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辉作者简介:罗辉,男,西历一九六八年生,江西吉安人,现供职于吉安县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
余东海著《儒门狮子吼》序
作者:罗辉
来源;作者授权 发布
时间:孔子二五六八年岁次丁酉二月初四日丁亥
耶稣2017年3月1日
我出身底寒,又自幼体弱多病,从未闻知圣贤教育,虽略葆有善心,但生存于丛林之间,命运乖舛,实有苟延残喘之悲。于二零零八年夏始由友人介绍接触佛法,按净空法师的佛学讲座资料修习,开始念佛。自始感到心有所归,此后就想“敦伦尽份,闲邪存诚,信愿念佛,求生西方。”
然于洁身自好之间,于此五浊恶世之中,烦恼总是很多,守死善道感到极其艰难!但思自己生命虽已过了近大半辈,有母老、家贫、子幼的担负,迫使向上奋进之心时常生起,故于医学、农学多有留意。由于受净空老法师及其俗家弟子陈大惠、蔡礼旭等弘扬儒家典籍《群书治要》的影响,一两年前心里也开始产生想要专治一部儒家经典的想法,故于儒家一些基础圣典如《论语》、《大学》、《中庸》也有所涉及。但未尝敢放下求生西方之念,早晚功课亦未尝敢废,意将所有功德都归于一句佛号当中。
在学习儒家经典的过程之中,一偶然机会在网上看到东海先生解释有关《论语》和《孟子》中一些经句的文章,如先生解释《孟子》中的“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的文章,让我感觉到东海先生的理解和解释非常准确,不是见性之人是作不出这样的注解的。由此后,从去年底今年初,我开始关注东海先生的博文,并从网上购买了先生的《大良知学》和《儒家社会实践史》,可以说是开始如饥似渴地读东海先生的文章,到今年四五月份,全部将近一千九百篇的博文看完。
我先是将先生的全部博文按时间先生顺序全部下载打印下来阅读的。初读时,感觉到先生所言所行非大英豪所不能为也,先生抨击权贵,辟邪说,尤其是对当今时代的恶势权贵、马毛邪说抨击最力,使人读之精神振奋,豪气亦跟着生起。由此笔者开始逐步接受儒家学说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以及为人处事方式。尤其是在社会生活中,也开始采取直面面对的方式,力为自身争取应有生存空间,力使自己在社会生活中能更好地死守善道。由此感觉生活相比以前越来越更为踏实,自己内心力量渐渐增长,真应了先生的话——“儒学能使人强大”。再后,继续读先生的文章,感觉先生信笔挥洒,莫不是性之所至;喜怒笑骂,莫不是仁心所发。由此我以为,先生之儒学修为,乃竟几至于“寻常”之“至人”矣!
本书是东海先生自选的从二零零八年以来的杂感随笔,事实上主要是2009至2011的文章,而2008年的则只有5篇、2015年的有3篇,总计有335篇。这三百三十多篇文章中,所涉内容相当广泛,有儒、有释、有道,有杨墨、有鲁毛,还有西方哲学、耶教、民主自由主义等等,古今中外;然而,所有这些都是在围绕一个中心,捍卫和弘扬中华文化以及中华文化主体——儒家文化。文章内容主要包括宣赞儒家、捍卫儒家、阐辨儒理、抨击鲁毛、驳斥邪说、启诲后学、开蒙愚氓、倡建良制、痛斥专制腐败、自修自警等方面。
先生文章,虽说是信笔拈来,然而气势浩然,言辞锋利,敢于担当,句句是爱民、爱国、爱中华之心的拳拳透出,体现出一个当代儒生的拯世情怀。先生在书中说:“争儒家的自由,便是为社会争自由;争儒家的地位,便是为国民争地位。”“利他救世的风险,有助于成仁取义致良知的风险,就值得大冒特冒,为了个人眼前利益一时风光而逆民逆天,则完全不值得。”“有人得罪我,我就像一只绵羊;若有人得罪‘仁’,我就像一只猛狮!”我以为,这三句话也就是先生自己的为人为文。任何一位读者,读了本书,我想也必然能够领略到先生的这种炽热情怀。先生“誉满江湖、谤满江湖”,我想也正是因为先生的正言而不苟且;先生长期受到专制及邪恶势力的打压和攻击,我想也正是因为先生的谠论而不枉曲。虽如是,先生并没有因此而气馁,反而是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个文化人应该承担的责任,依然“虽千万人吾往矣”!先生的担当,确实是莫我可挡,正如先生在《现在中国不可少之一人》中说:“东海固确自信为现在中国不可少之一人也;吾之能自由发言、公开开讲与否,此关我中华民族之福命也。”
先生的文章浩然刚劲,然而说理更是辨析入微。我们知道,对于世出世间法,世界上恐怕只有中国儒释道三家证悟并辨析得最为透彻了。然而即使如此,东海先生对于佛道,亦常于文中指出其不够高明、广大和中庸之处。于道家的片面深刻,先生有多文指出,如针对道经中讲“圣贤不死,盗贼不止。”“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厚之薄而乱之首也。”等,或摘其片面,或指其瑕谪,并予以纠正,以防谬以千里。佛家,即使大乘教,先生也于本书中多有指正其不足。如在《孟子与中庸的亲切》中引用 《金刚经》经句“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得见如来。”说:“此言境界甚高,可以破除世人对色相音声的迷执,然如理解不当,也会产生性相隔绝之弊。”故先生在《儒家圆无媲,东海难不倒》总括说:“佛道两家博大精深,但与儒家相比,仍有所逊色。道家高明但有失中庸,且虽高明而未至极;佛家精微但有失广大(疏离政治和社会),且虽精微实未尽(只证不灭未识生生)。‘极高明而道中庸,至广大而尽精微’这一句话,唯有儒家才当得起。”
即使在阐释儒理方面,东海先生亦在文中多有辨析精微处。如在《上帝,多走了两步》一文中针对牟宗三先生“创造性作为我们生命的本体,就是道体。”这一论断,认为:“这么说易滋误会,不如说为‘创造性是我们生命的本体的特征’更为切当。”再如针对儒家经典《中庸》说:“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先生在《大德未必得位禄》说:“大德是否能得其位禄名寿,取决于社会政治状况。”“即使政治开明,社会正常,《中庸》的几个必字下得似有武断之嫌。特别是夭寿,不确定因素太多,与身体素质有关,不可必也。”于此,我以为然也。先生阐述儒理经典之篇很多,象《悟》、《孟子与中庸的亲切》、《良知不是空洞的——答张文峰网友》诸篇,我以为可称为儒藏之《心经》;而又如《何谓道德自由》、《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儒家不是唯心主义》、《坚定自家立场,广汲诸家精华》、《孟子的良知和王阳明的良知》、《致良知以成圣,妙万物而为言》、《内外兼修的儒门功夫》、《内圣外王的关系》等诸篇,则更是对儒家义理的经典性论述。
本书由于是东海先生多年杂感随笔集结而成,或许读者读起来有点感觉先生的思想杂乱。其实不然。只要我们全面系统地研读先生的全部著作,并加以认真体悟,自然可知先生思想自成系统,即如先生在大量文章中自我阐述的仁本主义思想。然欲窥先生仁本主义思想全貌,我以为必需要从先生大作《大良知学》开始。
我想大概是我本身的先天不足故,我以为要真正读明白东海先生的文章包括本书,是需要有一定的中华传统文化修习基础的。而有人读先生的滔滔雄文却读出“浮夸、武断、霸道、自相矛盾,甚至不合逻辑”等等问题,我以为,此实乃读者自己意必固我故,是读者未有诚心故、未有真实致良知故,不深切感受百多年来中华文化倍受摧折故,不能深切体识当代社会人心良知倍受摧残故,不识先生同体大悲、无缘大慈心故,不识先生弘道心坚心切故。如明白笔者以上所述,一切问题都可迎刃而解了。
读先生之文,真真感到先生元气充沛,浩气盈天,可于修身进德信心百倍增长,我想,即使所谓密宗灌顶,与此相比何啻天壤。也从此,我的归儒之志因而确定,由是我也想在儒学上的修习有点成绩,算是我这一生对自己的一个交代。愚钝如我之后学,也体认到阅读东海先生文章有许多收获;我想智慧如你之读者,有幸能得到本书而开卷,岂不更是有大丰收!
是书待出之际,先生命我校稿并作序,我回信说:“校稿当义不容辞,作序,则恐才力不逮也。”然先生鼓励说:“不必谦虚,随便写就好,长短不拘,一切不拘。”故我不揣浅陋,勉力为之,以为序。(2015年11月8日罗辉)
责任编辑:姚远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