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人能弘道,道亦弘人:孔子的六个面向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的“至圣先师”“文宣王”,历代有关孔子的著述层出不穷;而经过近代以来对孔子的批判与重估后,孔子现在被理解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之一。这种评价的古今之变,既意味着人们对孔子的理解摆脱了传统中国对孔子的过度神圣化与完美化,又体现着我们现在对孔子的理解其实是在西方的学术分科和现代教育···

【吴钩】活在盛唐不自由

如果我们是穿越到宋朝的现代人,在宋朝的城市里行走,将会发现,宋朝城市的形态,跟我们熟悉的现代城市并没有什么根本性的差别:都是街巷交错纵横、四通八达,市民自由往来;临街的建筑物都改造成商铺、酒楼、饭店、客邸;每个商铺都打出醒目的广告招牌;入夜,店家掌灯营业,灯烛辉映;有的商家还安装了广告灯箱,夜色中特别耀眼。这···

【冯天瑜】体悟中华元典精义

公元前6世纪前后的几百年间,东地中海沿岸、南亚次大陆、东亚大陆的几大古文明,不约而同地进入一个精神飞跃时期。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思贝尔斯将这一时期命名为“轴心时代”,也即人类精神枢轴形成的时代。轴心时代的一个显著成果,便是先哲历经数代锻冶,构建观照宇宙、社会、人生的文本,成为延传后世的经籍,笔者曾将其称为“文化元典”

【马可·阿姆布罗西尼】新冠病毒疫情——世界末日的简短哲学旁注

在很多情况下,我们不知道或者不再知道如何有尊严地活着或者死去。现在我们只是死掉,银行帐户注销、电话号码注销、退休金不再支付、重症监护室又多了一个床位。

【罗宾·韦亚德】我的哲学自传

在我的哲学探索旅程和老年反思的过程中,我认识到,我不再是充满渴望的学界知识分子而是更年轻自我的老年版变体。当年进入学界大家庭的普遍理想追求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克雷格·克利福德】精彩绝伦却又无足轻重——危机时代的哲学、艺术与运动

在命运的黑暗面占上风的不祥时刻,我们值得牢记的是,哲学、艺术和运动员们精彩绝伦却无足轻重的比赛虽然完全没有必要但是的确高贵无比,而且能让人们都变得高贵起来。我们都渴望找到人生的意义,虽然这可能有些不确定。

【吴钩】“宋潮”究竟有什么潮?

为什么会想到给女儿写一部谈宋朝历史的书呢?其实是出于个人的一点私心:我的大女儿吴桐同学从小读双语学校,接受的是双语教育,高中计划读国际学校,不准备参加国内高考,直接申请海外大学。也就是说,以我女儿接下来的教育规划,优势是具有国际化的视野,但在中文的读写、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了解方面,可能会是短板。我不愿意看到她对···

【谢青松】人生之乐,莫如自适其适 ——从张廷玉看传统儒者的幸福观

张廷玉(1672—1755年),字衡臣,号砚斋,安徽桐城人,大学士张英次子,清代名臣、著名史学家。康熙三十九年(1700)进士,钦选翰林院庶吉士。清康熙时任刑部左侍郎,雍正帝时曾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首席军机大臣等职。死后谥号“文和”,配享太庙。《清史稿》称:“终清世,汉大臣配享太庙,惟廷···

【曹迎春 崔明稳】“聚力融合 协同发展 ——河北省董仲舒研究会2020学术年会暨儒商···

2020年12月19-20日,“聚力融合协同发展——河北省董仲舒研究会2020学术年会暨儒商文化研讨会”隆重召开。此次年会的主旨演讲、儒商论坛、分组研讨都是紧紧围绕“董仲舒思想”和“儒商文化”两个主题进行。关于董仲舒思想,主要围绕其主要思想、历史影响、现代价值以及董子文化的普及开发、董子故里的地域文化等进行研究;关于儒商文化,主要···

【郭齐勇、朱景文、邓洪波、吴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制度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制度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包含丰富的道德资源,而且包含丰富的制度和法制思想,是涵养制度意识、法治精神的重要源泉。本期学术版围绕“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制度文化”这一主题,就汲取中华优秀传统制度文化的思想养分、理解“法不阿贵、绳不挠曲”的当代价值、读懂礼的精神与价值等话题,约请专家学者···

【梁林军】论张謇的商道

张謇是我国近代著名企业家、教育家,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为中华文化熏陶出来的知识分子,张謇意识到落后必然挨打、实业才能救国,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经营理念,提倡实干兴邦,起而行之,兴办了一系列实业、教育、医疗、社会公益事业,帮助群众,造福乡梓,是我国民族···

【刘余莉】中国治理特质的传统文化基因

英国学者马丁·雅克在其著作《当中国统治世界》一书中敏锐地指出:“认为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经济方面,实在有些过时。中国的政治和文化可能也会产生无比深远的影响。”中国的成功,归根结底是中国制度和中国治理模式的成功,所以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探究中国治理的特质和优势。在中国制度形成的过程中,有很多因素都发挥···

【曾海军】我为小女扎头发

为女儿扎头发这种事,也并非才发生。之前为大女儿也扎过头发,印象之中可能只是偶尔有过几次,或者持续的时间比较短。但更重要的是,那时候的心态不一样,为女儿扎头发完全属于事出无奈,我的心思更多地放在学生身上。天下父母都会关心儿女,而我想关心更多的人。总想做点一般人不想做或做不了的事,这是我一直抱有的心思。若只是关心···

【吕双伟】以华词发其朴学:皮锡瑞的骈文与经学

皮锡瑞中年以前酷爱辞章,对此也颇为自信,曰:“少壮真难再,文章敢自欺”(《四十初度述怀四十韵》)、“绮岁娴词赋,清时拙走趋”(《章江泛船四十韵》)。他重视诗赋、骈、散文且强调入门须正,主张诗、赋师法唐人,骈、散文上溯八代。诗歌宗唐、骈文溯源八代不足为奇,但主张赋法学唐代、散文取法八代,可见其对丽辞的偏爱。中年以后···

【刘国忠】清华简与西周史研究

经过学术界十多年的持续努力,清华简目前已出版10辑整理报告。其中所收入文献,绝大多数是失传两千多年的珍本秘籍。清华简中所发现的众多与西周史有关篇目,有助于加深对西周史相关文献的理解与认识,揭示西周史事真相,推动西周文学史、思想文化史和制度史研究。其中的诸多记载,不仅解决了西周史研究中许多争论已久的疑难问题,同时···

【孙廷林】杨起元心学思想的岭南学术渊源

杨起元(1547—1599),字贞复,号复所,广东归善县(今属广东惠州)人,泰州学派罗汝芳高弟,是晚明一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思想家、教育家。杨起元心学思想继承了泰州学派的思想观点,坚守良知是心的本体,并深受白沙学影响,讲究“致虚立本”的认识论。杨起元心学思想主要与两方面的岭南学术渊源有关,具有浓厚的岭南学术色彩。

【杰西卡·罗格】艺术与道德:苦乐参半的交响曲

本文探讨艺术与道德的复杂关系。

【佩德罗·布拉斯·冈察雷斯】虚无主义的春天

后现代人意识到虚无主义有形体却没有灵魂,是个必须依据我们感官享受时代对享乐主义的认识而塑造出的身体。感官时代否认任何形式的首要原则指导,必然枯燥乏味之极。

【阿列克斯·杜伊尔】新冠疫情世界中的真相与异化

本文探讨了新冠病毒疫情及随后的在线生活转变已经促成人们越来越疏远大自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