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竞恒】“中华文明西来”说无法成立

所谓“中华文明西来”说,从产生开始,就与严肃的学术研究无缘,充斥着各种不切实际的想象和西方中心主义偏见。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此类说法已经遭到中国学者的批评与摒弃。与其他文明相比,中华文明具备独特的文化基因与演化路径。随着现代考古学发展,日益丰富的考古证据已经展现出中华文明独立起源和演化的清晰线索,所谓“中华文···

【刘运好】中国古代文论的认识误区

情与理是中国古代文论一对重要的理论范畴。认为情与理是二元关系的存在,几乎成为学界共识。事实上,这种二元存在只是主观所作的理论区分,如果将它作为审美过程中的客观存在,就成为认识的误区。

【顾农】“比”“兴”异同论

中国古典诗歌的表现手段大而言之分为三种:“赋”“比”“兴”。“赋”是直言其事,直抒其情,有什么说什么,这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但是诗歌又不能像日常语言那样仅仅限于说清楚,还要讲究说得有味道,要给读者预留下涵咏玩味的余地,所以往往不直说而用“比兴”。

【姚苏杰】一种早期经典研究的新范式——赵培著《书经之成立》读后

时至今日,已有的研究模式趋于“稳固”甚至内容饱和,已不能满足学术深入发展的需求,而回归核心经典特别是早期经典,将成为未来学术突破的关键。学界近年渐为潮流的,无论是早期文献与古代文明研究,还是中国古典学研究、早期书写研究等,都可说是对这一进程的把握和回应。相关学者在未来能够融入这一趋势,可借陈寅恪先生之语,便是新···

【许家星】以史论并举的精神进入《大学》学的思想世界 ——评《〈大学〉学引论》

《大学》经程朱发明改造以来,地位极速提升,俨为四书学这一新经学系统之首,对近世以来中国思想文化影响甚巨。

【吴钩】真独特!宋王朝的“年号政治”

自汉武帝建元之后,直到清末宣统,中国人基本上都以年号纪年,清人赵翼说,“年号纪元自汉武始,上自朝廷,下至里社,书契记载,无不便之,诚千古不易之良法也。” 也就是说,年号的使用,是为了方便纪年。年号的用字一般选取吉祥字,通常并无特别的政治涵义。不过,宋代例外。

【许石林】AI、科技时代,如何表达仁孝之思

《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述《括地志》曰:“《会稽旧记》云:舜,上虞人,去虞三十里有姚丘,即舜所生也。”

【吳笑非】《清史》難產是因為崇洋媚外

《清史》難產是因為崇洋媚外。不是某些觀點的崇洋媚外,而是根子上的崇洋媚外。

【吳笑非】《孟子字義疏證》非漢學而近時學

《孟子字義疏證》:問:古人之言天理,何謂也?曰:理也者,情之不爽失也。未有情不得而理得者也。凡有所施于人,反躬而静思之,人以此施于我,能受之乎?凡有所責于人,反躬而静思之,人以此責于我,能盡之乎?以我絜之人,則理明。

【陈驿鑫】跨越时空的儒学传承

由苏州大学程水龙教授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东亚《近思录》文献丛书”自2021年问世以来便引起了东亚儒学研究界和文化界的广泛关注。

【吴钩】自称“臣”与自称“奴才”,有什么不同?

历代王朝,不管是汉、唐,还是宋、明,臣僚面对君主,都是自称“臣”,惟独清王朝是个例外,清朝人经常自称“奴才”,如果我们去读清代大臣的奏折,便会发现,许多折子都是以“奴才某某谨奏”、“奴才某某跪奏”结衔

【王子今】“忠”的历史轨迹与时代价值

“忠”由“中”与“心”组成,属会意字。

【吳笑非】儒家、經學、普世價值、文科

古代會有人問儒家是不是宗教嗎?古代人需要知道宗教嗎?神有論有的是儒家的神嗎?神滅論滅的是誰家的神呢?關儒家什麼事?

【张立文】生命不息 奋斗不止 ——创刊110周年·我与《船山学刊》

自1915年创刊以来,《船山学刊》始终以“立乎其大,着眼于远,显察于微”的情怀和精神,深耕船山思想研究,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齐义军】传承发展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精神追求以及价值选择,是中国人民增进国家认同、社会认同以及文化认同的强大精神源泉。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之道,已成为新时代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李媛媛】《诗经》距离现代人的生活并不遥远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中华民族最初的心灵历程。然而,由于距今年代久远,很多现代人对它的感受往往是字词生僻,语言晦涩,很难读懂。事实上,当我们真正进入《诗经》的世界,就会发现,虽然历经千年,它依然与我们心意相通,因为它所传达的思想、情感,它所承载的道德准则早已植根于我们的内心,成为流淌在中华民族精···

【祝安顺】21世纪儒学,从“游魂”到“归魂”——儒学传承发展三十年(1991—2021)

1991年至2021年,民间读经现象、经典诵读行动和经典教育实验三股儒学传承发展形式相续涌现。在学术界、文化界和教育界的多方推动、参与和激烈争论下,以儒学经典为主的教育实践在民间社会形成备受关注的“读经现象”,在各级各类学校实施“经典诵读行动”和开展“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建设”。此三十年间儒学复兴达到了1900年以来的巅峰,民间读···

【周应之】孔子向老子到底学习了什么

长久以来,大众普遍认为儒家和道家分属截然不同的学问与思想体系,从表面上看,孔子的学说中似乎难以寻觅老子思想的痕迹,二者仿佛泾渭分明。然而,深入对经典文本的解读,便能发现孔子不仅向老子学习,还汲取了老子思想的精华。

【刘青衢】西园讲学记

乙巳春分,修文龙冈山麓,惠风和畅,桃红柳绿,鸢飞鱼跃,一派天机。愚应邀至西园讲阳明子之学,自午至晚,如有神助,四小时一气贯通,未尝须臾中辍。讲毕已夜暮时分,而听者意犹未尽。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