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百淞作者简介:刘伟,字百淞,西元一九八二年生,河南灵宝人,苏州大学中国哲学博士。从事儒家思想研究,习行儒学优秀传统,著有《儒学传统与文化综合创新》《天下归仁:方以智易学思想研究》等。 |
要“去民之患”,不要“驱逐低端劳动力”
作者:刘百淞
来源:作者赐稿
时间:孔子二五六八年岁次丁酉十月初十日戊午
耶稣2017年11月27日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的社会关系的总和。无论“为富且仁”,还是“贫贱不移”,都体现了人的高贵品质。
天地四时,秩序井然,有节制,有和乐,生生不息。
任何执掌权柄的官员都应顺天应人,体恤民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才不辜负人民的信任,才对得住自己的“良知良能”。
近期,谣诼干扰了舆论动向。不信谣,不传谣,尽力做到“谣言止于智者”,是任何有良知的公民的社会责任。
我们应该关注北京市出现的“驱逐低端劳动力”的事件,及时纠正相关人员的过火手段,反思其背后的观念错位、价值缺失和政策短板,真正响应“要为人民做实事”的新时代召唤。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一棵大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不嫌弃树根深植泥土,位卑无威;一座城市,车水马龙,金光熠熠,离不开劳动人民埋头苦干,勤勉进取。
一朵花,落在象牙床上,只不过是华丽的点缀;落在深沉的大地上,就变成肥沃的滋养。位置相异,职能也就不同。
官员的屁股很重要,脑袋更重要。大道理,谁都懂。教育普及了,大家都能理解“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的古训。那些被污蔑为“低端劳动力”的社会群体,不是首善之区的疥癣,而是新时代的劳动人民;不是应当被驱逐的不速之客,而是应当享有尊严的有功之人。
古人云:“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领导干部只要能够做到“以百姓心为心”,洞察民心所向,询问民瘼所在,解决好民生问题,就能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大城市不应该成为“高端人群”的园囿、精英群体的庭院,而应该成为劳动人民出彩的场地。如若一意孤行,变相推行“驱逐低端劳动力”的举措,只会让更多的百姓失去职业,陷入贫困。
陈焕章有言:“如果民众失去了他们的职业,他们将陷入贫穷;而假如民众贫穷,他们将有越轨行为。因此,政府安置人口,必须与民众自身生活习性保持和谐”。以史为鉴,兴替自知。
据云,此次“驱逐低端劳动力”直接引发了一些宗教组织的高度关注。篝火狐鸣,众人皆疑。从谣诼到疑惑,问题正在发生变化。
隆冬时节,遭受驱逐,是群众疾苦的真实写照。吕坤曰:“鳏寡孤独、疲癃残疾、颠连无告之失所者,惟冬为甚。故凡咏红炉锦帐之欢、忘雪夜呻吟之苦者,皆不仁者也。”拒绝“不仁”,呼吁“不忍”,必须真知真行。
什么是真知真行?
那就是“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
国务院“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中,要求政府提供公共租赁住房,而且“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新就业大学生和青年医生、青年教师等专业技术人员,符合当地城镇居民公租房准入条件的,应纳入公租房保障范围。”国是已定,相关领导干部不要置若罔闻,以免招致阳奉阴违之嫌。
劳动最光荣。没有劳动人民的磅礴之力,赶考路上就会充满艰难困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会面临更多的沟壑阻隔。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我们坚信“神州尽舜尧”,我们坚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一定会建成!
责任编辑:姚远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