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这是古代多数士人的梦想,陈献章亦莫能外。成化二年(1466年)秋天,在朋友的鼓励和推荐下,三十九岁的他再度离乡,赴京赶考。而这次他曾因诗一夜成名,博得士人赞誉和追随,成为其有生以来少有的辉煌之时。
正德十三年(1518),王阳明平定了困扰明廷多年的南赣八府一州“流民之乱”,并提出了“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的至理名言。为了破“心中贼”,王阳明于军政之余讲学赣州,四方弟子云集,盛名远播。两年后(1520),王阳明又戡平宁王之乱,但却反遭朝中“小人”构陷,王阳明于是离开权力漩涡,再次回到赣州,与诸弟子数次游览位于赣州城西的···
我们在研究儒学史的时候,往往会忽略前孔子时代的重要人物,忽略了儒家思想乃是有着深远的思想渊源的。研究儒家思想的渊源,我们不仅要重视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古代圣王,对于贤人大夫等也应予以更大的关注。比如柳下惠,这位春秋时代的贤人就受到了孔子、孟子等原始儒家的很大肯定,对儒家思想体系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王阳明的黔中弟子中,有一位“得文成之和,并擅词章”“承良知之派以开黔学”的著名弟子,他因传播阳明心学之功,被钱德洪记入《王阳明年谱》一书中。他就是黔中王门的重要代表人物——陈文学。
孙应鳌(1527—1584),字山甫,号淮海,明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诗人。贵州清平卫(今凯里)人,先祖原籍南直隶如皋。1553年癸丑科进士,选庶吉士,后官至工部尚书。卒后列孔庙乡贤祠,谥文恭。万历名臣郭子章撰联语赞之曰:“讲幄近龙颜,祭酒名高北斗;征车驰凤诰,尚书望重东山。”
儒家往往认为,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因为有德有位,故而能够很好地“行儒家之道”,但是到了孔孟那里,往往是有德而无位,只能“传儒家之道”,而按照韩愈在《原道》里的说法,孔孟之后,连“传儒家之道”也陷入了困境。从一定意义上来看,宋明理学家十分在意韩愈的这一说法,纷纷以“传儒家之道”作为自己的学术理想。
王阳明一生的政治经历,是他不同于古代许多书斋里的哲学家之处,也是后世学者钦慕阳明而值得大书一笔的地方。关于王阳明的事功,后人多有评述。清代儒者毛奇龄曾说:“故尧舜相禅,全在事功。
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自幼跟随父兄读书,七岁读毕十三经,十四岁中秀才、列衡州之冠;青年时期积极奔走于南明王朝参加反清斗争,更名易装,流亡异乡;晚年隐居于衡阳县曲兰镇石船山下,著书立说,自称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称船山先生。1908年,被其后世传人光绪帝下旨入祀孔庙,正式位列圣贤。
鲁在儒家经典及其解释体系中具有特殊地位。《左传》记载鲁昭公二年,晋国韩宣子(韩起,晋国六卿之一)在鲁国看到《易象》与《鲁春秋》二书,感叹“周礼尽在鲁矣”。
朱熹是南宋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和大学者,后人称其学术“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格物致知”是朱熹思想中最重要的部分,贯穿于朱熹政治思想、学术成就、讲学与教育实践的始终。朱子的“学习精神”对当代的通识教育和终身教育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德字在甲骨文中字形是“彳”(chì)加上“直”。“彳”(chì)在古文字中多表示“行走”之义;而“直”字是眼睛上面有一条直线,表示目光看得很正。到了西周的金文,在直的下面又加了一颗“心”,说明古人对“德”的基本要求就是“行正,目正,心正”。
在如今苏州文庙的明伦堂前,陈列着一块赭色巨石,状如船帆,上面刻有“廉石”两个大字,该石的主人是三国时期东吴大臣陆绩。南宋范成大撰写的《吴郡志》中记载,“廉石”亦称“郁林石”,取自广西郁林。那么,陆绩为何会收藏这样一块其貌不扬的巨石?又为何不远千里将其从郁林运到苏州呢?事情还要从陆绩出任郁林太守说起。
乾道八年(1172)吕祖谦任秘书省正字。这年科举开考,吕祖谦点检试卷,读到陆九渊的卷子大加赞赏。陆九渊高中之后,吕祖谦还特地去看望陆九渊,两人由此相识。
每读《汉书·扬雄传》,常折服于扬雄波澜不惊的人生智慧。他以玄默淡泊的态度投身于学术著述和文学创作,构筑完美自足的精神世界,在熠熠生辉的中华文明长河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唐朝初年,秦王府学士、孔子第三十二代孙孔颖达,继承并发展传统儒学,统一儒家经学不同风格流派,成为一代鸿儒巨匠。
绍兴三十一年(1161)完颜亮再次侵宋,宋高宗想起了因为反对和议而被他罢黜二十余年的主战派大臣张浚,命其以观文殿大学士出判潭州(湖南长沙)。
顾炎武是纯粹的儒生,他和道家、佛家没有牵扯。
曾有历史学家称赞东汉士风优美,究其原因,与东汉社会推崇儒学经典有密切关系。东汉诞生了许多著名经学家,他们留下的对经典的注释,有的一直影响到现在。
北宋大观元年(1107年),七十五岁的小程子伊川先生在家中过世。伊川先生是当时有名的大儒,他姓程名颐,字正叔,是理学传统中的「北宋五子」之一,同其兄长程颢并称「二程」。他曾经为哲宗皇帝主讲经筵,算是当过皇帝的老师。
清儒熊赐履所撰《学统》力图辨章学统,揭橥异端,其将学统厘为五类:正统、翼统、附统、杂统和异统。而荀子列为杂统第一。其所列之学虽为儒学,然而熊氏将荀子的定位沿着宋儒的方向进一步推远,相当于杂家之流。学统之“学”可区分为几个层面。一是以学派划分为基准的,可以谓之道统。当然在道统之中,荀子之意义也相当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