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东海】中庸和尊卑

栏目:散思随札
发布时间:2015-10-19 13:37:57
标签:
余东海

作者简介:余东海,本名余樟法,男,属龙,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丽水,现居广西南宁。自号东海老人,曾用笔名萧瑶,网名“东海一枭”等。著有《大良知学》《儒家文化实践史(先秦部分)》《儒家大智慧》《论语点睛》《春秋精神》《四书要义》《大人启蒙读本》《儒家法眼》等。

 

中庸和尊卑

作者:余东海

来源:作者授权   首发

时间:孔子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九月初六日丁卯

           耶稣2015年10月18日


 

中庸的庸字有三义,都有经典依据,都说得通。一用义。《说文》:“庸,用也。”中庸就是用中。《庄子齐物论》:“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唯用中而后可通道得道。二常义,恒常,不易。程子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三和义。《广雅释诂》《广雅三钟》并云:“庸,和也。”中庸即中和,道中庸即致中和。

 

儒家最大的特色就是中,中肯,中正,大中至正。相比之下,佛道两家就有所逊色。佛道智慧和道理何尝不高?只是偏离人道,过犹不及。《中庸》说:“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智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佛道两家所患就是“过之”,故不能极平常、道中庸、致中和。康有为指出:

 

“天下之道教多矣,然如耳目鼻口,各得一偏,寡能齐天地之容,协群生之宜者。唯孔子中庸之道,虽极平常,而实诣其至极”云。(转引自陈柱《中庸注参》)

 

《中庸》说:“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此言直中佛道两家之病。索隐行怪,为道远人,远于人伦日用,偏离人道之常,故孔子对道家人物既有赞赏又有批评。佛教也自称中道,毕竟不是大中,以中庸眼光照看,洞若观火。杨墨之不可以为道,更是显而易见。

 

中庸无所不在。在平等与差等、利己和利他、个体和集体、心灵和物质、宗教和科学等等问题上,儒家无不用中,无不中庸。儒家强调的尊卑,也是中庸的尊卑,在中道线上,平等与差等、平等与尊卑相反相成,毫不矛盾。

 

平等之中有差等,有尊卑。天尊地卑,男尊女卑,夫尊妇卑,父尊子卑,君尊臣卑,都是儒经之义。易经说“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又说“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礼记》说:“父者子之天也,夫者妻之天也。”男女、夫妻、父子亦同于天地之道。

 

差等之中有平等,天命之性人人平等,卑者也应得到尊重。《曲礼上》说“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云,尊者应有一定的谦卑精神,即使社会地位低下者也应该得到尊重。这是尊卑的中道,平等和差等的中道。

 

只有平等没有差等和尊卑,会导致社会平面化甚至民粹化;只有尊卑没有平等,尊卑绝对化,那是极权主义。礼别尊卑,同时将尊卑局限一定范围内,避免尊卑绝对化。“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这就是君臣父子尊卑的绝对化,违反儒家原则,属于法家思想,违道远矣。


责任编辑:姚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