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民作者简介:张新民,西历一九五〇生,先世武进,祖籍滁州,现为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教授(二级)兼荣誉院长。兼职贵阳孔学堂学术委员会委员,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明史学会王阳明研究会副会长。著有《存在与体悟》《儒学的返本与开新》《阳明精粹·哲思探微》《存在与体悟》《贵州地方志考稿》《贵州:学术思想世界重访》《中华典籍与学术文化》等,主编《天柱文书》,整理古籍十余种。 |
张新民,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教授(二级)兼荣誉院长,贵阳孔学堂学术委员会委员,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明史学会王阳明研究会副会长。撰有专著7部,主编大型丛书4部,发表论文300余篇。
【目录】
绪论:从天道观到心性论思想传统发展的历史渊源与学理脉络
一、传统中国早期的“天人合一”与“知行合一”思想
二、程朱理学系统的天人关系与心性
三、象山心学系统中的宇宙生成论与道德践行工夫
四、阳明早期悟道的心路历程与工夫论特点
五、阳明悟道后施教方法的实践化展开与灵活性调整
六、阳明良知本体实践学展开的工夫路径及其特点
上编 传统天人合一与知行合一思想探赜
第一章:先秦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
一、“天人合一”说的两个解释学向度
二、德配天地的“三才”说
三、生物不已的天道观
四、内外合一的生命观
五、“参赞化育”的生态学意蕴
六、简短的结语
第二章:天命与人生的互贯互通及其实践取向——儒家“天人合一”观与“知行合一”说发微
一、天道性命的一体通贯
二、“天人合一”说的形上与形下两重含义
三、“知行合一”说的本体论诉求与实践性取向
四、生态伦理责任与人伦道德责任的双重承担
第三章:周敦颐思想中隐含的“天人合一”义理旨趣——纪念周敦颐诞辰一千周年
一、人在宇宙生成论中的自我定位
二、“理”“性”“命”三者的互贯与互通
三、“天道”与“圣德”一体而不二
第四章:朱子“去恶全善”思想的本体论与工夫论
一、人性本善论与“理气”思想
二、“恶”的来源及其非本体性
三、“天理”“人欲”与“道心”“人心”
四、本体即工夫的善恶关系
第五章:“天人合一”与“知行合一”说新解——以王阳明心学思想为中心
一、“天人合一”思想的早期源头
二、“一”与“多”:“人道”与“天道”的和谐一致
三、本体与现象:形上形下完整世界的实现
四、存在与实践:真善美境域的达致
五、伦理与责任:价值与生态共同体的建构
中编 儒佛互动与理学思想世界的产生
第六章:儒释之间:唐宋时期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特征——以儒学的佛化与佛教的儒化为中心
一、唐代的儒佛交流与会通
二、北宋理学建构的佛教触媒因素
三、南宋思想世界的儒佛对话
四、唐宋儒佛合流的历史发展趋势
第七章:心学思想世界的建构与拓展——以王阳明整合儒佛思想资源的学术活动为中心
一、踏上儒家正学的早期心路历程
二、政治压力环境下的学术策略主张
三、形上旨趣的展开与落实
四、禅宗思想资源的批判性吸收
五、儒家尽心之学的充量发挥
六、无执无着的人格生命形态
七、彻上彻下贯通合一的学问境界
八、儒者必有的人间秩序关怀
九、孑L孟道统的继承与发扬
下编 心学思想的产生与致良知实践
第八章:论王阳明实践哲学的精义——以心学的发生学形成过程为中心线索
一、“龙场悟道”的本体论实践意义
二、从方法证人本体的实践性探寻
三、“百死千难”的悟道实践经历
四、本体与方法的实践性互动
五、余论
第九章:儒家生死实践智慧的超越性证取与突破——王阳明龙场悟道新论
一、人性光明的贞定
二、得失荣辱的超越
三、生死实践智慧的证取
四、儒家成圣方向的坚守
五、事上磨炼工夫的重要
六、心性自得之学的开显
第十章:经典世界的心学化解读——以王阳明龙场悟道与《五经臆说》的撰写为中心
一、默记《五经》以印证心性
二、透过文字直返本心
三、《五经臆说》的政治学微义
四、《六经》皆心之纪籍
五、《六经》乃心之常道
六、尊经即尊道
七、思想世界的心学化转型
第十一章:寻找下学上达的心性体认施教方法——论静坐方法在王阳明工夫系统中的价值与意义
一、静坐施教方法的揭出
二、补弊纠偏方法的寻找
三、心性本体世界的证人
四、本体与工夫的统一
后记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