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青衢】体用说

栏目:散思随札
发布时间:2023-11-16 23:07:34
标签:
刘青衢

作者简介:刘青衢,字天之,号松塘,男,西元1983年生,贵州瓮安人,同济大学哲学博士。研究方向:先秦儒学,宋明理学。

体用说

作者:刘青衢

来源:作者赐稿

          原载于 “自得之学”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四年岁次癸卯十月初三日丁丑

          耶稣2023年11月15日

 

圣学精要,在乎体用二字。体者,本体也;用者,发用也。天地万物必有根源,即体也;万物生生不息,变化无穷,即用也。

 

揆诸经籍,《中庸》云:“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性天即体也。《易传》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吉凶,吉凶生大业”,太极亦体也。性命者,人心之本体,所谓心体也;太极者,宇宙之本体,所谓道体也。二者是何关联?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心、性、天是一,心性本体与宇宙本体为一也。

 

《礼运》曰:“人者,天地之心也。”人本天地所生,又是天地之心,即为宇宙所有,不在宇宙之外,人心又岂限于人类之心,而非宇宙万物之心耶?人心之真即宇宙之真,人心之善即宇宙之善,人心既真而善,统事实与价值为一,亦为宇宙一体之两面。故宇宙乃道德之宇宙,非仅自然之宇宙,只见自然之宇宙而不见道德之宇宙,是不以人类为贵也。道德乃宇宙之道德,非仅人类之道德,只见人类之道德而不见宇宙之道德,是狭小宇宙之广也。象山曰:“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其此之谓乎?

 

既有体,便有用,程子曰:“体用一源,显微无间。”熊子每以大海喻本体,以众沤喻功用,大海不离众沤,舍却众沤,亦无大海;众沤不离大海,舍却大海,亦无众沤。即众沤即大海,即大海即众沤,即体即用,即用即体。体虽为本源,生起万有,但不在万有之外,而是寓于万有之中。何处可以寻体?唯即用以见体,舍却用,体为顽空。故用者显也,体者隐也,《易传》曰:“显诸仁,藏诸用”,仁德之显,日用之藏,无不可进以知体也。

 

人在日用常行之中,当即用见体,证悟性天,洞察宇宙人生终极真相,方为究竟。若执着眼前表象,认作本源,不免头出头没,随波逐流,永无了日。见体之后,又须依体起用,推扩实践,开物成务,养成境界,如天地化育万物然。若执着本体,顿失超越与绝对,降为器物,反不成本体也。本体无形象、无声臭、无方所,非具象之物;而其生起万物,内运万物,藏诸万物,又无时不在具象之物中,是谓体用不二也。

 

论存有,体用不离也;论生成,体一而用无穷也。太极为道体,一也,其生发万物,无穷也。性理为心体,一也,其生起万德,亦无穷也。烈日当空,万物通受其照,殊途而同归,一致而百虑。宇宙一体也,人心一体也,安得有二体哉?中人西人,古人今人,同为人也,则天理良知,仁义礼智,独立自由,得为普世共尊,何分中西古今?至若所见有偏,执一废百,是己非人,党同伐异,非本体之罪,乃见解不同也。故谓偏见则有之,谓体二则外道也。

 

用既由体发,当摄用以归体。天地生物,或为矿物,或为植物,或为动物,同本道体,互为资用。矿物可养植物,植物可饱动物,动植化为矿物,周流循环,无穷无尽。植物之待养,均也,矿物为共用也。动物之待饱,均也,植物为共用也。矿物之待化,均也,动植为共用也。计矿物之万殊而植类所需不同,计植物之万殊而动类所需不同,各有好恶,以分其群,可也,因地制宜也;执矿物之万殊而昧植类之同需,执植物之万殊而昧动类之同需,不可也,因噎而废食也。如是,又何西不可为中用,中不可为西用?但能存体,莫非善用也。用即境界,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若非各用其用,用人之用,孰能臻于天下大同之境哉。

 

阳明子曰:即体而言用在体,即用而言体在用。由中体西用而西体西用,而中体中用,而同体共用,其为此土与人类终极之境乎。

 

责任编辑:近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