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学、礼乐与古典美学 ——第九届中国经学国际研讨会暨第五届礼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致辞与主题报告纪要

栏目:会议讲座
发布时间:2023-11-14 20:23:43
标签:

“经学、礼乐与古典美学

——第九届中国经学国际研讨会暨第五届礼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致辞与主题报告纪要

来源:“经学评论”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四年岁次癸卯十月初二日丙子

          耶稣2023年11月14日

 

 

 

2023年11月4日,由清华大学中国经学研究院、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中国协同创新中心、嘉礼堂联合举办的“经学、礼乐与古典美学——第九届中国经学国际研讨会暨第五届礼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开幕。

 

 

 

开幕式现场

 

开 幕 式 致 辞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群副馆长连冕教授主持了本场开幕式,欢迎各位学者的到来,这是中国美术学院第二次承办经学年会。

 

 

 

连冕教授

 

首先由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金一斌教授致辞。“中国经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走过了18年,“礼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自创办以来至今已12年。因为疫情的影响,这个会议时隔四年重开,诸位专家学者将带来累积多年的学术耕耘成果,必将是一个高质量的学术会议。如果说经学是中国古典学术的王冠,那么礼学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二者共构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华文明的内核。不了解中国经学、礼学,就不能真正了解中国文化、中国社会和中国人。如若不赓续经学、礼学的合理内核,那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也将流为一纸空言。本次学术会议的交流议题丰富精彩,有大量跨学科角度的研究,令人期待。经学和美学的展开,有利于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现代艺术学科教育的发展。九十五年来,中国美术学院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始终有着强烈的情怀。1928年中国美术学院建校之宗旨是“介绍西洋艺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新的时期,中国美术学院秉承强烈的“名校意识、自主意识”,在文化建设上有新担当、新作为,希望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重镇。

 

 

 

金一斌教授

 

接下来由中国美术学院客座教授,香港汉雅轩总监张颂仁先生致辞。张先生代表嘉礼堂欢迎来自各地的礼学和经学学者齐聚象山,对远道而来的学者们表示感谢。2012年嘉礼堂和清华大学、香港大学联合举办了第一届国际礼学会议,该会议长期以来配合清华礼学研究中心和中国美术学院,共同关心儒学在当今社会如何落实这一命题,士君子的修养该如何激励今天的学者。当前,经学研究揭示了许多新视角,但同时也暴露出前所未有的文明断层危机。儒学与美学在今日应已到了能够融合的时刻,特别是礼学可以给艺术这门新学科补充华夏传统的学养,对于艺术,礼学的重要启示在于礼学是广义的造型之学,从仪礼的肢体造型、人际的容礼造型、礼器的器物造型到周礼的政治制度和天下结构的社会造型,对艺术这门学科富有启发意义。艺术作为一个新兴学科,进入华夏学制仅有100年。中国美术学院将于下周庆祝创校95周年纪念。在过去的近30年里,中国艺术积极参与全球艺术交流,而国际艺术交流也逐渐成为世界文明交流中最平等的一个艺术平台。现代学科体系中的礼学应用,使得艺术成为实现礼学现代转变的便捷途径。期待在美术学院举行的此次经学礼学国际会议能够进一步梳理出华夏文明的造型学和感知学的时代意义。

 

 

 

张颂仁先生

 

最后,清华大学中国经学研究院副院长陈壁生教授受彭林教授委托作开幕致辞。2019年在岳麓书院举办了第八届中国经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如今四年过去了,终于见到了两岸四地的朋友,但不变的是大家的情谊。中国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经学研究的重新开展引起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普遍关注。这一学术现象的背后,是中国学术界对古今中西格局的重新调整,即从以往把中国理解为历史,到现在还原中西文明的对等地位。而要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文明、更深入地学习西方文化,经学便成为最核心的问题。在过去的近二十年间,经学研究各个领域的推进,推动了中国学术的自主性建设。在文献研究上,一批经部文献的校勘与整理,极大地方便了当代人的阅读和研究;在单经的通史研究与断代研究上,几乎每年都有大量的学位论文和专著;在具体的经学人物、经学问题研究上,许多领域得到了突破性进展,例如丧服研究、郑玄研究等等,深化了中国学术对中国文明、中国传统经典的理解,经学国际年会的举办也代表和体现了中国经学当代复兴的进程。经学本就是一门守先待后的学问,不会受到时局变化、疫情去来的影响。但是,经学也是一种需要切磋琢磨、彼此激励的学问,惟有古老而常新的学问,能够使我们超越地域、学科、领域的分界与隔阂,关联在一起。

 

 

 

陈壁生教授

 

开 幕 主 题 报 告

 

接下来,由北京大学的吴飞教授主持开幕式的主题报告,一共五位教授分享了近期的经学和礼学研究成果。

 

 

 

吴飞教授

 

澳门大学的邓国光教授报告了论文《吴澄<仪礼正经>初识:张尔岐<仪礼郑注句读>征述探隅》,张尔岐《仪礼郑注句读》借鉴了元儒吴澄,但是未有学者明确指出张尔岐所借鉴的是吴澄的哪本书。题名吴澄的《三礼考注》曾经被指为伪书,《三礼考注》中的《仪礼正经》也连带不受经学研究的重视。邓教授就张尔岐《仪礼郑注句读》仪节序列以及文本校订两个方面,追踪张尔岐征述《仪礼正经》的大概与事实,证明了张尔岐《仪礼郑注句读》参考的是吴澄《三礼考注·仪礼正经》。张尔岐《仪礼郑注句读》及有关“礼节”问题是现代礼学的关注重心,邓教授强调我们对元儒吴澄应当有重新的认识与正视。

 

 

 

邓国光教授

 

同济大学的张文江教授宣讲了论文《试论锺泰著作的结构——兼述二十一世纪中华学术的进路》,先介绍了钟泰的生平和著作结构,钟泰一生不同时期由四部代表作构成:《中国哲学史》、《国学概论》、《庄子发微》、《春秋正言断辞三传参》。钟泰精通庄子和荀子等诸子学说,归宗六经,尤其精于《易》,贯通《春秋》,同时下贯宋明理学,保存了向未来延续的可能,比如钟泰《中国哲学史》《国学概论》一纵一横完成了一个整体,都是与同时代学者同名而内容取向有所不同的著作。此外,钟泰与太谷学派有深刻关联。作为太谷学派黄葆年的嫡传高足,钟泰一生从事于文教事业,化宗教为学术,化秘密为公开,汇入中华文明的思想主流,为中国的近代乃至现代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张文江教授

 

河南师范大学的吕友仁教授报告了论文《建议教育部赋予经学学科地位,是时候了!》,吕老师首先谈了自己对经学的认识,五十岁之前不太关注经学,五十岁之后开始进入经学,并且不是自觉地进入,而是被拉入经学文献的整理工作中。自蔡元培废除经学科,一个多世纪以来期盼赋予经学学科地位的呼声不断,前有马一浮、顾颉刚等先生,近年有彭林教授先后三次呼吁恢复经学的学科地位。如今来看也有四条理由值得思考:首先,孔子对当今世界有巨大影响;其次,习总书记对经学的高度重视与科学定位;再次,古今学者对经学是史学的指导思想的剀切论述;最后,废止经学百年给二十四史研究带来的负面影响。既有正面经验,也有反面教训,由此应当尽快赋予经学学科地位。

 

 

 

吕友仁教授

 

浙江大学的虞万里教授宣读了论文《汉代经师隶定与训读的一个侧面——<尧典>“光被四表”与“横被四表”文本解析》,指出汉代中期经师根据古文形体比较、方音音读近似、上下文义通顺等因素形成特殊的“汉读”,主观认识和客观变异的交织造成了一定歧解和譌误,《尚书·尧典》中的“光被四表”一词,郑玄解“光”爲“光耀”,即此一例。清儒自戴震揭示出“光”与“横”、“桄”的关系,开启了“光被四表”、“横被四表”和 “桄被四表”以及“广被四表”一组异文间长达一个多世纪的讨论,成爲清代分析经籍异文最典型的事例。虞教授剖析了汉代经师在辨识、隶定、训读时産生譌误的原因,揭示出一条经师在传授经典过程中形成今古文文本的途径,让我们可以从中窥见经师师说形成过程的一个侧面。

 

 

 

虞万里教授

 

复旦大学的谢遐龄教授宣讲了论文《辨天》,首先强调了哲学作为外来学科,在研究中国学术时容易产生误解,哲学研究入手造成五经研究的割裂问题需要揭示出来。国家治理的最高原则是“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天无疑是最重要的槪念之一,无论宗教意义还是哲学意义,都须置于首列,更是中华民族信仰所在。然而,天的意义至今未得到足够重视。重视上天信仰的人往往会称天爲吾华“至上神”,直接以西方宗教视角认知吾华信仰。谢教授强调天确实至上,但不是神。天和帝的区分尤其值得重视,二者是体和用的关系。此外,天帝和人帝的关系也需要区分,汉代祭祀活动中的太一和五帝问题值得研究。前辈学者或有主张天有人格性、有意志或者超越性,这一类看法都没有脱离西方宗教的视角。

 

 

 

谢遐龄教授

 

集 体 合 影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