应。如果说,之前我们的重点还在抗击疫情,评估工商业界的损失及出台各种应对策略、补救措施,探讨公益慈善组织的正确打开姿势。那么下一步,我们必须去关注农业生产与粮食安全,分析如何实现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健全整个国家的应急管理与战略物资储备体系,思考如何才能帮助全体中国人民尤其是像我这样的困难群众渡过这个无比漫长与凶险的寒冬。

 

毕竟,如今不是凛冬将至前的一点点不易为人察觉的小信号,而是已经到了必须正面交锋的战场。我们在初期因为各种主客观原因,坐视敌人不断强大,四处攻城略地,被打的猝不及防、丢盔卸甲,甚至毫无还手之力、一脸懵逼。可我们不能总是这样去打仗,我们也不能指望在一片混沌和混乱中,可以尽早结束这场战役。

 

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明代大儒方孝孺说: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

 

勿谓言之不预!

 

责任编辑:近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