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来】文明间的关系以“价值”为中心

栏目:演讲访谈
发布时间:2025-07-22 19:46:30
标签:
陈来

作者简介:陈来,男,西元一九五二年生于北京,祖籍浙江温州,北京大学哲学博士。曾任教北京大学哲学系,现任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兼职全国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中国孔子基金会 第六届理事会理事长。著有《朱熹哲学研究》《宋明理学》《古代宗教与伦理》《古代思想文化的世界》《现代儒家哲学研究》《孔夫子与现代世界》《近世东亚儒学研究》《仁学本体论》《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儒学美德论》《儒家文化与民族复兴》等。

文明间的关系以“价值”为中心

作者:陈来

来源:“人文日新陈来”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六年岁次乙巳六月廿二日丙戌

          耶稣2025年7月16日

 

文明间的关系不是以“权力”为中心,而是以“价值”为中心

陈来先生在2025年第十一届尼山论坛主旨讲演上的讲话

 

芝加哥大学的国际政治学者汉斯·摩根索1948年出版了《国家间政治》一书,该书提出了国家间应以“权力”为中心的体系,影响广泛。冷战结束后的1992年哈佛大学的亨廷顿提出了“文明的冲突”,它本来是为美国在冷战后的战略提供一种政治学的包装,但无可避免地把文明的观念带入国际关系的中心,把文明的冲突带进国际关系的讨论。亨廷顿仍然受权力为中心的观念所影响,所以认为文明之间必然走向冲突。而在儒家的立场来看,文明间的关系不是以“权力”为中心基点,而应当以“价值”为核心基点,定义文明及其间的关系,才能引导世界的和平发展。

 

 

 

 

 

(陈来先生在2025年第十一届尼山论坛主旨讲演)

 

因此中国政府在中华文明的基础上,提出了“全人类共同价值”,以构建合理的世界秩序,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以文明的多样性共存为基础,以六大理念为核心,即“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主张这些价值不仅是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制度形态的国家共同追求的普遍价值,更是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文明之间的关系价值,可称为“世界价值”。这些价值及其实践,以文明对话超越文明冲突,不追求一元的主导主宰,而是追求多元的共存共生,以国家为单位,指向国际关系、文明关系的价值引导,将改变以“权力”为基础的强权主义、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走向“和而不同”的文明关系,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协同构建。

 

 

 

责任编辑:近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