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路】中唐《春秋》新学开启宋代新经学

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长达三百多年的纷乱之后,隋唐时期又迎来了统一的时代。从学术发展史来看,《五经正义》的编订成为这一统一时代的经学表征。《五经正义》是魏晋南北朝义疏经学的集中展示,是过去数百年经学发展的集成汇总。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集大成往往也意味着类型的终结。中唐时期之后,学术思潮的创新因子逐渐显现。韩愈、···

【郭丹】先秦文学研究的视野与格局

方铭教授的专业主要是先秦两汉文学与文献,但其新著《方铭孔子暨儒学文化研究文集》(以下简称《文集》,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却避开了纯文学研究的路径,有意选择中国传统文化源头所自的核心内容,从经学、诸子、辞赋研究中选择部分与孔子和儒学相关或有助于认识孔子及其影响力的文章集结成书,目的在于展示先秦文学所产生的宏厚渊深···

【余东海】可以治一国,不能平天下 ——自由主义的优缺点

自由主义优点多多,远远优于极权主义恶制暴政和神本主义的政教合一。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在总结世界饥荒史时说了一个结论:“事实是显著的:在骇人听闻的世界饥荒史上,从来没有一个独立、民主而又保障新闻自由的国家发生过真正的饥荒。无论找到哪里,我们都找不到这一规律的例外。”

【李林杰】以文济野:中国儒学之复兴

中国儒学内涵的“向文性”,构成了当今世界济“物欲横流”之穷的必然所向,而其“诠释学传统”特色下的文本模糊与跳跃逻辑,构成了儒学现代性转化之可能性所在。但尽管如此,我们需要的更多是“平视之自信”,而非“俯视之自傲”。

【吴钩】“包青天”告诉了我们多少假的历史?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江湖豪杰来相助,王朝和马汉在身边……”这首歌说的是北宋开封府知府包拯。哦,不对,是包公戏里的“包青天”。这“包青天”可跟历史上的包拯毫无关系,我以前写过一篇文章,主要内容便是说,从元朝开始的所有包公戏,除了包拯的名字是真的之外,其他的全都是假的,包括包拯的相貌、经历、审案故事、司法程···

【成富磊】司马迁“究天人之际”辨正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提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观点,被公认为传统史学之极则。钱穆称之为“史学家所要追寻的一个最高境界,亦可说是一种历史哲学”。但史公三句中“究天人之际”一语的确指究竟何在并不明确。对此,钱先生认为:“所谓‘天人之际’者,‘人事’和‘天道’中间应有一分际,要到什么地方才是我们人事所不能为···

【马奔腾】人生天地间,长路有险夷

“人生天地间,长路有险夷”出自诗人元好问的《临汾李氏任运堂二首》。“两朝文笔谁争长,一代诗人独数君。”“健笔能争少陵席,胸襟高挂大河帆。”自金、元时期直至今天,历代都不乏对元好问的赞美、崇敬之辞。

【林存光 陈林】政由谁出 政治何为 ——孔子政治哲学新论

政由谁出与政治何为是政治哲学的两大核心议题,孔子对其作出深刻思考并给出了明确回答。孔子的私学教育致力于培养具有完美道德品格的士人君子,而在他的新政治构想中,士人君子是治国为政的理想主体,其资格的正当性就来自君子所具备的人格特征与精神品格。孔子基于人类"性相近,习相远"的复杂特性提出"学以致其道",在不破坏人类习性多样性···

【李自强】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今天,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姚海涛】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

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讲话时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大自然是包括人在内一切生物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大自然孕育抚养了人类,人类应该以自然为根,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张克宾】不困在于早虑,不穷在于早豫

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文章强调:“从忧患意识把握新发展理念。‘不困在于早虑,不穷在于早豫。’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的内外部风险空前上升,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随时准备应对更加复杂困难的局面。”

【余东海】邪恶势力的特征和宿命 ——东海客厅论因果

所有邪恶势力都有以下共性:冷酷无情,贪婪无度,卑鄙无耻,暴虐无忌,反复无常,以怨报德。以怨报德即忘恩负义和恩将仇报。有人指出一个触目惊心的历史事实:当年大力帮助支持m乃至救过它命的人大多结局很惨。

【许石林】还迷信补课?农村识字不全妈妈手抄唐诗三百首,将两个儿子培养成国学才俊

刘氏昆仲,九零后生人,出身河南项城农村,父母务农打工,识字不多但皆仰慕文化。刘父外出打工,每返乡,必携带从各地拣拾之旧书杂志回家。刘母仅小学四年级学历,曾见本家长兄家中有《唐诗三百首》,虽不尽识读,但用记账白纸本,仔细照描照画,把整本《唐诗三百首》照样抄描一遍,教二子念诵。

【吴钩】金庸告诉了我们多少假的历史?

金庸写武侠小说,除了少数作品有意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模糊处理之外(如《笑傲江湖》),绝大部分的作品都交待了明晰的历史背景,将虚构的传奇巧妙地揉合进真实的历史场景中。其中以宋代为故事背景的有四部:《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与《倚天屠龙记》(“倚天”的主体故事虽然发生在元末,但小说开篇是从南宋末年切···

【张凯】文明的估价与开新:经今古文之争与近代学术嬗变

近代中国儒学面对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学术流变展现出“和会与辩驳”的齐头并进,各派学说因时而兴起,依据各自传统、立场与义理关怀。融汇中西,沟通新旧诚为学界共识与学术大势,然“学术之事,能立然后能行,有我而后有同,否则不立何行,无我何同”。确立文明主体性及其价值是中西之间“和会而融通”、“兼举而并包”的前提与基础,“苟有···

【杜华伟】《养德经邦:当代书院学人访谈录》后记

今天出版社发来封面设计初稿,经过一番纠结后确定了印有话筒的一款,因为感觉话筒挺契合“访谈”这一主题。随意跟兰州凤鸣书院严荣华院长分享此消息,没想到她当即决定预购400本作为书院三周年庆的伴手礼。我很真诚地说著作出版后会送她几本,但作为书院周年庆礼物似乎有点高调。她也真诚地回复我“书以载道,载的这个道需要传播。您为书···

【姜丽静 吴佩林】清代孔氏家族的女子教育与女性诗人群体

孔氏家族系指以中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为一世祖,以父系血缘关系为纽带,逐渐子孙繁衍而形成的大家族,孔氏家族女性指孔子直系子孙的“妻”与“女”。秦汉以降,历代帝王尊孔崇儒,对孔子后裔恩渥隆重。从汉元帝初元元年(前48年)孔子第十三代孙孔霸获赐“关内侯”、食邑八百户以祀孔子(《汉书》卷八十一《孔光传》)开始,孔子后裔获得封···

【吴钩】有的时代告密成风,宋朝却立法禁止告密

有一段时间,网上许多人都在讨论中国的“告密文化”,论者言之凿凿说,“告密”属于中国人的国民劣根性,传统文化是滋生“告密”的沃土。听得我的心都碎了,难不成“告密”就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文化基因,而“被告密”则是我们摆脱不掉的历史宿命?但细一想,又觉得不对。以我这么多年读史的印象,在传统社会,告密行为一直是受到主流文化排斥的,···

【许石林】给狗用人的餐具吃饭?摔死她的狗,让她守寡去!

复:吹个牛:要是在我跟前,必摔死这狗,让那婆娘守寡去!这在过去是常识。《礼记·曲礼》云:“毋投与狗骨。”连人吃饭时,都不应该给狗扔骨头,何况与狗同食!我曾应邀去蛇口一富人家吃饭,他家的宠物狗习惯了人吃饭时蹭骨头,我严肃地说不可以!他们把狗关在别的屋去了。蛮夷无礼,该教训就教训。

【舒大刚】明代《孝经》学述论

朱元璋建立的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由农民起义成功建立的正统王朝,朱元璋也是一个由中国农民自己扶植起来和塑造出来的皇帝。应当说,朱元璋在思想感情上还是一直保持着与民同其忧乐情感的,他对具有“民本”思想的儒学也并不反感。为争取更多的反元力量,他一改蒙元时期尚武轻文、“九儒十丐”的局面,从举义伊始即重视收罗儒生和利···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