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上午,孔学堂传统文化公益讲座第885场,“阳明文化”专题第46场在腾讯会议网络平台顺利举行。讲座主题为王阳明对礼教实践的“反正”,主讲人为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方旭东教授。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暨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邓国元教授担任本次讲座的学术主持。
2022年5月16日晚七点,中国政法大学名家论坛第二百七十九讲暨儒学讲坛第一百零九讲通过腾讯会议的形式如期举行。本次学术讲座的主讲人是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舒大刚教授,主持人是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儒学院王心竹教授。主题是《“蜀学”:儒学在巴蜀地区的传承与发展》。
最近,中央编译出版社和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孔子研究院共同主办的“重思中学与西学路径问题”学术研讨会暨《中学与西学——重新解读现代中国学术史》新书发布会于线上举办,作者、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方朝晖与来自各高校的十五位学者进行了分享。
2022年5月8日下午2点,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与中华孔子学会船山学研究委员会联合主办的思与文讲座第110讲暨船山论坛第1讲在腾讯会议平台举行,题为“格物与礼法:论阳明学的礼学转向”。
2022年5月17日下午14时,西北大学导师讲坛第175讲,于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学术报告厅如期举行。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路传颂以《太虚无形”与“太虚即气”的语言分析》为题展开报告。本次讲座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由朱军副教授担任主持,与会者为思想所全体学生暨部分教师。
朱子曰“义者,天理之所宜。凡事只看道理之所宜焉,不顾己私”、“是非可否,处之得宜,所谓义也”,故事物各有其理与其该当安顿处,而处物者在心,故由心裁成事物之理得其宜、处之合宜即义;抑或可曰:于我之仁心制裁事物合乎理者、之所当处者为“义”也。
5月14日下午,第四季“三联·新知大会”第三场论坛在线上举办。论坛由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王军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所研究员冯时,清华大学中国营造学社纪念馆副馆长王南,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鞠熙,四位学者共话“古代营造制度中的天文与人文”。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思与文”讲座第111期由香港城市大学中文及历史学系张万民副教授主讲,主持人是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中文系胡晓明教授。2022年5月10日18:30,张万民老师在线上作了题为《比兴寄托论、触物感兴论与朱熹的反拨》的学术讲座,校内外几百名师生共同参与了这次学术盛宴。
“一百年前,十朝古都南京,一群学人相聚在这里。他们有的长衫芒鞋,有的西装革履;有的须发渐白,有的风华正茂;有的博通经史子集,有的浸淫欧风美雨。是什么让他们走到了一起?倔强。”
2022年5月5日晚七点,中国政法大学儒学讲坛108讲通过腾讯会议的形式如期举行。本次学术讲座的主题是《宋明理学的道统论》,由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许家星老师主讲,由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儒学院秦晋楠老师担任本次讲座主持人。
如果我们从整体上来看《论语》,会发现前十篇和后十篇都是相对独立的。历史上《论语》流传了几个不同版本,但相对来说,前十篇是比较稳定的,最大的差异在于最后一篇。我们之前已经讲过了《论语》前九篇,从中可以看到《论语》内部篇章既是相对独立,又是层层递进的,篇与篇之间有内在的关联性。
说到“半部”的话题,必须思考《论语》本来是否20篇。大家知道,《论语》在汉代分为三个版本,分别为《鲁论语》《齐论语》《古论语》。《齐论语》比其他两者多《知道》《问王》两篇。2016年,考古工作者在海昏侯墓中发现了据说是失传已久的《齐论语》,实际上,其他的墓葬此前也有类似发现。《齐论语》不是20篇,那么《论语》本来的面貌···
整部《论语》,大致说来,似乎可以把前十篇作为一个相对的整体,后十篇作为一个相对的整体。前半部分的《子罕》《乡党》两篇与后半部分《子张》《尧曰》两篇,都显得十分特殊。第十篇《乡党》和第二十篇《尧曰》内含在整部《论语》的结构里,似分别有理论“落地”或“归总”的意义。
在前几篇的讲读中,我们反复强调《论语》的整体性,强调要把《论语》的篇与篇、章与章结合起来看,这与立林刚谈到钱穆先生一致。钱穆先生说得好,读《论语》应该逐章分读,又贵能通体合读,反复沉潜,交互相发。在前面两篇的基础上,本篇更落脚到孔子本人。在本篇里,每过若干章,就会有一次孔子形象的描述,把本篇分成了明显的几个层···
本篇首章谈仲弓可使南面。为什么开篇就谈这件事?南面,指代为政;使南面,就是做引领者。此章所讲,是一个人要成为大人、君子,就是成为一个有高境界的人。《论语》全书,如果概括为一句,用辜鸿铭先生的话说,就是“君子之学”。要成为君子,成为担当者,成为引领者,就应可使南面。
疑古思潮盛行时期,很多人怀疑《论语》的真实性,认为《论语》各篇是孔子以后的人在240多年里陆陆续续加进去的注。中国人的疑古思潮影响到海外,海外不少学人步中国学者后尘,有人有过之而无不及。例如美国白牧之、白妙之夫妇说《论语》只有第四篇的前十六章尚属可信,其他都靠不住。如若《论语》只有《里仁》篇的前十六章靠得住,其···
《八佾》篇也是这样。《八佾》是《论语》中的一篇,是《论语》中的第三篇,位于《为政》之后、《里仁》之前。我们之前思考《论语》整部书,会想到不少相关问题,例如《论语》的编者是谁,他为什么这样编纂《论语》?面对浩瀚的孔子遗说,《论语》编者是怎样选编的?他是随意堆砌还是用心编排的?
大家都很熟悉《孔子家语·弟子行》中的那个重要记载,即卫将军文子的那句概括:“孔子之施教也,先之以诗书,而道之以孝悌,说之以仁义,观之以礼乐,然后成之以文德。”大家可以把这个记载与《为政》篇比较,看看是否有某种程度上的暗合。我的意思是说,孔子施教,目标是“成之以文德”,培养治国理政的人才。只有为政以德,才能像北辰那···
2022年4月26日晚上19点,厦门大学人文大讲坛第114讲、朱子学与中国文化系列讲座第57讲在线上准时开讲。本次讲座的题目是《从公羊学视野看中华文明之赓续不已》,主讲人是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兼任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中国哲学教研室主任郭晓东教授。主持人为厦门大学哲学系朱人求教授,评议人为西安交通大学哲学系刘俊···
董子讲坛是由衡水学院董子学院、学报编辑部、团委和宣传部联合推出的高端学术讲坛。它依托董子文化,旨在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董子讲坛得到了国内外众多知名学者的关注和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