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旭东】莫伤了朱熹的“心” ——评谢晓东《必也正名:朱熹的性心论》一文

谢晓东教授的《必也正名:朱熹的性心论》一文,虽然篇幅不长,却是企图心满满之作。文章称,长期以来,人们使用朱熹的心性论这样的名目实际上是一个错误,正确的写法应该是性心论。

【方旭东】从后果论看儒墨会通的一个可能

通常,墨家被看作功利主义,儒家则被认为反对功利主义。本文提出,儒家虽然不是墨家的那种功利主义,但就其强调后果作为判断行为是否善的依据这一点而言,儒家与墨家都可以说是后果论。通过对孔子、孟子经典文本的分析,本文揭示,儒家与墨家在义利观上相同之处远远超过人们想当然所以为的不同。儒家跟墨家一样,都欣赏“深谋远虑的功···

【方旭东】“远者来”:关于外来移民问题的儒家智慧

移民是重要的人口地理现象和社会现象。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进入中国的国际移民也日益增多。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对外来移民的接受显得十分保守。无论是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化,还是对未来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来说,这个局面都亟待突破,而首先需要解决的则是对外来移民的认识问题。古典儒家处理外来移民的智慧值得借鉴···

【方旭东】“五伦”并不排斥契约——读范瑞平教授〈大疫当前:诉诸儒家文明的伦理资源···

范教授强调儒家不以契约关系理解家人关系乃至五伦,可能是出于对契约的某种成见,这种成见以为,凡说到“契约”,就是西方功利主义所讲的那种带有很强的物质利益交换意图的契约。儒家固然没有这种强烈的功利意图,但也并非毫无平等互利的契约意识。

【方旭东】当朱子遇到传教士——从利玛窦的改编看朱子的“理有偏全”说

明末来华传教士利玛窦基于自身对“理”与“人性”的认识,在评述《孟子》“生之谓性”章的哲学意涵时,将朱子的“理有偏全”说改编成了“性之偏正”说。虽然朱子在不同时期对于人物性同异问题的看法有所变化,但自始至终,人与物禀理有偏全之不同,这一点从来就没有改变过。朱子的“理有偏全”说始终在多少而不是结构的意义上理解人、物之理的不同···

【方旭东】儒家对人工智能伦理的一个可能贡献——经由博斯特罗姆而思

博斯特罗姆关于“工具趋同论”以及人工智能设计的“恶性失败”等理论具有深刻的洞见,为我们思考人工智能伦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起点。用博斯特罗姆的理论对最近的一个儒家机器人伦理版本进行检查,立刻就能发现后者存在的不足。在肯定博斯特罗姆的同时,本文也尝试用来自儒家经典《中庸》的“以人治人,改而止”命题去改善博斯特罗姆推荐的间···

【方旭东】上元醮与皇极——陆九渊《荆门军上元设厅皇极讲义》发微

道经当中“皇极”的词义,与《洪范》原文用法并无二致,仍是孔安国所解释的“大中”之意。具体到星宿体系,它用来指处于天庭中心地位的北极。河图洛书为北极的位置提供了直观说明。这一切可以解释何以陆九渊在本当设醮的上元之日要宣讲《洪范》皇极大义。

【方旭东】朱子学在琉球的落地生根——蔡温“攻气操心”工夫论辩证

蔡温是琉球儒学研究中绕不开的人物,但蔡温的儒学归属迄今尚无定论。本文在此前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蔡温的“攻气操心”工夫论看似与吕大临的“驱除”之法相似而有别于朱子,但就其强调应事接物、心为一身之主、明理、明义等要点来看,实则严守朱子家法。“攻气操心”工夫论的出现,标志着朱子学在琉球的落地生根。而由其与中国朱子学的张力,···

【方旭东】“天学”视野中的荀子——利玛窦对《王制篇》物种分类说的改造

《荀子·王制篇》关于物种分类的一段话,被明代来华传教士利玛窦引来支持其批判宋明理学万物一体说。仔细比照,可以发现,利玛窦对荀子原文做了一种改造,诸如:将“气”写作“形”,将“水火”写成“金石”,将“义”写成“灵才”,等等。这种改造典型地反映了中西思维的差异,为我们了解荀子在西学尤其是天主教神学视野中的镜像提供了一个典型范本。

【方旭东】孝心与孝行——从心灵哲学看李退溪的王阳明批判

李退溪对王阳明的批判,是朝鲜阳明学史上的重要事件。从心灵哲学看,王阳明与李退溪的观点分别代表了对行为主义的反对与辩护。

【方旭东】明体见用——《新儒学义理要诠》导言

新儒学不仅是一种形上学或心性理论,它同时也是一种社会政治理论。对个体而言,它不仅仅提供一套世界观以及精神修养方法,它还具体指导个体如何介入社会生活,它不仅帮助人在现世中安身立命,它还为人的死后世界指点迷津。

【方旭东】责备美德——《荀子》引出的问题

《荀子·强国篇》对“子发立功辞赏”一事做出批评,本文由此出发讨论对美德批评的合理性。本文首先重构了批评子发辞赏的论证,指出其中包含的道义论、后果论成份。随后,本文讨论可普遍性论证与后果论证的具体议项,指出其不相应性。最后则着重分析基于可普遍性论证对美德的批评,认为这种批评对美德而言是一种不合理的要求。

【方旭东】分析的儒学:不要做开历史倒车的儒家

近年来,儒学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华东师范大学方旭东教授以其“分析的儒学”而独树一帜。“分析的儒学”提出的背景是什么?其主要观点又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对方旭东教授做了一次访谈。以下是根据录音整理的记录,已经方教授审阅。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