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大儒学讲坛第一百二十一讲,黄铭主讲《出母、嫁母服制的若干问题》

栏目:会议讲座
发布时间:2024-12-08 15:40:54
标签:

原标题《黄铭:出母、嫁母服制的若干问题》

来源:“法大国儒”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五年岁次甲辰冬月初六日甲辰

          耶稣2024年12月6日

 

2024年12月2日上午9点30分,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儒学院儒学讲坛第一百二十一讲在学院路校区综合楼0517教室顺利举办,讲座题目为《出母、嫁母服制的若干问题》,由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黄铭老师主讲,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儒学院郜喆老师主持,北京大学哲学系陈姿桦老师作为与谈人参与本次讲座。本次讲座在腾讯会议开启同步直播。

 

 

 

郜喆老师主持讲座

 

讲座开始,黄铭老师简单介绍了研究丧服学的动机。黄老师认为,丧服制度是理解儒家伦理的一把钥匙。在丧服学中,最为重要的问题便是制服的六种原理。更为根本的则是“亲亲”与“尊尊”,两者之间的关系在为父与为母的服制中有着具体表现。

 

 

 

黄铭老师介绍丧服制度与儒家伦理

 

本次讲座聚焦于母服中较为特殊的出母、嫁母之服。这是因为,母服的一般情况虽然呈现出“尊尊”优先于“亲亲”的特点,但仍可达成某种平衡。在出母、嫁母之服中,母子“至亲”的底线是否会被突破,就需要考虑很多的因素,故而在学术史上产生了很大的争论。首先,黄老师梳理了《丧服》经传对出母与嫁母服的规定,指出经典对二者的规定比较模糊,出现了许多问题。后世学者对这些问题的解答,或是倾向于“尊尊”,或是倾向于“亲亲”。黄老师尝试将这些观点进行辨正,得出更加合乎中道的解释,并试图找到母服中“亲亲”与“尊尊”的边界。

 

 

 

台下师生正在听讲

 

接下来,黄老师梳理了部分倾向“尊尊”学说的论证逻辑,这派观点主要从父亲的“尊尊”之义出发,认为出母、嫁母需要严格按照与父亲的关系来确立服制,使得母子“亲者属”彻底依附于父亲“尊尊”之义,可以称得上是极致“尊尊”。不过,黄老师认为,极致“尊尊”说在核心观点与论证细节上都存在大量错误,也有学者批评了极致“尊尊”说的两个基本观点。因此,在母服中,虽然“尊尊”优先于“亲亲”,但母子“亲者属”的底线,不能被“尊尊”僭越。

 

另一方面,在崇尚“亲亲”的学说中也存在着越界的状况,既包括打破《丧服》规定的“为父后者亦服出母”说,也包括以张锡恭为代表的为父后者为嫁母有服说。黄老师认为,张锡恭的论证极具理论深度。但是,他在论证“尊者”仅为父亲一人时,混同了嫁母与父及嫁母与父族的关系,得到了错误的结论。这说明,为父后者为嫁母有服的观点,是“亲亲”对于“尊尊”的僭越,也是不可取的。

 

 

 

黄铭老师向大家讲授“亲亲”与“尊尊”的边界

 

最后,黄老师指出,通过对学者不同观点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出母、嫁母服中有三层义理,分别是母子关系、父母关系、母与父族关系。出母、嫁母是否有服,取决于三层义理之间的高低关系。这三层义理的搭配,揭示出母服制度中“亲亲”与“尊尊”原则的边界,二者在人伦生活中相辅相成。而在实际的家庭生活中,这两个概念的边界常常是动态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在不同的境遇中寻求中道。

 

 

 

陈姿桦老师与吕明烜老师对讲座内容进行评述

 

讲座结束后,陈姿桦老师、吕明烜老师和熊关山博士与黄老师进行了交流,探讨了讲座中的具体材料、对经学家论证服制的理论基础等问题进行了更多分析。老师们的讨论,给参与讲座的师生带来了深刻的启发。

 

至此,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儒学院儒学讲坛第一百二十一讲圆满结束。

 

 

 

老师和同学们合影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