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中国人文关键词之二十:大国崛起

栏目:散思随札
发布时间:2010-03-19 08:00:00
标签:
王达三

作者简介:王达三,男,西元一九七四年生,山东高唐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独立学者,现居北京。二〇〇四年与陈明等人创办儒学联合论坛网站,曾任总版主;二〇〇六年起,创办并主持中国儒教网暨儒教复兴论坛网站。二〇〇六年九月份起草并连署海内外五十四位学者发布《以孔子诞辰为教师节建议书》,二〇〇六年十二月份起草并连署十名青年博士生发布了《走出文化集体无意识,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我们对“耶诞节”问题的看法》,二〇〇九年四月份起草并连署五十多个儒家组织发布《须尊重历史,宜敬畏圣人——致电影《孔子》剧组人员公开函》,均引发强烈社会反响。

吹剑按:去年,我们推出“2005中国人文关键词”以后,得到了各界朋友的关注和好评,同道们也希望将此定制,每年都推出一辑,以发出“不同的声音”。故此,我们决定在每年岁终,择选出本年度发生的若干热点人文话题,特别邀请同道学友撰文评述,回顾去岁,以望来年。   

今年,我们择选了以下二十一个话题:电视剧《施琅大将军》(予沉),上海重写历史教科书(冼岩),鲁迅逝世70周年(石勇),孟母堂(张波),美国总统布什会见中国基督教家庭教会成员风波(陈勇),中韩申遗之争(谢泉峰),国学大师评选(赵晶),孔子标准像(谢泉峰),易中天(谢泉峰),李银河(石勇),赵丽华(思芬),女儿状告父亲婚外恋(石勇),教师节改期(冼岩),废除中医(东民),草根历史(谢泉峰),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简照霜),学部委员遴选(赵晶),七夕情人节(东民),于丹说《论语》(谢泉峰),大国崛起(王达三)、十博士生倡议抵制西方圣诞节(谢泉峰),汇辑曰“2006中国人文关键词”,由原道网(www.yuandao.com),孔子2000网(www.confucius2000.com),中国儒教网(www.zgrj.cn)联合发布。   
    
孔历2559年(西历2007)年1月1日   
    
目录   
    
2006中国人文关键词之一:电视剧《施琅大将军》   
2006中国人文关键词之二:上海重写历史教科书   
2006中国人文关健词之三:鲁讯逝世七十周年   
2006中国人文关键词之四:孟母堂   
2006中国人文关键词之五:美国总统布什会见中国基督教家庭教会成员风波   
2006中国人文关键词之六:中韩申遗之争   
2006中国人文关键词之七:国学大师评选   
2006中国人文关键词之八:孔子标准像   
2006中国人文关键词之九:易中天   
2006中国人文关健词之十:李银河   
2006中国人文关键词之十一:赵丽华   
2006中国人文关健词之十二:女儿状告父亲婚外恋   
2006中国人文关键词之十三:教师节改期   
2006中国人文关键词之十四:草根历史   
2006中国人文关键词之十五: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   
2006中国人文关键词之十六:学部委员遴选   
2006中国人文关键词之十七:废除中医   
2006中国人文关键词之十八:七夕情人节   
2006中国人文关键词之十九:于丹说《论语》   
2006中国人文关键词之二十:大国崛起   
2006中国人文关键词之二十一:十博士生倡议抵制西方圣诞节   

 


2006中国人文关键词之二十:大国崛起

作者:王达三
发布:原道网(www.yuandao.com),孔子2000网(www.confucius2000.com),中国儒教网(www.zgrj.cn)

在官方以“和谐世界”理念取代颇有争议的“和平崛起”理念之后不久,央视即令人意想不到地隆重推出了12集大型纪录片《大国崛起》,从而再次把有关中国未来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的话题抛给了国人乃至整个世界。


客观地看,《大国崛起》是对五百年来世界九大“霸主”兴衰更替历史的描述和发展模式规律的探讨,并试图给中国发展提供某些经验与警戒的东西。然而,“大国崛起”概念本身似乎透露出这样一种暗示:中国正在谋取“崛起”。也正是这点,既触动了国人由于中国近现代以来受尽西方国家欺侮凌辱的历史悲情,也撩拨了国人由于中国三十年经济快速发展所积淀的民族自信。无论如何,民族屈辱悲惨的历史和民族日趋强大的现实,都给国人的“中国崛起”意识提供了最好的心理预期——民族主义就其正面意义来看,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个民族国家崛起的助推剂。


确实,世界上恐怕再没有哪个民族像中华民族一样盼望着自己国家的崛起了——国人每到年关就会掐着手指头算中国GNP位居世界第几?前面还有几位?何日赶日超美?所以,中国崛起的正当性就在于,套用一句“无厘头”的话,历史上和现实中中国都已经是大国好久了!泱泱吾国,广土众民,焉能自甘人下?焉能不崛起?因此,问题不在于中国应否崛起,而在于中国能否崛起和如何崛起?这才是围绕《大国崛起》而引发的争论焦点问题。


第一种代表性观点认为,《大国崛起》忽视了中国自身存在的各种积重难返的严重问题,诸如两极分化、城乡对立、东西差距、资源匮乏、能源紧缺、生态恶化、吏治腐败、司法腐败、教育腐败、医疗腐败,等等。因此,近三十年来中国社会经济的粗放型增长带给国人的实际上只是一个中国崛起的“泡沫”或者“幻影”。该观点认为,这些问题制约着中国很难实现崛起;即使能够崛起,也是一个需要“苦练内功”的长时段过程。因此,目前讨论中国崛起的问题还为时尚早。


第二种代表性观点认为,中国发展目前已经遭遇到“制度瓶颈”,中国能否崛起的关键在于如何实现“制度突破”,即如何解决目前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社会管理体制等存在的诸多问题,实现与国际“文明制度”的接轨,从而通过“制度变革”释放出中国更大的发展潜力。也有一些学者指出,中国目前体制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但“乌托邦化”欧美制度并加以效法,则不但未必适合中国国情,也有可能使中国重蹈九大“霸主”的覆辙,从而为中国崛起后的衰败埋下隐患。


几乎所有的学者都或多或少地提出,中国崛起的根本不在于中国“硬力量”或“肌体”的强大,而在于中国“软力量”或“精神”崛起。换句话说,中国崛起的实质应该是“中国精神”或“中国文化”或“中华文明”的崛起。其中又有三种观点:其一,中国应该全盘接受西方文化;其二,中国应该自觉回归自家传统;其三,更多的学者认为中国应该在继承和光大中国文化优良传统的基础之上,以海纳百川的气魄充分吸收和借鉴西方文化的有益成分,实现中国文化的“古今一贯”与“中西合璧”,催生并引导人类文明的新方向。


20世纪末以来,国际上的“中国威胁论”和“中国贡献论”此起彼伏、互相消长。无论情愿与否,中国迅速发展的事实都已经和正在深刻改变着世界力量格局。《大国崛起》再次提升了世界其他大国评论家对中国崛起的内在焦虑和高度警惕:其一,中国能否接受现行世界“游戏规则”,并成为世界的“积极性”和“建设性”力量?其二,中国崛起是否依然会遵循九大“霸主”依次兴衰更替的铁定法则,甚至以“铁血政策”改写“力量版图”?就前者而言,西方评论家似乎忘记了强者制定“游戏规则”的事实;就后者而言,西方评论家似乎是出于对本国家民族的利益而作出的本能反应。


中国如果真的能够实现崛起,世界“游戏规则”的修正和“力量版图”的改写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很显然,中国应该充分理解世界其他大国对中国崛起后果的担忧,并坚持以和平合作、互赢互利的路径实现自身的崛起,避免“零和博弈”的可能。中国对世界的承诺是一贯的,然而其他大国的担忧却是不会靠中国的承诺就能消除的。或许,对于它们来说,耐心地“察其言观其行”是一个好的办法。而采取“遏制”或“阻截”的办法,则有可能是在把自己的“假象敌”变成真正的“敌人”。


就笔者观点而言,《大国崛起》带来的激烈争论乃至激烈批评,不但说明了中国崛起存在诸多困难和有待时日,也说明了国人在中国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上的分歧与焦虑。这不表示笔者对中国崛起没有信息,也不是说意见分歧是一种坏事。恰恰相反,听取和平衡各种分歧意见基础之上的国人共识,可能才是中国崛起的真正关键所在。


说到这里,倒是可以建议央视拍一部《春秋五霸》或《战国七雄》的电视专题片,分析和汲取些“五霸”和“七雄”兴衰更替的经验和规律。或许,中国自身的历史经验会更亲切、更直接些。

来源:原道网、孔子2000网、中国儒教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