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百淞】回儒传统是化解恐怖主义危机的一剂良药

栏目:儒回(伊)对话
发布时间:2017-06-05 14:54:21
标签:
刘百淞

作者简介:刘伟,字百淞,西元一九八二年生,河南灵宝人,苏州大学中国哲学博士。从事儒家思想研究,习行儒学优秀传统,著有《儒学传统与文化综合创新》《天下归仁:方以智易学思想研究》等。

 

回儒传统是化解恐怖主义危机的一剂良药

作者:刘百淞

来源:作者授权 发布

           原载《多维CN》2017年第22期

时间:孔子二五六八年岁次丁酉五月十一日癸亥

           耶稣2017年6月5日


  


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发展史上,恐怖主义时隐时现,有时发挥着极大的破坏作用,让各国政府防不胜防。恐怖主义不是某种一神论宗教或特定族群的独有现象,而是跨文化、跨民族、跨地区、跨宗教的“恶的手段”。它凭借暴力和暴力威胁,服务于某种政治目的,给全人类带来严峻挑战。

 

每当恐怖主义事件发生,舆论推波助澜,总让人联想到伊斯兰教和穆斯林,其中就包括回族穆斯林。事实上,回族穆斯林亦是恐怖主义的受害者。名实之间,相去几何?我们必须将恐怖主义与回族穆利斯区别对待。不惟如此,我们还应当扶正祛邪,激浊扬清,发掘回儒传统这一文化宝藏,为现阶段的发展、合作和开放提供平台,为共商、共建和共享营造氛围,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宁夏永宁县纳家户清真寺


化育人心的回儒传统

 

一千三百多年来,中华民族和伊斯兰世界不断互动,久而久之,形成了一个彪炳青史的学术派别——穆斯林儒者,也就是所谓“回儒”。这里讲的“儒”不是特指“三教九流”中的儒家,而是泛指“究天人之际,察古今之变”的大学问家。借用杨雄的话来讲,就是“通天地之人曰儒”(《法言•君子》)。明末清初,耶稣会士来到中国,许多人被称为“西儒”。此时,还有一批品学兼优、造福黎民的“回儒”。

 

回儒充满智慧,视野开阔,兼容并蓄,让伊斯兰教兼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伊斯兰教与儒学结合起来,引导正确信仰,指明和平道路,移风易俗,与时偕行,开启了伊斯兰教在华夏世界的新局面。回儒传统的核心要义就是阐扬和平之道,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造福一切社会成员。

 

回儒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他们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见证了西域和中原的骨肉之情。依据现代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至少可以将明代的王岱舆、清代的刘智、马注、马复初等先贤视为回儒大家。他们自幼研习儒家典籍,坚守伊斯兰教的信仰功修,在传播伊斯兰教的过程中,积极会通儒释道的学问,巧妙地将伊斯兰教经典翻译、教义阐发和自身著述融于华夏世界的文明共建,使自己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人和德行卓著的穆斯林,凭藉言传身教,向世人展示了伊斯兰教中国化的独特魅力。

 

 


回儒的文言文著述是回儒传统的承载者。常见的回儒著述有《清真大学》《正教真诠》《清真大学》《归真总义》《清真指南》《天方典礼》《天方性理》等。这些文言文著述措辞准确,行文典雅,词义通达,将中正平和的义理转化为滋养灵魂的清泉,将纲常伦理的观念种到每一位穆斯林的心田,也让华夏世界的士大夫大开眼界,逐步了解伊斯兰哲学、教义学、教史、典制及教法、先知传记、苏菲理学,后来延伸到天文、历法、地理、阿拉伯语法及修辞学等。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一宗教信仰在不同民族和地区呈现出不同的样态。任何是己非人的做法都是傲慢,任何妄自菲薄的念头都是怯懦。就伊斯兰教而言,从阿拉伯到波斯,从土耳其到布哈拉,落地生根,枝繁叶茂,结出无数令人赞叹的宗教文化的硕果。每一个地区的伊斯兰教都有浓郁的本土特色。与这些域外的宗教样态相比,回族穆斯林毫不逊色,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先知穆罕默德有言:“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回族穆斯林中的翘楚秉承圣训,吸取阿拉伯、波斯、土耳其、布哈拉等地区伊斯兰教的长处,从华夏世界的实际情况出发,将伊玛尼(信仰)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将回族穆斯林的智慧贡献给异国他乡的穆民。这样一来,既促进了伊斯兰教中国化,又将回儒传统推向了世界。今天,当我们再次面临伊斯兰教中国化这一世纪课题时,不能割断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而应该积极从回儒那里寻找借鉴参照,正本清源,将源头活水引入回族穆斯林的生活日用。

 

 


激活回儒传统有助于纠正“反恐”中的偏失

 

恐怖主义对回族穆斯林构成了极大的伤害,给伊斯兰教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任何正信的穆民都无法容忍这一现状。本来,回儒传统是抵御恐怖主义的坚实屏障。然而近百年来的社会变迁和政治运动无情地冲击了这一切,致使信仰世界出现了真空,客观上为恐怖主义的侵入、孳生和蔓延创造了有利条件。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反恐”可以为回儒传统的重光奠定坚实的根基。激活回儒传统可以为“反恐”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首先,“反恐”不能只治表不治本。对恐怖主义“零容忍”,铁拳出击,除恶务尽,这是治标;清理恐怖主义赖以生存的土壤,阐扬正教,化育人心,这是治本。近年来,随着国际经济和政治发展不平衡日益加剧,世界政治格局出现前所未有的变化,形形色色的恐怖主义披着宗教的外衣迅速蔓延,并与分裂主义、极端主义同流合污,对许多国家和民族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中国也遭遇了恐怖主义的挑战和威胁。无论是新疆乌鲁木齐“七五事件”,还是云南昆明火车站发生的暴徒蒙面持刀砍杀无辜群众的暴恐事件,背后都有恐怖主义歪曲宗教教义藉以控制暴徒的邪恶黑影。激活回儒传统,让不明真相的回族穆斯林重新回顾先贤的智慧,与极少数恐怖分子划清界限,自觉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其次,“反恐”不能变成“穆黑”的话语暴力。“穆黑”是指一部分人利用宗教、哲学、文学、艺术以及日常调侃等方式对穆斯林进行排斥,藉以达到特定的政治目的。常见的“穆黑”类型有:(1)对《古兰经》和《圣训》断章取义,污蔑先知,丑化伊斯兰教法;(2)诋毁穆斯林的生活习俗;(3)鼓吹极端无神论,孤立和分化穆斯林,制造社会冲突.。在全球化的浪潮中,“穆黑”借助互联网大行其道,渲染“伊斯兰威胁论”,给人们带来了惶惶不可知的恐惧。

 

面对恐怖主义裹挟伊斯兰教的混乱局面,有些学者不明就里,横冲直撞,不去剖析恐怖主义的内在机制,不去遏绝恐怖主义对伊斯兰教的无端歪曲,而是高高祭起“极端无神论”的大旗,将“反恐”转化为反伊斯兰教,在社会领域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这种做法,形左实右,贻害匪浅,既伤害了广大回族穆斯林的感情,又混淆了公众视听,客观上不利于“反恐”舆论战的有序进行。与“极端无神论”相比,儒家能够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搭建一个广阔平台,能够为“全方位、立体化、网络化的大联通”提供新鲜健康的血液。“反恐”事业,任重道远。如何在“反恐”问题上做到绝其本根?这需要教内人士与社会贤达确立文化自信,激活回儒传统,持续推进伊斯兰教中国化,实现伊斯兰教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这样才能有效遏制“穆黑”无端挑衅,才能彻底解除恐怖主义对极少数人群的文化控制。

 

最后,“反恐”不能脱离总体国家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观一般是指一个国家不受内部和外部的威胁、破坏而保持稳定有序的状态。宗教教义的解释权必须牢牢抓在那些爱国爱教的人士手中。目前,困扰回族穆斯林的一大难题就是“如何使宗教教义远离恐怖主义的魔爪?”这不仅需要旗帜鲜明地反对任何形式的恐怖主义,从源头上遏制恐怖主义对境内的渗透,而且要筑牢国家安全的铜墙铁壁,实现宗教领域的生态平衡,让恐怖主义挟持宗教力量的阴谋无法得逞。激活回儒传统,能够让广大回族穆斯林领会民族的大众的教义,能够向全世界穆斯林聆听中国声音,品味中国故事,领略中国气派,赞赏中国风度,进而信赖一个真实的立体的全面的中国。

 

 


赓续回儒传统有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如何彻底荡平恐怖主义的恶浊势力?质言之,采取果断措施,把暴力恐怖分子的嚣张气焰打下去,同时不妨汲取回儒传统的古老智慧。回儒传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资源。这是回族穆斯林的福祉,更是中华民族的长治久安之道。刘智在《天方典礼择要解》中指出:“虽载在天方之书,而不异乎儒者之典。遵习天方之礼,即犹遵习先圣先王之教也。圣人之教,东西同,古今一”。儒家圣人有着强烈的天下情怀。孔子的后学是这样的,“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礼记•礼运》)。这种观念有助于今人摆脱文明冲突的梦魇,拥抱地球村的美好未来。

 

伊斯兰教倡导和平之道,回儒追求“归证至真”,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现在,一些恐怖组织利用伊斯兰极端主义对追随者进行精神控制,呈现出极强的战斗性,让许多不明真相的人对“吉哈德”产生了误解。此外,瓦哈比耶派在全世界开展的广泛的传教活动,也为伊斯兰极端主义的全球化和网络化开辟了道路。因此有必要从回儒那里寻求智慧资粮,以“加谨用力,克去己私”作为实践方式,回归真一之道,廓清人们对“吉哈德”的偏见,同时去除极少数边缘分子的斗争性,让广大穆斯林“因至圣之性而归于真宰之本然”。

 

 


现阶段,全世界都经受恐怖主义的挑战。恐怖主义就像毒箭,刺伤了全世界人民的心灵。萨迪有言:“愚人看见的只是箭头,而智者看见的却是射手”。恐怖主义的产生有着复杂的原因。近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在全世界的空前发展,世俗化浪潮席卷一切,人们逐渐背离传统的神圣信条,沉迷于物欲,久久不愿自拔。物质世界是人类的仆役,为人们的生存发展提供各种条件。然而世俗化却将这种关系颠倒过来,使人们成为物质世界的奴隶。人的价值逐渐暗淡。人的“物化”,在所难免。恐怖主义利用了人性的弱点,将倒错的价值观念直入人心,藉以破坏现实世界,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许多人心病重重,病笃乱投医,将身心交给恐怖主义。这种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结果可想而知。

 

恐怖主义在全世界肆无忌惮地制造人道灾难。究其传输机制,无外乎经济全球化浪潮。经济全球化给我们带来了发展机遇,更带来了多方面的挑战。谁能赢得这个时代的青年,谁就能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操盘手。反恐专家研究发现,恐怖分子中的许多年轻人出身于中产阶级甚至名门贵族,他们对现有的国际政治经济体系极度不满,迫切需要认同感、成就感、崇高感,于是乎将身心交付给恐怖主义,从中汲取使命感,进而形成一套反社会甚至反人类的信仰体系、价值观、文化观、生活方式。

 

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不难发现:恐怖主义的真正源头不是贫困,而是狂热的政治诉求。它将人的生命价值和创造力转化为破坏现有秩序的工具。根除恐怖主义,一种可行的办法就是发挥回儒传统的优势。因为它将儒家的“民胞物与”、“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与伊斯兰教的“阿丹子孙皆为一体”的观念融为一体,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天道、历史文化和人情的支撑,从而彻底清除恐怖主义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

 

恐怖主义危机是困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毒瘤。面对此情此景,任何有良知的人不应该犹豫,不应该彷徨,应该排毒化瘤,治病救人。“反恐”旨在使人免遭邪恶力量的侵害,光大回儒传统有助于全世界穆斯林“尽人道以合主道”。刘智有言:“圣教教人识主,以返其本体;教人敬事,以完其初命。初命完,本体返,圣道之极致也。”(《天方典礼》卷一)如果伊斯兰世界能够重温回儒的著述,就能找到扶正祛邪的有效方案。回儒传统是化解恐怖主义危机的一剂良药。服与不服,皆有前定。

 

责任编辑:姚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