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之辨是儒家学说的主要问题。早期儒家孔子主张敬鬼神而远之,开辟了儒家重人间、强人文的方向,孟、荀随之。汉儒通过人副天数,将人与仁道提高到与天相近的高度。魏晋儒家倡导天人一体。宋儒在接受了天人一体观的同时,提出人与仁才是天地之心、宇宙的主宰者,并从思辨哲学的角度予以论证。至此,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达到了极致。
李泽厚和蒙培元是中国哲学情感进路当代复兴的先驱,而两者的差异是:李泽厚的思想是历史唯物论的,而蒙培元的思想则是儒学的。当前的情感哲学复兴存在着三个方面需要反思的问题:一是情感的存在者化问题;二是情感的价值中性问题;三是情感的超越问题。
美国硅谷银行倒闭,是这几天最抢眼的新闻之一,恰好我最近在看北宋四川交子的材料,发现硅谷银行倒闭的原因与北宋前期四川交子的一次爆雷有些相似,所以今天就结合硅谷银行这破事儿来说说交子为什么会爆雷。
旅游是一种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既能休闲放松强身健体,又能接近文化与自然的活动。旅游综合提供人类身体健康、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所需的多种要素,是一种追求健康的修心生活。
2023年3月11日下午,由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孟子研究院、曲阜师范大学礼乐文化研究与推广中心、喀什大学国学院联合主办,洙泗书院、孟子书院承办的“慢庐·慢读”之《孟子》通讲第31期举行。本期由孔子研究院副研究员、孔子研究院礼乐文明中心副秘书长房伟老师担任主讲人,孟子研究院副研究馆员、孟子研究院传承普及部部长殷延禄老师担任与谈···
文化的核心是经典,因为经典蕴含着文化的根本精神和核心内容。此当无疑义。但什么是根本,什么是核心,每个人的认识可能不同,因此,各个时代对经典的认识(也就是那个时代的主流认知)也可能不同,有时候还会差异很大。在此意义上说,学问确有古今之别。换言之,古今学问变异的原因不在于学科的分类或使用工具的变化,而来自对经典的···
3月12日上午9时,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五次全体会议。会议开始前举行“代表通道”采访活动,住鲁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杨朝明亮相“代表通道”并接受媒体记者采访。
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唐朝时步入繁荣时代,在继承、总结历代典章制度基础上,唐朝的国家制度建设取得了重要成就。在唐玄宗在位时编撰完成的国家行政法典《大唐六典》中,可以洞见那个时代的制度文明。
3月12日晚8~10点半,每月一期的“学在船山”第四期线上读书会如期举办,来自湖南、四川、云南、上海、福建、广东、江西等省份三十余位国学学者及船山文化爱好者参与。
尽管王阳明的诗歌在传统诗学中并不显著,甚至其对辞章的价值还存在某种程度的“偏见”,但他始终没有远离诗教传统和诗歌创作。阳明在文艺领域可谓天赋异禀,诗歌创作亦是特色鲜明。其弟子钱德洪在《刻文录叙说》中说,先生“少之时,驰骋于辞章”。阳明以诗歌“言志”,在生活经历、生命感知及思想建构、价值追寻中表达其特定的良知学诉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74年暨孔子2574年〔耶稣2023年〕3月15日邮发
“参与者”的身份认定不是为了否定教师的“权威”而形成马修斯主张的“成人向儿童放权”,而是强调教师与儿童的互为主体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教师以“参与者”角色进入到儿童哲学的“做”中,通过“示范式”的教或者学习儿童的“示范”,发现教育中的问题并寻求出解决方案。
书院是中国士人的文化组织,源出于唐代私人治学的书斋和官府整理典籍的衙门,是士人在儒、佛、道融合的文化背景之下,围绕着书,开展包括藏书、读书、教书、讲书、修书、著书、刻书等各种活动,进行文化积累、研究、创造与传播的文化教育组织。由唐而历五代、宋、元、明、清,经过近1300年的发展,书院得以遍布除今西藏之外的全国所有···
《红楼梦》第六十、六十一回,贾府的下人们中间,因茉莉粉、蔷薇硝、玫瑰露、茯苓霜,展开了激烈争斗。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作为全国独一无二的仍在办学的千年学府,对研究、保护、传承书院优秀文化,开拓前进,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收集、整理书院文物、文献,研究书院的历史文化,是我们分内之事。
2022年03月05日,由清华大学哲学系、中华孔子学会-经学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经学论坛第一期“跨学科视野中的经学”,在清华大学人文楼211室如期举办。
2023年3月4日下午,由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孟子研究院、曲阜师范大学礼乐文化研究与推广中心、喀什大学国学院联合主办,洙泗书院、孟子书院承办的“慢庐·慢读”之《孟子》通讲第30期举行。本期由孟子研究院副研究馆员、孟子研究院传承普及部部长殷延禄老师担任主讲人,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陈岳博士担任与谈人,孟子研究院邹鲁文化开发···
受独特文化土壤的影响,中国文化有着鲜明的特殊性。先秦诸子就是在这片土壤上生长绽放的艳丽花蕾,其思想的展开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本走向。要了解中国文化,必先了解先秦诸子。本书根据复旦大学深受欢迎的“先秦诸子”课程的录音整理而成,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孔子、墨子、老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的思想。所述内容与学界通行理解多···
本书以政治与学术双向视角,集中梳理、论述西学东渐下,作为传统中国价值主体的儒学的困境和转型,探究新时代儒学的发展和未来。作者对近代以来儒学发展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康有为、章太炎、钱穆、张申府、冯友兰等)及其思想主张进行分析
几千年来,书院教育支撑着中华文化的发展,延续着中华文脉与道统传承。除了有官办的书院之外,民间学人亦代代相传,兴教办学,培养人才。尤其是在宋明时代,一个书院的成立,意味着这个地区将以此为基点,形成一个区域文教与学术中心。在这里,师友共学,著书立说,并向周边传道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