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佳节,普天同乐,船山细数过往,破冰向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此诗无关人间烟火,却又无时无刻不为天下苍生着想,谁为“六经”开生面,“南瞻欲问平安竹”,湘水北往有余波。
《尚书》有《文侯之命》一篇,为周平王策命晋文侯而作,而《史记·晋世家》乃误以为周襄王策命晋文公之辞。究其缘由,乃是因为司马迁对东西周之际若干重要史实缺乏了解。
西北某地元宵节闹社火,林姓青年被选扮演关公,着绿袍,提青龙偃月刀,一路踩高跷。平日不沾酒的他,竟然喝了三斤白酒。视频中,可见小林扮妆前虔诚于关公神像前跪拜,“穿上行头,就是古人!”
任何一种学说要想保持活力,必须回应时代问题,在新的语境下再诠释、再创新,阳明学也不例外。近年来,学界有关阳明学的研究日趋升温,其带来的问题亦随之渐显。这就需要明确阳明学的特质、综合认识阳明学的发展阶段,并在此基础上前瞻阳明学的研究方向。
“君子之交淡若水”语出《庄子·山木》:“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郭象注曰:“无利故淡,道合故亲。饰利故甘,利不可常,故有时而绝也。”意思是说,君子之交不受利益所累,像水一样恬淡自然,所以能够长久亲近;小人之交多受利益驱使,如甜酒一般芳香醉人,然而一旦利益散尽就会交情断绝。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不仅是一部具有重要史学和文学价值的鸿篇巨制,也是一部展现廉洁文化深邃思考的思想宝库。司马迁在《史记》这部史书中并没有直接以说理的方式探讨廉洁文化,而是把对廉洁的高度赞扬和对贪腐的激烈批判结合起来,将其寓于史实陈述、人物臧否和历史经验的探求之中。能···
章学诚(1738—1801年),字实斋,号少岩,清代史学家,梁启超称他为“清代唯一之史学大师”。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章学诚受聘于肥乡清漳书院担任讲席,同年因“中道别去”,为书院诸生胪列数条,写就《清漳书院留别条训》(以下简称《条训》),收录于《章学诚遗书》。
魂、魄观念是先秦儒家对于生死的最基本认识。按照古人的解释,人呼入呼出的气叫作魂,耳聪目明叫作魄。由于魂所具有的这种气多具有神秘性,故后人往往称之为神魂;魄所具有的耳聪目明等感官功能则多与人的身体相关,故后人往往称之为体魄。神魂与体魄,也就是我们当下所讲的精神与肉体。人活着的时候,魂、魄具在,将死之时,魂气离开···
甲辰文顾
最近几年,有个词非常热,叫“国考”,即指每年举行的国家公务员考试,竞争之激烈,不言而喻。
孔子生活的时代距今天两千余年,而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它所使用的语言对于如今的我们来说,是佶屈聱牙、生涩难懂,还是明白晓畅,人人可知?
中国龙纹从最初产生,由简到繁、由抽象到具象、由原始到精美,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是华夏各民族文化与制度、审美与心理、工艺与智慧的凝结与体现。在中华传统服饰的发展史中,龙纹也经历了从原始的“动物性、神话性”到“平民与阶级的分化”,从原始社会的“敬祭天神”到封建社会的“皇权标志”,再到新时代“祥和的中国文化符号”,三个层级···
关于理学基本问题,前贤已有许多精彩论述。例如牟宗三从道德形上学层面出发,提出理学核心议题是探讨道德所以可能的超越根据,亦即心体与性体的问题。此说深有所见,对于哲学地建立中国哲学大有助益;然而亦有所蔽,在处理经史问题上有所不见。本文尝试从人与宇宙的关系出发,重新讨论理学基本问题,希望能有所补充。概言之,人与宇宙···
《泰泉鄉禮》曰:“尊幼輩行:一曰尊者,謂長於己三十歲以上在父行者;一曰長者,謂長於己十歲以上在兄行者;三曰敵者,謂年上下不滿十歲者,長者謂稍長,少者謂稍少;四曰少者,謂少於己十歲以下者;五曰幼者,謂少於己二十歲以下者。”
2024年是中华民族传统的龙年,龙文化相关议题颇受关注。在考古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韩建业看来,中华龙文化的实质是“敬天法祖”,即对上天、天道或自然界、自然规律的敬畏,对祖宗基业道统的继承效法,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
早期华夏文明的源头来看,龙的信仰与观念有着十分古老的渊源。龙的观念具有天文学的背景,也对应着春分等时间节令,这些含义对于农耕文明的生活具有重要含义,也是美好生活的象征。
临近春节,中国某艺术家在纽约举办个人展览,口号标语是:“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西历新岁元日,友朋时有来贺者,余概以寒山寺钟声作答,以为挙挙问意,藉此清净法音,非特两耳得冼,尘俗尽扫,亦可心智警应,感奋惕厉。不意余之闻钟,亦唤起旧忆,乃至半夜兀寐,往事遗踪,一一袭来,不能自已,遂有以下文字。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2021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2021年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指出要“深入探索书院制、导师制、学分制‘三制’交叉融通的创新育人模式”。目前全国已有···
文博时空 作者 董译夫 周公出生于商朝晚期。在晚商,“淫祀”成风,一年中有 200 余日都要进占卜,大事小事,也要卜问神鬼才能决定,这是殷墟出大量甲骨的原因。实际上,在商朝后期,被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称为“尊神文化”的殷商文化,已经开始变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