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学与中华古学的当代生命 ——《张祥龙文集》研讨会暨张祥龙先生逝世一周年纪念会

张祥龙先生(1949.8.14-2022.6.8)是我国当代极富原创性并产生深远影响的现象学家、儒家学者与东西哲学比较研究专家。张祥龙先生一生勤勉,治学严谨,学贯中西,会通古今,在现象学、东西哲学比较和中华古学尤其是儒家哲学等领域造诣深厚,成就斐然。在其于2022年逝世之后,张祥龙先生生前亲自编订的十六卷《张祥龙文集》由商务印书馆···

【王颖】慎言是重要的道德修养

古人把慎言看作良好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是“君子之所不至”(王安石:《王文公文集·杂著·礼乐论》)的三种行为之一。同时,认为慎言是养成良好道德修养的重要方式。“言谨则能崇其德。”(胡宏:《胡宏集·知言·文王》)“才妄言时心已不诚,才有谨言之心即是诚也。”(湛若水:《湛甘泉先生文集·新泉问辨录》)言为心声,谨言不仅是内心之···

【赵轶峰】中西历史理性之差异

历史意识,指关于人类社会经验关联性之感觉、知识、意象。此种意识本身为历史经验组成部分,故其深层倾向,需在特定文化传统中理解。雅斯贝斯比较世界文化,认为于公元前5世纪前后,多个文明中“产生了直至今天仍是我们思考范围的基本范畴……无论在何种意义上,人类都已迈出了走向普遍性的步伐”。

扬之水 著《先秦诗文史》出版

本书是著名学者扬之水在先秦文学史领域的代表性著作,基于对先秦文本、先秦日常史和文学家经历的了解和解析,以不断回溯原文的方式讲解人类文明初开、车未同轨书未同文的先秦时代的文学脉络。本书论及《尚书》《山海经》《楚辞》《左传》《战国策》《论语》《孟子》《庄子》《老子》《荀子》《韩非子》《穆天子传》等先秦时期重要文学···

柯马丁 著《表演与阐释:早期中国诗学研究》出版暨前言

为了聚焦学界经学研究的学术动态和分享经学研习过程的参考书目,《经学研究》公众号近期开设了新的推送栏目——“新书资讯”。本栏目主要介绍近年来经学相关文献的出版信息和内容概要,与诸位同道展开更加丰富的学术交流。每期介绍的书籍文献,源自近几年与经学相关的出版物,大体分为“学者新著”“学术辑刊”“新校古籍”等三类。本期介绍的是···

农禾之家刘海波思想理论研究专项基金设立,开启推动建设经世致用本土学术研究之旅

专项基金将在既有基础上整理挖掘并研究完善刘海波生前未完成的思想和理论,最终形成系统的刘海波思想理论体系。并在可能的条件下,对其进行出版发行和传播。同时资助奖励社科领域有刘海波生前类似境遇的年轻学者,帮助其专心于调查研究工作。除此之外,整合社会资源,培养人才队伍,为中国本土学术的兴盛尽微薄之力。

【陈来】从“儒墨不相用”到“儒墨必相用” ——在“儒墨对话高端论坛”开幕式上的总结发言

刚才听了四位专家学者的报告,我这里想谈谈个人的一些感想,算不上是总结。当然,这个感想不是以坚实的研究为基础,而是因第一位报告者梁涛先生的题目,与最后的一位报告者薛柏成先生的题目,都是讲“儒墨互补”的问题,我想就以此来谈谈自己关于“儒墨互补”的感想。

人文博雅高端讲座青年学者系列第三讲,赵金刚主讲“宋学兴起与义利之辨的重审”

2023年4月26日晚上,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主办的“历史与真理”——人文博雅高端讲座青年学者系列第三讲,邀请到清华大学哲学系赵金刚副教授现场做了题为“宋学兴起与义利之辨的重审”的学术讲座,文史部部分教员以及部分研究生、在校学员共同参与了本次活动。文史部中国思想文化教研室何青翰老师负责主持。

【陈立胜】儒家思想中的“内”与“外”——“内圣外王”何以成为儒学之道的一个“关键词”?

与天道沟通的心性世界(“内圣”)与日用伦常的关切(“外王”)之关系遂成为“内外本末,始终后先,显微无间,体用一源”之关系。“内圣外王”一词因此最终成为宋明理学乃至整个儒学之道的关键词。在现代新儒家建构第三期儒学格局中,“内圣外王”一词实兼有“定性”“定向”“综合”三义于一身。

【姚海涛】《吕氏春秋》生态哲学思想探赜

在以农业为本的古代社会条件下,《吕氏春秋》以贯通先验与经验的入思向度,建构起了集整体论生态世界观与具体生态实践法则于一体的独特生态哲学思想。其整体论生态世界观,可谓之为天地人三才之道视域下天道、性命相贯通的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深入挖掘《吕氏春秋》内蕴的博大精深、淹贯精微的生态哲学思想,对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有···

【刘沁】实在、可能与现实:朱熹“有是理便有是气”新探

气的实有性蕴含在理的实有性之中,理具有自我实现为实存的必然倾向,这是理之所以为“实理”的原因。理作为事物的本质可能性与实存事物的现实性之间同样具有辩证关联,现实性蕴含了可能性,同时真实的可能性应当通过人的能动作为在现实性中获得实现。

祝安顺 著《中华经典教育三十年》出版及引言

《中华经典教育述论》是新世纪以来第一部从中华经典教育内涵、近百年经典教育发展和经典课程体系构建等三个方面探讨中华经典教育的传承与发展的理论结合实践的专著。本书既有对中华经典教育概念的解析和构建,也有教育思潮的比较与分析,更有中外经典教育历史经验的梳理和总结,还有近三十年来经典教育的全国各地的案例总结和分析,更···

古写徽州本《朱子语类》,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前古有孔子,近古有朱子。《朱子语类》煌煌二百万余言,自天文地理到礼乐刑政,自四书五经到宋代政事,无所不包,无所不讲,直抒胸臆,称心称理。朱子晚年,实已抵至“大而化之”的境地。世称朱子为“文公”,文之错综璀璨,于《语类》见之。

近年来国内杨简研究综述

“作为儒学的江南,正与江南本身一样,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我们以时间为维度展开,为了更好地在当下理解作为儒学的江南和江南的儒学,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对她曾经的构成创化有真切的把握,更要通过这样的把握对其未来的可能流向进行前瞻。江南儒学公众号推出系列文章,对当下学界围绕江南儒学的研究动态进行整理总结。

2023孟子故里(邹城)母亲文化节开幕式隆重举行

弘扬优秀母教文化,培育时代新风新貌。5月19日晚,2023孟子故里(邹城)母亲文化节开幕式在邹城市孟子大剧院隆重举行。

东莱国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研讨会圆满结束

4月30日-5月2日,山东省东莱国学教育学校“槐花飘香东莱论道”研习会活动顺利举办。来自北京、上海、济南、青岛、西安、山西、广东、河北、江苏等多地的国学教育推广者、从业者、东莱新老家长、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培训机构负责人及社会关心热爱国学教育的人士与会,围绕当前国学推广、传播文化、家校共育和东莱国学教育体系等方向···

【许春华】先秦儒学引诗叙事的思想价值

在先秦儒学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中,存在着大量的引诗叙事。按照先秦儒学的演变顺序,它们存在着一种递进上升的趋势,其中《论语》引诗5条,简帛文献《五行》引诗6条、《缁衣》引诗23条,至《孟子》引诗37条,《荀子》引诗多达83条。从形式上看,这些引诗叙事并非独立存在的经典文献形态,而是融入先秦儒学的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之中;从···

【梁海燕】乐府采诗的史学建构与诗学影响

乐府采诗说,源出汉儒。但采诗与乐府之真正绾合,则完成于盛中唐诗学革变思潮中。两宋以降,依托“采诗说”观风察政的核心要义,乐府诗成为诸多诗体中最具社会担当的一种。从“采诗”角度审视乐府诗体的意蕴生成,可在当下正确认识与发扬乐府学。

【李卯】“学问思辨行”:《中庸》的本土学习过程观新解

《中庸》因其高度凝练的理论智慧“直抵中国思想的核心”。尽管《中庸》难免带有某些时代局限性,但“学问思辨行”的学习过程观是我国本土学习思想的重要内容,完整清晰地呈现了学习过程的本质、特点、方法和规律,影响广泛而深远。

【陈才】安大简《诗》 文本性质刍议

安大简《诗》文本公布以后,许多学者集中于文字释读与文字现象,就简文中字词之义提出了一些新颖的见解,丰富、完善了整理者的认识。也有一些学者沿着整理者将简文与《毛诗》文本对照的思路,或从文本差异入手,或从具体《诗》篇入手,对安大简《诗》的文本进行研究。其中部分研究涉及了它的文本性质,却尚未引起学界足够重视。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