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篪作者简介:张钰,字凤篪,男,西元1988年生,甘肃庆阳人,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本科毕业(2010年)。主要从事中国古典学术及晚清民国学术史的教学研究,致力于国学普及推广,兼任湖北省国学研究会副秘书长等。 |
疫中杂记(三)
作者:张凤篪
来源:作者授权
发布
时间:孔子二五七零年岁次庚子二月初五日庚子
耶稣2020年2月27日
2020/02/01,多读点书吧
早上起来,看到QQ空间推送的【那年今日】。3年前的今天,2017年2月1日,我刚刚读完了资中筠先生的《士人风骨》,发了一条这样的说说:
从先秦的百家争鸣到民国的群星璀璨,从元典的忧患意识到近代的救亡思潮,士人群体从来都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不赞君王,不侮苍生,不为俗困,不为物驭,他们既是最低的道德底线,也是最高的价值标杆。汉唐器识,魏晋风骨,如今世间有几人……
那个春节我也是一个人在武汉,闭门不出,书卷为伴。从1月25日到2月6日,先后读完了饶平如《平如美棠:我俩的故事》、饶宗颐《文化之旅》、汪涵《有味》、左婧《碧山2/3》、钱胡美琦《楼廊闲话》、李存山《新三字经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陈平原《千年文脉的接续与转化》、资中筠《士人风骨》、赵微《颐和园》、胡波《守望与循环: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诠释与解读》、岱峻《民国衣冠:风雨中研院》、谢桃坊《四川国学小史》、邸永君《品物记:重温古人的优雅生活》。
说来惭愧,我的阅读量其实少的可怜。因为我的朋友圈里有大量的高校教授,他们或因职业,或因兴趣,都可以称得上是“学富五车”,其中不乏拥书南面、嗜书如命之人。即便是在同龄人里面,我也是垫底的那个,勉强维持在全民阅读的平均线以上。
杨绛先生有一段话:“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我觉得不仅适合于大部分人日常的种种困难与迷惑,也特别适合最近的语境——17年前我们让板蓝根脱销了,昨夜今晨我们又让双黄连脱销了。
资讯不等于知识,知识付费也缓解不了大部分人的焦虑。今天某个问题暴露出来了,往往是因为昨天乃至于前天的某些环节就没有做好。你不能静下心来学习,看不进去大部头的经典著作,于是订阅了一堆线上课,钻进了付费自习室。你以为自己假装很努力就可以了,殊不知现实扇起耳光来从来都是身手敏捷、啪啪作响。
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固得以发扬。古人讲: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我以前和大学生讲课时经常提醒他们,你们如果毕业之后准备考公务员,想清楚你到底是想去干什么?确定是想要为人民服务吗?如果不是,那请别忘了,那些关在里面的,为人唾骂的,都是你们的校友前辈、师兄师姐。
遗憾的是,今天无论是那个行业,都太缺有担当、崇正义的人了。我们太擅长把灾难视为考验,把人祸归于天灾,让监督变成奢望,将责任推来推去。可以预见的是,未来我们还会接着把丧事办成喜事,写诗唱歌,舞文弄墨,歌功颂德,山呼万岁。最后,再盖上一个“纵做鬼,也幸福”的定论。
我们把返程的人挡在小区门外,我们像防贼一样防着街坊邻居。城封了,店关了,路断了,大家彼此隔绝,互相对立,人情人心也跟着冷漠到了极点。于是乎,孕妇不能正常去医院检查,小孩子被饿死在家中,归乡人在自己最熟悉的故乡遭遇翻车事故,打工仔冒险划着木盆横渡了长江。
我们一边喊着武汉加油,一边让他们流落街头;一边为他们流泪感动,一边喷他们不该乱动。众生平等,民胞物与,那是人,不是数字,他们有感情,有尊严——然而他们即使已经离开,未来也未必能成为数字。
昨晚的事情大家已经知道,因为一篇不严谨的报道,市民冒风雪、斗严寒跑去药店排队,各大电商平台销售一空,甚至于兽用双黄连和双黄莲蓉月饼都没能幸免。我们抢板蓝根,囤加碘盐,喝着鸿茅药酒,做着权健火疗,穿着足力健,听着女德班。嗯,果然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还有啊,拜托我们的词汇量能不能丰富一点,文雅一点,优美一点。书到用时方恨少,话到嘴边说不出,除了转发点赞,你就剩下握草牛批厉害了,老铁双击666。连日本捐来的口罩箱子上都写着“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而我们的词汇与心灵贫乏到只会给呕泥酱和蓝忘机打榜建超话!
软骨病、冷漠心、智商税、词穷症……这就是今日的中国,这就是我们的人民。七十年繁华一朝褪去,烛火摇曳,寒蝉凄切;唏嘘人间,魔幻现实。
朋友们,多读点书吧!你长得那么丑……
2020/02/02,新欢旧爱情深似海
中国人做事讲究图个吉利,尤其对于数字,那些吉利,那些不吉利,这种观念已经深入到了老百姓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的各个方面。
今天是2020年2月2日,据说是千年一遇的“对称日”。本来,各地的民政部门都已经提前发布了通知,做好了周日加班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准备。结果,疫情来了。
这疫情不仅让很多原本计划好了要去领证登记的人的愿望泡了汤,也让全中国人过了一个极度冷清萧肃的春节。阖家团圆、举国同庆的热闹不在,逛街购物、旅游消费的繁华不在,其乐融融、欢声笑语的温暖不在,大家不仅要乖乖地宅在家里,还要每天惦记着疫情,看看又有多少新增及治愈病例,关注又有什么新的科研进展,盼着何时才能早点复工开学。
当然,我们也收获了很多爱与感动。年逾八旬的钟南山院士亲临一线坐镇指挥,且率先公布了人传人的消息。他在接受采访时的热泪盈眶,他连日辗转多地的鞠躬尽瘁,更是令所有的华夏儿女感动不已。这是医者仁心,这是人间大爱。
我们称赞医护人员是“最美逆行者”。他们是这场战役里冲在最前线的战士,不仅要面对未知的病毒,海量的病人,甚至还要应付口罩的缺失、家属的责难。
可实际上,几天之前还是另一番风景。两个月前,民航总医院的杨文医生惨遭凶杀;一个月前,八名率先公布疫情的医生被依法查处;十多天前,朝阳医院的陶勇医生被人砍伤。
今天的社会,对两个群体的态度是极端分裂的。一个是医师,一个是教师。老师传道授业,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医生救死扶伤,被誉为白衣天使。但是,现在的年轻人,大多已经不太愿意从事这两个职业,工资待遇低,心理压力大,劳动强度高,这些年又多了一条安全保障差。
一个社会,如果教师、医生、法官三个群体出了问题,那这个社会的稳定性就会受到严重威胁。教师坏了误人子弟,医生坏了草菅人命,法官坏了枉顾正义。所以,这些群体里一旦有少部分人的言行失范,就会导致整个社会的评价撕裂。而两极化的最终恶果是,在一次次看似随机实则必然的事件里,具体的某一两个人成为了全社会的牺牲品、替罪羊。
医生尽职尽责为患者考虑,老师一心一意为孩子着想。他们本是播撒爱与希望的使者,但却常常不能被他人所爱。甚至于在婚恋市场,也是不那么受欢迎的对象。
过去,行医和从教,首要的是品性,仁者爱人,推己及人。唐代的医学家孙思邈在《大医精诚》里写到: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不问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饥渴疲劳,一心赴救。
今天,绝大部分的医生和教师,依然是这个世界上最可爱可敬的人。至于近些年来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师生关系,不过是社会问题的投射——看病难、看病贵、教育资源稀缺、教育公平不能保障等等。
遗憾的是,除了一些特殊的时节,比如教师节、医师节、护士节,这个群体更多时候还是被约束与管控的对象,是属于少数的弱势群体。我们的政策不断出台,我们的媒体频繁报道,我们的社会不停呼吁,但似乎,要求老师、医生的永远多一些。
社会问题的解决非常复杂,也绝非朝夕之功。对于个体而言,我们可能无力改变大局面,但至少可以让自己做个好人。如果你是患者,学会信任与感恩;如果你是家长,学会尊重与理解;如果你是孩子,学会去倾听父母;如果你是老板,学会去关爱员工。
爱不仅是一种天性,也是一种能力,一种艺术。正如那句歌词所唱: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未来。所以,从今天开始,别再让那些守护社会正义的人,推动文明进步的人,呵护生命健康的人,流血又流泪,委屈又寒心。
二零二零,二月二日。
新欢旧爱,情深似海。
2020/02/03,点根火柴吧
截止2月2日24时,全国累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达17205例,累计死亡病例361例。对比WHO当年公布的数据,这一次,已经超过了2002年11月1日至2003年7月31日内地SARS时期的349例死亡人数。
这两天《财经》的那篇《统计数字之外的人:他们死于“普通肺炎”?》的报道很多人都看到了,虽然它以及其他类似文章很快就消失了。但是提到的事实必须引起我们注意,有多少人是在统计数字之外的,又有多少人是以其他的原因被登记在册的?
2月1日晚,我写完《朋友们,多读点书吧!你长得那么丑》,开始例行公事地翻阅朋友圈。不过没多久我就意识到情况不对了,很多文章都无法打开,关于国际形势、国民经济、中小企业、慈善组织、职能部门、科研机构、文艺创作、个体遭遇等等,而且不仅仅是自媒体、个人号,一些官方媒体的报道也未能豁免。
于是,我在两三个偶尔冒泡的群里提醒大家,这次删帖查封的力度非常大,务必谨言、慎言。尤其是当我看到一篇谈论慈善组织武汉市红十字会的文章,标题用了“事情正在起变化”的时候。
有些朋友可能不太熟悉,这是1957年5月15日,毛泽东主席撰写的一篇文章。他在文中提到:几个月以来,人们都在批判教条主义,却放过了修正主义。
当然,我知道其实我每天写文章也是挺有风险的一件事,已经有不止一位非常要好的朋友提醒过我,注意不要被封号了。我的第二和第三篇文章在微信上就没能发出来,应该是触发了某些关键词。我的微博前两篇的阅读量是2.8万、1.7万,但是自从第三篇开始从未过千且越来越低。
因为追求相对简单的生活,我经常有删好友的习惯,有时候会打声招呼,有时候就直接删了。这些年下来,前后删除了大概1500多人。即使是现在剩下的450个好友,其实也有一两百属于未来可能会被删的对象。所以,我坚持只在朋友圈而不是专门开个公众号来发布文章,即使这样读者可能少得可怜。毕竟,我只是想要记录而已。
慎言语养德之大,节饮食养身之大。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如果某些人能管住自己的嘴巴不要去吃野味,可能也就没有后面的事情。那八位被训诫处理的医生,当初不也是因为没管住自己的嘴巴么。
不过,我们的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智慧里,从来不是要把人培养成为一个闭口不言、装聋作哑的傻子。
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位身长八尺、形貌昳丽的大人邹忌。他善鼓琴,有辩才,劝说齐王奖励群臣吏民进谏,谨修法律而督奸吏。“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齐国自此逐渐强盛。
唐贞观十一年,有宰相名魏征,“频上四疏,以陈得失”,其中又以第二篇最为著名。居安思危、载舟覆舟、择善而从、善始善终、垂拱而治、戒奢以俭等成语,都出自这篇《谏太宗十思疏》。这件事的后续是,唐太宗收到后回了一篇《答魏征手诏》,并将上疏供于案头。两年后,魏征又写了一篇《十渐不克终疏》。
明建文元年,燕王朱棣挥师南下,至建文四年,入南京城,方孝孺因拒绝草拟即位诏书,被诛灭十族。同时代的姚广孝说: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民国时期的胡适说:方孝孺是明初一个了不起的人。外人常说中国很少殉道的人,或说为了信仰杀身殉道的人很少,但仔细想想,这是不确的……
当然,对于历史上的人与事,不同的学者往往有不同的看法。我前些天提到过资中筠先生的《士人风骨》,她在那本集子里有一篇谈论《方孝孺与布鲁诺》的文章,“就抽象的个人道德而言,方孝孺和布鲁诺都是铮铮铁汉,为捍卫自己认定的‘死理’宁死不屈。但是,他们各自捍卫的‘道’和‘理’却有天壤之别。”
过去讲:宁鸣而死,不默而生。不为君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时代变迁,人事更迭,今天需要赞美的和需要批判的,显然已经不同于往昔。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丢掉家国情怀与忧患意识,不能忘记去关注时弊、倒逼改革,不能放弃去追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以及,不要无视和忘却历史的尘埃。
在构思今天的文章时,因为没有思路,我特意去查了下历史上的今天:公元960年2月3日,后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公元1867年2月3日,明治天皇即位为第122任日本天皇;公元1918年2月3日,《纽约时报》开始在全美发行。
公元1966年2月3日,彭真、陆定一、康生、许立群、胡绳、王力等11人,开会讨论撰写了《关于当前学术讨论的汇报提纲(草案)》。《提纲》认为:要坚持实事求是,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要以理服人,不要像学阀一样武断以势压人。要提倡坚持真理、随时修正错误,要有破有立。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点根火柴吧,哪怕只是微光……
责任编辑:近复
【上一篇】【儒家邮报】第332期
【下一篇】闭馆不闭展,孔子博物馆启动网上展览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