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所理解的“知”是人心先天具有的本体之性(理)展现为作用之情的灵妙机能,换言之,即“明德”或“良知”。因此,关于“知”的基本意涵以及“知至”的境界,可以说朱熹与阳明的理解是一致的。
当代新儒家使用“内在超越”来突出中国传统文化相比西方文化的优越性,即它既是内在的,又超越的,两者可以合二为一。然而,这个概念本身在使用上需要经过一些界定,不然可能会像一些新儒家的使用那样,蕴含着自相矛盾。对比孔子和亚里士多德的相关思想,可以发现内在超越并非中国文化独有的,西方文化也同样重视之,并且,内在超越和外···
一个可以为人类文明做出贡献的家哲学,是建构的结果。它从对亲亲尊尊的薄的政治解读出发,利用亲亲去抑制个体的放纵,利用尊尊去制衡平等的极端,为理想社会提供一种更好的可能。
通过研究儒家教育在当代社会中的作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个体化进程的复杂性和矛盾,也为未来的儒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这场报告旨在引发更多关于儒学与现代社会互动的讨论,促进儒学在新时代的持续发展。
2024年5月26日下午3:00,由重庆华岩佛教博物馆、重庆市儒学孔子研究会、重庆国学院主办的传统文化巴坛第二十期公益讲座《当代社会的婚姻危机与周易中的婚姻夫妇之道》在重庆佛学院多功能厅如期举行。此次讲座由哲学博士、西南政法大学哲学系主任董卫国教授主讲,重庆西南大学汤永隆教授主持。
道德必须与绝对的神圣者相关联,儒家必须上升为儒教,基于此,又指出先秦儒家诸子实际上有着不同的历史使命与工作,其思想可分为三种宗教形态:行道者、弘教者与整治者。
具有内在性的良知如何在经验世界中实现自身的外在化和普遍必然性,是王阳明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以孝解释良知的这一接转过程,是对上述问题比较切近人情的回答。阳明孝观念具有“自然”与“深爱”特质,孝发自本源性的“深爱”情感,而不单纯是伦理与道德的应然而然。阳明之孝实质上是一种超越了认识论和伦理学局限的审美境界意义上的观念。
张学智《中国哲学概论》不仅仅是一部泛论中国哲学的著作,也在不少具体领域有独到之见。在形而上学部分,《中国哲学概论》分三部分来叙述:物质构成论、宇宙演化论与天道义蕴论。特别是物质构成论方面,张学智教授结合气论的哲学史,对气学作了甚富新义的阐发。与西方形质论的传统不同,中国传统哲学的气不可归入质料,它是使存在者得···
《礼制与边疆——〈通典〉与中国制度传统》以“礼制与边疆”为主题,收录《通典》及与之相关的中国古代礼制专题研究论文17篇。《通典》中《食货典》已有校笺的专著,《职官典》《刑法典》也因与其他文献差异度大而容不得学者们忽视,而《礼典》和《边防典》备受当今学者非议。
这部四十余万字的《西汉经学史》终于要出版了,回忆该书诞生的艰难历程,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这部书稿凝聚浓缩了华友根先生所有的付出,所有的期待,所有的寄托;这是他用最后的生命写就的人生华章,是此生再无来者的生命表达。愿华先生在天之灵原谅我工作的不力,在该书出版之际,请华先生安息。
5月10日下午,马一浮书院系列讲座第三十五讲在成均苑4幢1313顺利举办。讲座题为《舍己从人:姚名达的章学诚研究之路》,主讲人是复旦历史系教授张仲民老师。
5月15日,孔子研究院儒学文献收藏中心“奎文书苑”揭牌仪式暨图书捐赠活动在曲阜市图书馆举行。孔子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刘续兵出席活动并致辞。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潮州木刻艺术研究院院长郑锦木,孔子研究院儒学文献收藏中心主任张斌,曲阜市文化和旅游局三级主任科员孔国栋参加活动。曲阜市图书馆馆长胡金蕾主持活动。
2024年5月13日上午9时30分,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儒学院“传习”系列院友论坛第十三讲在学院路校区综合楼0417教室顺利举办。本次讲座的主题是《“善政”与“善教”:<孟子>圣人故事与理想政治的一种阐释模式》,主讲人是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儒学院2020级院友,新南威尔士大学(the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哲学专业在读博士生刘星鼎,评议···
然而“爱情”这种漫无边际、似是而非、要死要活的词儿,还是不要轻易出现。用陕西人的话说:咋弄得跟戏里一样?怪怪的。
应浙江工商大学东方语言与哲学学院哲学系和东亚研究院的邀请,台北“中研院”中国文哲所林月惠研究员于2024年4月中旬至5月中旬在我系做共计八讲的“东亚儒学系列讲座”,该系列讲座是哲学系以跨文化对话为宗旨的“山海会语”讲坛在2024年度的特色活动。
应浙江工商大学东方语言与哲学学院哲学系和东亚研究院的邀请,台北“中研院”中国文哲所林月惠研究员于2024年4月中旬至5月中旬在我系做共计八讲的“东亚儒学系列讲座”,该系列讲座是哲学系以跨文化对话为宗旨的“山海会语”讲坛在2024年度的特色活动。
应浙江工商大学东方语言与哲学学院哲学系和东亚研究院的邀请,台北“中研院”中国文哲所林月惠研究员于2024年4月中旬至5月中旬在我系做共计八讲的“东亚儒学系列讲座”,该系列讲座是哲学系以跨文化对话为宗旨的“山海会语”讲坛在2024年度的特色活动。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是孔子及其弟子思想的凝练,是华夏轴心时代最重要的文化典籍,其内容博大精深,对中国和世界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从译本来看,利玛窦早在16世纪就翻译了《论语》拉丁文版本,是向西方介绍“四书”的第一人,引起了欧洲对儒家思想的关注和研究。此后,欧洲传教士和思想家受到儒家思想影响,《论语》被翻译成西方的各···
回顾和梳理中国传统艺术思想及理论资源,对于未来艺术学的长久发展,无疑是切实且必要的。5月11日,“当代艺术学与美学论坛”第四十二期“中国艺术概念史系列(七)”在线上举行,邀请历史学、音乐学等领域的学者,从“造作”角度,考察中国汉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礼乐制度与思想演变,进而探明中国艺术史知识体系的内在结构和本质,以期给···
“格物”是博取世间万物的现象和数理,用历史和实践证验事理;“致知”是自虚静中获得智慧以明理,通过深度思考而探索隐微的事理。对王船山格物致知论从三个方面进行深度思考,即比较船山与朱熹思想的异同,分析王船山对方以智“质测之学”的吸收,探讨其对西学的态度,有助于挖掘王船山格物致知论中内蕴的实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