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明作者简介:唐文明,男,西元一九七〇年生,山西人,北京大学哲学博士。现任职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著有《与命与仁:原始儒家伦理精神与现代性问题》《近忧:文化政治与中国的未来》《隐秘的颠覆:牟宗三、康德与原始儒家》《敷教在宽:康有为孔教思想申论》《彝伦攸斁——中西古今张力中的儒家思想》《极高明与道中庸:补正沃格林对中国文明的秩序哲学分析》等,主编《公共儒学》。 |
推动儒学复兴,凝聚儒门力量
——在儒家与当代中国思想之创生暨“儒生文丛”第二辑出版座谈会上的发言
唐文明
(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
编者按:西历2013年11月24日下午,儒家与当代中国思想之创生暨“儒生文丛”第二辑出版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会议由弘道书院主办,弘道书院学术部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任锋副教授召集并主持。本次会议采取了对话方式,一方是许章润、高全喜、任剑涛、胡水君、程农、张旭、张龑等来自政治学、法学和哲学等学科的学者,一方是陈明、姚中秋、梁涛、唐文明、慕朵生、任锋等北京儒家学者以及张晚林、林桂榛和陈乔见三位“儒生文丛”第二辑的作者代表,双方围绕儒家与当代中国思想之创生会议主题,在跨学科、论辩式的讨论中展开激烈的思想交锋,新见迭出,精彩纷呈。经与会者订正,现将会议发言纪录公开发表,以飨读者。
我只讲一讲对“儒生文丛”这套丛书出版方面的一些意见。特别遗憾的是这套丛书及《儒生》的主编任重兄没有来。首先,我要向丛书的几位作者和主编表达我衷心的祝贺!这套丛书的意义我在去年“儒生文丛”第一辑出版座谈时也说过,最基本的是两个方面:一是反映儒学复兴的状况以及与儒学复兴相关的一些思考;二是通过丛书出版这件事,凝聚儒门的人气和力量。
这一辑的形式基本是个人文集,里边的很多内容非常有意思,反映了当下中国社会关于儒学复兴的很多有现实意义的话题,可以说现实感很强。不过,我还是觉得有一些方面有继续改进的余地。
首先,《儒生》和“儒生文丛”的定位似乎还是不够清晰。上次我已经讲我的意见表达得非常充分了,就是说,我觉得儒生书系应该定位在民间,而不应定位在学术界,或者说,定位在儒家复兴的实践领域。这有两方面考虑。一个方面,儒家学者身处学术界,可以充分利用学术界的资源,特别是个人文集的出版,完全可以利用学术界的资源。另一个方面,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如果“儒生文丛”定位在学术界,那么,第一很难反映学术界的新成果,第二反而使这套丛书变得不重要,因为儒家复兴这个主题和大学人文学科的研究状况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非常不同步的。在这方面,学术界是走在了民间的后面而不是前面。所以我觉得,“儒生文丛”接下来如果要再做的话,一定要使自己的定位更加明确。我知道这套丛书过去做得非常艰难,特别是主编任重兄,非常不容易。现在既然有弘道基金支持,相信以后会得到更多的支持,应该更正规一些了。定位明确在民间还可能释放出一些力量,比如这一辑有一部分古文写作的内容,就非常值得尝试和鼓励,这是不需要考虑现代大学人文学科的限制的。
其次,“儒生文丛”的策划还可以更加主动、更加有力。上次我也讲过,一定要设定议题,这才符合策划之名。把中国社会里与儒学复兴有关的重要议题提出来,把相关的思考、特别是前沿性的思考呈现出来,“儒生文丛”就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功。如果只是采集式的组稿模式,就比较被动,难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关于这一点,我还是要建议,“儒生文丛”尽量不要出个人文集,最好是以专题为主。
第三,编辑把关还是要更严格、更严谨一点,标准也不能太低。
总之,希望这套丛书能够越办越好!
“儒生文丛”第二辑
学术指导:蒋庆 陈明 康晓光 余樟法 秋风
主编:任重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年10月
书目(七册):
壹.《儒家宪政主义传统》(姚中秋著)
贰.《儒家文化实践史(先秦部分)》(余东海著)
叁.《追望儒风》(米湾著)
肆.《赫日自当中:一个儒生的时代悲情》(张晚林著)
伍.《“亲亲相隐”问题研究及其他》(林桂榛著)
陆.《闲先贤之道》(陈乔见著)
柒.《政治儒学评论集》(任重主编)
【下一篇】【任剑涛】大陆儒家的价值自觉与积极应对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