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哲】书院晨课:孔子的一生

栏目:往圣先贤
发布时间:2023-11-14 20:27:02
标签:

书院晨课:孔子的一生

作者:冯哲

来源:“四海孔子书院”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四年岁次癸卯十月初二日丙子

          耶稣2023年11月14日

 

编者按:

 

上周,冯哲院长在论语堂给蒙学部的孩子讲授儒学,其中一堂课为《孔子的生平》。冯院长曾经不止一次向书院师生讲述孔子的生平事迹,每次讲解,师生都会对孔子的理解更进一步。不仅如此,书院还曾经组织全校师生,在台湾三一寰宇文化协会执行长、书院导师杨庆亮先生的指导下,创作礼乐剧《礼乐春秋》《行教天下》,用艺术的形式,将孔子曲折而伟大的一生演绎出来。冯院长说,孔子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导师,书院办学近二十年来,致力于继承传播发扬儒学,就是希望孔子在现代中国人的心中再次站立起来,让儒家所倡导的价值观重新成为国人的普世价值,并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培养一批文化上的义勇军和现代士君子,让中华文化代代传扬,爝火不息。

 

书院晨课:孔子的一生

——冯哲院长在论语堂给学生们的讲课实录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论语》当中有一段话是孔子自己评价自己的一生,按不同的年龄阶段,对每个阶段都做了评价和总结:“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三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去世了。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是鲁国的一位士大夫,大力士,力气爆棚,曾经在一次鲁国和别的国家打仗的过程中,鲁国军队向敌国城池攻击之时,敌国想要把城门放下来,困住鲁国的将士,最后叔梁纥把城门托起来,让将士们可以从城门里撤出来,救了很多人。孔子十七岁的时候,他也遇上了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他的母亲颜徵在去世了。孔子十九岁的时候娶妻,因为孔子的祖上是宋国的贵族,为了能够经常回到故国祭祖,孔子娶了一位宋国的女子为妻,叫亓官氏。

 

 

 

(冯院长在给孩子们上课)

 

孔子二十岁的时候找了一份工作。当了一个小官,先是在季氏的一个仓库里当了一个仓库管理员,名为委吏,管理后勤工作,第二年孔子二十一岁的时候,又做乘田吏,这是一个管理牛羊等牲畜的小官。我们看,孔子从这样两个基层的官职做起,先管仓库,再管牛羊,在这一过程中他对自己有了比较清晰的认知,他发现自己有管理方面的才能。儒家就是这样,他是要管理天下国家的,国家的事务怎么安排,天下的秩序如何安定,这些都是儒家的读书人考虑的内容。孔子是从这些基层的琐碎的工作做起,积累管理经验,慢慢地他可以管理更大范围的事务。

 

 

 

(四海孔子书院《行教天下》剧照,下同)

 

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孔子二十七岁的时候开始收学生,也就是收徒设教。在孔子之前,只有贵族才能接受诗书礼乐方面的教育,因为这些教育的内容也是培养一个人具备管理国家的才能。孔子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他秉持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使得平民子弟也可以接受以前只有贵族才能接受的诗书礼乐方面的教育。用现代的话来说,孔子为平民子弟打开了阶层向上流动的机会,改变了很多寒门子弟的命运。《论语》上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有的解释是说只要学生送我十条干肉,我没有不教他的,其实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只要一个人能自己整理自己,穿戴整齐,打理好自己的事情,来虚心向我求教,我没有不教育他的。

 

孔子三十岁那年,齐景公来到鲁国,因为孔子办学卓有成效,名声很大,加之孔子对诗书礼乐尤其是古代官制素有研究,他对孔子可谓是久仰大名,就约见了孔子,讨论秦穆公称霸的问题。这是孔子第一次有机会和诸侯国国君面谈,从此他的视野和格局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他开始结交到像齐景公这样身份尊贵,地位尊崇的诸侯国国君这样的人物。三十五岁的时候,鲁国发生内乱,孔子到齐国,齐景公欲重用孔子,晏婴向齐景公进谏不能重用孔子。晏婴说,齐国的士人有谁的学问比孔子大的吗?有谁的弟子比孔子的弟子多而且有如此贤能吗?他如果在齐国当大臣,一旦势力发展壮大,他如果想谋反,有谁能阻止他呢?这样齐国就危险了。齐景公一听这话就跟孔子说我老了,不能重用你了。孔子就离开了齐国。

 

抑制三桓,堕三都

 

孔子主张礼乐治国,他回到鲁国后,退而修诗书礼乐。当时孔子的名气越来越大,不仅是鲁国,有很多来自各国的留学生都来到鲁国向孔子求学,请教,如来自卫国的子贡等。五十二岁那年,孔子做了鲁国的大司寇,推行改革,反对三家大夫向人民征收重税,孔子曾说“苛政猛于虎”,季氏,孟孙氏,叔孙氏三家大夫对人民征收各种苛捐杂税,臣强君弱,孔子决定“堕三都”,把三家大夫筑的过高的城墙毁掉,以遏制三家大夫的势力,扭转君强臣弱的局面,使鲁国真正富强起来。这时鲁国的邻国齐国的君臣感到,再任由孔子在鲁国推行改革下去,势必造成鲁国国富民强的局面,这是齐国不愿意看到的,因此齐国君臣设计,送给鲁国国君和大臣很多金银珠宝,美女,战马,从此,鲁国国君和大臣贪图享乐,不理朝政。孔子看到这一情况,不得不在五十五岁的时候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

 

 

 

泰山其颓乎,梁木其摧乎,哲人其萎乎

 

孔子去过卫国、齐国、楚国、陈国、蔡国等地,其中的情况时好时坏,甚至一度在陈蔡绝粮。孔子在卫国很受卫灵公的欢迎,卫灵公曾经问阵于孔子,卫灵公希望孔子帮助他攻城掠地,快速侵吞别的国家,这不是孔子愿意看到的。孔子一贯主张用礼乐、文教来治理国家,因此孔子说:“笾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孔子第二天就离开了卫国。

 

孔子六十八岁的时候回到了鲁国。六十九岁的时候,孔子的唯一的儿子孔鲤去世了。孔鲤,字伯鱼,孔鲤出生的时候,鲁国的国君派人给孔子送了一尾鲤鱼,表示庆贺。孔子为了“荣君之贶”(纪念国君赐礼之意),给新出生的孩子取名孔鲤,字伯鱼。孔子七十一岁的时候,他最心爱的弟子颜回不幸生病去世了,年仅四十一岁,英年早逝,孔子悲痛不已,说:“天丧予,天丧予!”是老天要我的命啊!是老天要我的命啊!后来弟子问孔子谁好学,孔子说:“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孔子七十二岁的时候,子路被杀,死于卫国的内乱。七十三岁的时候,孔子去世。

 

 

 

(四海孔子书院《礼乐春秋》剧照,下同)

 

孔子去世前几天,师生心灵相通,在国外经商的子贡来看望他。孔子倚在中堂的门口的门框上,唱了一首歌:“泰山其颓乎,梁木其摧乎,哲人其萎乎!”看到子贡来了,孔子跟他说:“赐,汝来何其晚也?”“子贡啊!你为什么来得这么晚呢?”

 

弟子为孔子守丧,编纂《论语》

 

孔子七十三岁去世,生前子贡陪着他。弟子们闻讯,从各个国家回到鲁国,回到孔子身边,在鲁国曲阜城北的一个地方,把孔子安葬了。孔子的后人,去世之后也埋葬到这里,形成了一个大的林子,被称为孔林。孔子的弟子为孔子守丧三年,而子贡一共为老师守丧六年。今天我们去曲阜的孔林,会看到孔子墓碑的旁边有三间小草屋,前面有一块碑,写着“子贡庐墓处”,这就是当年子贡为孔子守丧时住的地方。子贡有高尚的品德和巨大的财富,守丧期满,他把师兄弟们邀请到一块,商议为老师孔子出一本纪念文集,把孔子生前的言论和行谊整理成书,按照次第,编辑成了一本《论语》。主其事者为曾子和有子,他们被聘为先师孔子纪念文集学术委员会主任,出资人是子贡。子贡也向各国宣传老师的思想,为此不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推动这件事的进展。在子贡的大力宣传下,孔子的名气越来越大,以至于后世的史官司马迁感慨,孔子因为有了子贡的宣传而声名益彰。

 

 

 

(冯院长在给孩子们上课)

 

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

 

我们回顾孔子的一生,他六岁的时候就展现出喜爱学习的天赋,“常陈俎豆,设礼容”。别的小朋友在玩过家家,捉迷藏,丢沙包的时候,孔子已开始对礼乐产生了兴趣。他常常模仿祭祀时的样子去准备祭品,展现出参加祭祀典礼之人的虔诚恭敬。

 

孔子年纪很大的时候感慨:“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他一生致力于恢复周公和周文王开创的礼乐之治,为此奔波了一生。周游列国时,他曾自嘲“累累若丧家之犬”。陈蔡绝粮时,他也几乎对自己的理想产生过动摇,他问他的弟子,我想推广礼乐之道,为何世人没人采纳我的看法呢?有弟子劝他说,也许是我们太坚持己见,应该适当妥协一下,有弟子回答也许是您的主张脱离实际,可否降低一下标准。当然孔子最心爱的弟子颜回回答:“您的道不容于世,这是因为当政的诸侯国国君没有眼光,不被采纳又如何呢?您的正确主张不被采纳才显示出您的君子风度。”孔子开心地笑了,对颜回说:“真希望你发财呀,这样我可以当你的管家。”(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於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後见君子!夫道之不脩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脩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後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斯文在兹,爝火不息

 

孔子在诸侯林立,弱肉强食,礼崩乐坏,天下无道之时,仍然坚信人心良善,效法先王制礼作乐的精神,以“斯文在兹”的自信和勇气勇敢地承担起了再造斯文,复兴礼乐的天命。因此他面对困难不害怕,面对绝境不绝望,他坚信除非天灭斯文,让这个世间一直野蛮下去,否则他是不能死的,也是不会死的,因为这是上天重建斯文,重兴礼乐的需要。

 

 

 

孔子回到鲁国后,退而修诗书定礼乐,删述六经,从一千六百多首前代诗歌中精心整理出三百零五首,编为《诗经》。自孔子删诗书,定礼乐,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有了可供学习的经典范本,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心灵有了依归,中华民族有了精神的主轴,孔子被誉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导师,这句评价确实很公允。孔子奠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谱系,明晰了中华道统的渊源所自。

 

孔子“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从小出身寒门,他自称“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孔子从小就学习做很多很多的事情,以此体察天下的人心,他每个年龄阶段都取得了应有的成就,确实是一个自生民以来未曾有过的伟大人物,我们真的很有必要了解孔子的一生。

 

 

 

我们读孔子的书,要把它读活了,要了解夫子一生的经历,夫子之志,夫子之教,夫子如何教弟子。同时对于孔门弟子,如四科十哲(“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意为“孔子的弟子们各有所长。德行好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善于辞令的有:宰我、子贡。能办理政事的有:冉有、季路。熟悉古代文献的有:子游、子夏。”)等也要比较深刻地了解。再来,自夫子以来至于今天的儒学经典人物,如宋代的朱熹先生,明代的王阳明先生,我们也要了解他们的人生历程和学术贡献。我们对此了解得越深,我们看人看世界的眼光就会越长远,越能够准确地识人,改善这个世界,这个很重要。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