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伟】夏至:向阳而生与我心光明

芒种之后夏至来,这是四季中最为灿烂的节气。白昼久,圭影短,宵漏渐长;绿成荫,荷绽放,清香溢远。

【刘悦笛】中国人为何爱荷花更尚“和合”?

6月19日下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来访的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摆放在会见桌中央的,是朵朵盛开的荷花,引人注目并引发热议。在国际局势的“非常”时期,新闻界将其解读为:当下正是荷花盛开时节,“荷”与“和”“合”谐音,我们期待中美两国和平共处、合作共赢。

【常樯】孔子喜欢什么样的年轻人

孔子的一生中,接触的人比较庞杂,但他唯有与弟子在一起的时候,他的精神才是最放松、最自由的,他的思想才是最活跃、最深刻的。尽管他倡导“有教无类”,在弟子出身、年龄上不刻意设置门槛,但他的一众弟子,在拜入孔门时,绝大多数都是年轻人,至少都是比孔子小的人。

【朱保锋】孟子心目中的“大丈夫”

在中国思想史上,孟子是孔子“道统”和“衣钵”的继承者,被后人尊称为“亚圣”。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形成了以“仁政”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将儒家思想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人文精神的养成。

【俞志慧】《国语》中的惧盈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崇尚大团圆,明清说部与戏曲中还形成了“才子佳人相见欢,私定终身后花园,落难公子中状元,奉旨完婚大团圆”以及“善恶果报,毫厘不爽”等的叙述程式。这既是符合大众愿望的文学表达,也强化了大团圆的审美标准。但是,在先秦人们的观念中,却另有一番光景。譬如《周易》从自然现象中得出启示,云:“日中则昃,月盈则食。”

【陈岘】佐书之不尽:另辟蹊径的图书易学

北宋时,经儒家士大夫与学者的不断努力,儒学终得复兴,再次成为学术主流。在这一过程中,《周易》作为儒家“群经之首”,自然受到广泛关注。以周敦颐、邵雍、朱熹为代表的宋代学者除对《周易》经传加以新注之外,还进行了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即绘制出以《河图》《洛书》、先天图、《太极图》为代表的诸多《周易》图像。

【刘青衢】弭患说

人生自古多患难,不以患为患,则庶几矣。故《系辞传》云:“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所谓患难,匪特在外,亦在内,不唯形势所迫,或亦我执过甚。要之,不当理之应然而拘囿其心,牢笼其行,使志气不能伸张,为害性命则一。向之所患者夥,有美丑之患、智愚之患、婚姻之患、朋友之患、贫富之患、穷达之患、顺逆之患、成败之患、生死之患、后···

【向辉】历览千载书

为何甲骨文、竹简帛书、古抄本、版刻书、活字本、钤印本等诸多不同样式的古籍能给我们带来一种文化愉悦感?

【王学斌】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连续性

文明如江河,从一线清溪渐成澎湃巨浪,时而静水流深、波澜不惊,时而奔腾浩荡、沛然莫御,终汇聚为承载世代人类智慧的生命之流。6月2日,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炼出中华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其中“连续性”居于首位,“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

【柯小刚】自视缺然与日新工夫:《庄子·德充符》与《论语·学而》的开篇

与《人间世》相同,《德充符》的开篇也是孔子与学生对话的寓言。不过,在这里,孔子教导学生的内容却只是为了说明另一个老师如何值得学习,以至于他自己都想成为那个老师的学生。《人间世》开篇一连三个寓言都是如何应对处世之难的故事,而《德充符》开篇一连五个形残之人的故事却都在表明内外之符、人我之合是何等轻松容易。

【姜喜任】周敦颐《通书》的思想价值

周敦颐这个名字之所以会被大家记住,首先是因为他的名篇《爱莲说》。实际上,周敦颐不仅是《爱莲说》的作者,更是宋明理学的开山鼻祖,他位居“北宋五子”之首,世称濂溪先生。

【王泽应】中华文明之道德观的价值内核与德性基质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程志华】徐遵明与北朝经学

徐遵明(475—529年),字子判,华阴(今陕西渭南)人,北魏经学家。《魏书·儒林列传》和《北史·儒林列传》均专置《徐遵明传》。另外,这两部史书和《北齐书》《周书》当中的《李业兴传》《李铉传》《马敬德传》《熊安生传》《乐逊传》亦均提及徐遵明相关事迹。如,《魏书·李业兴传》记载:“业兴少耿介,志学精力,负帙从师,不惮勤苦···

【高中华】关于《鸱鸮》作者问题的一条材料考辨

《诗经·豳风·鸱鸮》本周公旦所作,为《诗经》中少数有确定作者的篇目之一,见于《尚书·金縢》。《金縢》述武王卒后,管蔡流言,周公平乱,而后“公乃为诗以贻王,名之曰《鸱鸮》”。《毛诗序》据此言:“《鸱鸮》,周公救乱也。成王未知周公之志,公乃为诗以遗王,名之曰《鸱鸮》焉。”关于《金縢》所载,古人争议者,在《鸱鸮》诗的具体···

【李春青】在道学与文学之间 ——朱熹的《诗经》解读之特点

中国学术史上“汉学”与“宋学”的分野,主要是在解读儒家经典的方法上。“汉学”主要是指汉唐经学的方法,以章句训诂为主;宋学则主要是指道学的方法,以阐发义理为主。而具体到《诗经》的解读,宋学虽然依然是以阐发义理为主,但由于受到六朝以来越来越兴盛的文人趣味和诗文评的影响,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说诗、解诗方法,体现了一种经学···

【刘敏】由《礼记·学记》引发的教育反思

《学记》出自儒家经典“三礼”之一《礼记》,是《礼记》四十九篇中的一篇。全篇总计字数仅1229字,文字简约,内容丰富,思想深邃,发人深省,是《礼记》这部经典中的经典。《学记》大约创作于战国末期至汉初期间,作者不详。郭沫若认为《学记》可能出自孟子弟子乐正克,又有人认为《学记》为子夏后学汉经师家董仲舒所作。尽管观点不一,···

【田鹏颖】深入理解“第二个结合”的认识论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

【向以鲜】从心与理到旧山河——南宋的两次鹅湖之辩

普尼克斯山,一个允许争辩的地方,一个赞美不同意见的地方,一个语言与思想自由交锋的地方,一个阐述梦想的地方,一个理性与火星交相辉映的地方。中国有这样的地方吗,中国的普尼克斯山在哪儿!我想到了一个类似的地方:南宋江西信州(上饶)铅山县鹅湖山下的鹅湖寺。

【倪伟】中国的称谓始于西周?周人何以史诗级逆袭?

公元前1059年5月下旬,岐山脚下的人们仰头看到了“赤乌降临”。那一天,水、金、火、木、土五大行星聚集在西北的一小片天空中。这是种罕见的天象,3000多年后,天文学家追踪证实了那一年的“异象”,这种天象516年才发生一次。

【邱俊霖】在古代邂逅一场书展

如今,人们常常能够参加各式各样的书展,有综合性的书展,也有专题性的书展,在书展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对于读书人而言,实是人生之一大乐事。其实,在古代,人们也有机会与“书展”邂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