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林 著《礼乐中国(签名版)》出版

《礼乐中国》是一部兼具学术性与普及性的中华礼乐传统文化通俗读物。全书由《儒家礼乐文化与中华文明之道》《礼乐皆得,谓之有德》《礼乐双修》《礼乐兴邦》等部分组成。其中,《礼乐双修》《礼乐兴邦》等章下分为礼乐格言、注释、今译、析义、礼乐故事等几大板块。

踪凡 景晶 何妍 著《四库提要选注(经部卷)》出版

本书精选《四库提要·经部》23篇,详加校注与评析。搜罗每篇提要的浙本、殿本、荟要本、文渊阁本、文溯阁本、文津阁本、稿本、初目本、《四库全书简明目录》等,选择最详之本为底本进行校勘、注释、评析,其他版本则附录于后,力图揭示四库馆臣对某一文献的学术判断与论学旨趣,为经学研究和四库学研究提供参考。

张善文 撰《周易辞典(修订版)》出版

《周易辞典》共收词目四千余条。包括易学常识、易派易例、经传要语、易辞衍用、治易名家、易学要籍、别类参列等七类。卷首刊有诸家重要易图、易表二十九幅,每幅图表后附简要说明,均正文条目所涉及者。正文则详列易学相关词条,并进行详细考索、解析。

王国维 撰《古本竹书纪年辑校 今本竹书纪年疏证》出版暨序言

《竹书纪年》是春秋时期晋国史官和战国时期魏国史官所作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共十三篇,叙述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的历史,按年编次。周平王东迁后用晋国纪年,三家分晋后用魏国纪年,至魏襄王二十年为止。嘉庆年间,朱右曾辑录考证,编成《汲冢纪年存真》,是为古本竹书纪年。王国维在这个基础上,再辑成《古本竹书纪年辑校》。王国···

李峻岭 著《从荀子到董仲舒——儒学一尊的历史嬗变研究》出版

荀子上继孔孟之学,下启两汉儒学,在思想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却处于毁誉参半的境地,原因有二:一、荀子的两大弟子韩非、李斯为法家代表人物;二、荀子礼法并重的思想贯彻到实际中似乎与法家相去不远。但荀子与韩、李的学说有着本质的不同:第一,“道”不相同;第二,对“法”的理解和应用不同;第三,对“霸道”的理解不同。汉代经学兴盛皆···

杨肇中 著《历史观照中的经世儒学》出版

书稿着重从思想史的角度,论析儒家思想及其现代价值的问题,分为上、下两编。上编部分,以中国近世(近代)历史进程中的朱熹、阳明、李贽、黄道周、夫之、章学诚、康有为、严复等精英人物思想与是时社会变迁的双向互动来展开儒学思想史的追索,并提出以“道公共性”来概括儒家公共精神特质的论说;下编部分,主要围绕“儒家‘仁’观念之现···

王曰美 教授《中国儒学与韩国社会》出版暨序言

作为明朝藩属国、统治朝鲜半岛五百多年的李氏朝鲜王朝(1392~1910年)定儒教为国教,使得朝鲜性理学对韩国的影响至深至远,韩国因此也成为东亚儒教文化圈中践行儒家文化最好的国度,是世界上公认的“儒学样板国家”,“儒家文化国家的活化石”,在儒家文化继承与弘扬的某些方面远远地走在了我们的前面。

陈鸿森 著《汉唐经学研究》出版

本书《汉唐经学研究》收录陈鸿森先生有关汉唐经学及经学史研究的论文12篇。内容涉及汉唐时期的经学、古代史和古典文献的研究,包括《“高宗谅阴”考》《〈子夏易传〉考辨》《隋志所载刘先生〈尚书义〉作者考》《〈禹贡〉注疏校议》《汉长孙氏〈孝经〉有〈闺门章〉说辨惑》《唐玄宗〈孝经序〉“举六家之异同”释疑》《梁沈旋〈尔雅集注〉考···

郭万金主编《东亚诗经汇函》出版

全书以《诗经》的传、讲、疏、注等研究文献为对象,广泛搜集东亚地区中国、朝鲜半岛和日本各大小图书馆以及公私藏家所藏优善之版本,经仔细甄别,选出《诗经》研究文献261种,据此建立《诗经》基本文献库。

黄德宽 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壹)》出版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壹)》收录长篇战国竹书《五纪》。该篇凡130简,全篇内容基本完整,总字数近4500字,是前所未见的先秦佚籍,篇幅巨大,可称出土简牍之最。《五纪》借托后帝之口,以五纪(日、月、星、辰、岁)、五算为中心,确立了天地万物的常规、法度。《五纪》将星辰历象与礼、义、爱、仁、忠五种德行,天神地祇所司所掌···

林安梧 著《当儒家走进民主社会:林安梧论公民儒学》出版

林安梧教授于本书提出的「公民儒学」,可以说为当代儒学的未来提供了新的向度,目的在于将儒学融入现代公民的日常生活中,是儒学在民主社会的新形态。公民儒学所谓的「公民」,不仅具有法律上的意义,也有伦理学上的意蕴,略同于儒家的理想人格「君子」。公民儒学理论关注的核心,不只是传统儒家说的修身养性,而是将「社会正义」与「···

【林安梧】儒家还有戏吗?──《当儒家走进民主社会:林安梧论公民儒学》自序

我这三十多年来的思考,其中一个向度,极力在探索儒家如何挣脱出专制的传统,如何在现代社会诞生公民儒学。《当儒家走进民主社会:林安梧论公民儒学》关键字词是:儒家、民主、社会、公民,最重要的动词是「走进」,是:儒家走进了民主社会,必然要开启公民儒学。公民儒学是儒家走进民主社会,创造性的转化与创新性的发展。

八卷砥砺之作《冯达文文集》出版,梳理中国哲学文化基因

12月13日上午,“做中国哲学”研讨会暨《冯达文文集》发布会召开,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山东大学等国内诸多知名院校的教授和中山大学哲学系师生、系友齐聚一堂,探讨中国哲学,共贺“我们的冯老师”文集出版。

温海明 著《新古本周易参同契明意》出版

有“万古丹经王”之称的《周易参同契》是中国古代道术哲学的核心经典。《新古本周易参同契明意》致力于将《周易参同契》核心的“通神之意”哲学思想在中西比较哲学对话的境遇当中实现当代哲学话语转型,揭示中国古代身心哲学智慧对于世界的意义,帮助人们理解中国新道学对于世界哲学、思想和文化的重大贡献。

宋立林 著《孔门后学与儒学的早期诠释研究》出版暨序言、后记

以孔门后学为代表的先秦早期儒学正是这一阐释、诠释历程的开端,也是孔子思想得到第一次深化的阶段。孔门后学构成了早期儒学在孔子之后的第一次诠释主体。

宋立林主编《洙泗》第二辑“ 梁漱溟与孔学重光”出版暨后记

从梁漱溟先生切入了解近现代中国,是一个非常好的路径;由梁漱溟先生认识儒学和中国文化也是不错的选择。“追随梁漱溟”而思考,将是一个长期的时代课题。2017年5月举行曲阜师范大学举办第一次洙泗论坛即以“梁漱溟与孔学重光——追随梁漱溟”为主题,本书乃此次论坛的论文的结集。

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潘岳 著《中西文明根性比较》出版

“不同文明、制度、道路的多样性及交流互鉴可以为人类社会进步提供强大动力。”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和西方又一次站在了解彼此的十字路口。潘岳同志截取中西文明发展史上的“战国与希腊”“秦汉与罗马”“五胡入华与蛮族入侵”三个历史时期,从文明、政制、民族角度,对中西文明根性进行了剖析和比较,勾画历史的脉络,起底文化的基因,···

王长华 著《孔子答客问》出版

本书是一部社科专著,在充分占有史料并严谨辨析论证的基础上,以活泼生动的“问答”文体,请出两千五百年前的孔子“现身”解惑答疑,从而系统全面地呈现这位伟大先哲的生命历程和思想脉络。

李萍 著《天地融入一茶汤——中华茶道中的儒学精神》出版

中华茶道与儒学存在高度的契合。儒学的要义是尽心、知性、知天,中华茶道所包含的尊重生命、精行俭德、顺从自然等思想要素分别对应的正是儒学上述三个主体内容。本书稿通过心性论、认识论、修养论、交往论、境界论这五个方面具体阐述儒学与茶道融汇交织的表现形态。

刘彤彤 著 《中国古典园林的儒学基因》出版

《中国古典园林的儒学基因》主要从不同角度讲述儒学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并论述了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与建造方面与中国儒学不可分割的关系,理清了关于园林现象、庄老之说与儒学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国古典园林的儒学基因》对研究中国古典园林山水理论的人来说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