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沂】综论各种孔子史料的可靠性

栏目: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24-08-13 21:08:46
标签:
郭沂

作者简介:郭沂,男,西元一九六二年生,山东临沂人,复旦大学哲学博士。现任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哲学系教授,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科隆大学客座教授,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威斯康星大学富布莱特研究学者,中国孔子基金会副秘书长。著有《中国之路与儒学重建》《郭店竹简与先秦学术思想》《子曰全集》《孔子集语校注》等。

综论各种孔子史料的可靠性

作者:郭沂(首尔大学哲学系教授)

来源:选自“尼山儒学文库”之《儒学何以反本开新》

 

在现存的古籍中有大量有关孔子的史料,虽然一概怀疑是错误的,但完全相信也不足取。下面我尝试着把这些史料按照可信程度大致地划分为三大类,并略加甄辨。

 

第一大类为基本可靠的史料,其目有七:

 

1.《论语》类文献

 

从上文的辨析看,包括今本《论语》在内的《论语》类文献是基本可靠的。

 

2.孔子遗著

 

《孟子》《荀子》《庄子》等先秦古书中皆载有孔子作《春秋》之事。《史 记·孔子世家》更明确地说孔子“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

 

《春秋》是孔子所作的历史著作。其内容虽然不是孔子对自己思想的直接阐述,但著名的《春秋》笔法却生动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思想。所以孔子本人对此书非常看重。据司马迁记载:“孔子曰:‘后世知丘者以《春秋》, 而罪丘者亦以《春秋》。’”(《史记·孔子世家》)《春秋》一书在当时的现实政治中的确产生了很大影响。如孟子说:“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孟子·滕文公下》)司马迁也说:“《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史记·孔子世家》)

 

什么是《春秋》笔法呢?司马迁概括道:“据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约其文辞而指博。故吴楚之君自称王,而《春秋》贬之曰‘子’;践土之会实召周天子,而《春秋》讳之曰‘天王狩于河阳’:推此类以绳当世。贬损之义,后有王者举而开之。”(《史记·孔子世家》)从《史记》《汉书》等可靠文献看,孔子曾作《书序》,应是历史事实。

 

《史记·三代世表》载:“孔子因史文次《春秋》,纪元年,正时日月,盖其详哉。至于序《尚书》则略,无年月;或颇有,然多阙,不可录。”《汉书·艺文 志》载:“故《书》之所起远矣,至孔子纂焉,上断于尧,下讫于秦,凡百篇, 而为之序,言其作意。”相传今本《尚书·小序》即为孔子所作,但自宋代以 来,学者多有怀疑。我认为,《古文尚书》和今本《尚书·小序》的可靠性不 能轻易怀疑。郭店竹简引用了多条《古文尚书》中的材料,其中大部分见于 今传《古文尚书》(有几条不见于今本,说明今本有佚文)。更有意思的是, 《古文尚书》中有一篇叫《大禹谟》,《尚书》的《小序》称此篇为《大禹》,而 在郭店竹简中,此篇正叫《大禹》。这说明《小序》相当原始,这就为孔子作《小序》的说法增添了新的证据。

 

如上所述,今本和帛书本《易传》中还保存了孔子的《易序》《序乾文言》《乾坤大义》等遗著。

 

3.《诗》《书》《礼》《乐》《易》

 

孔子曾经对其前的重要典籍作过系统整理。这正如《史记·儒林列传》 所载:“故孔子闵王路废而邪道兴,于是论次《诗》《书》,修起礼乐。”当时《诗》《书》失序,故孔子为之“论次”;礼乐崩坏,故孔子将其“修起”。

 

从《史记》中孔子“序《象》《系》《象》《说卦》《文言》”的记载看,孔子 对《周易》的整理主要也是“论次”。其中,《系》即今之《易经》(卦爻辞皆  系于卦爻之下,故谓之“系辞”);《彖》《象》即今之《象传》《象传》;《说卦》 包括今之《说卦》前三章之外的部分和《序卦》《杂卦》的全部;《文言》大部分已佚,今之《乾文言》第一节即其残篇。也就是说,孔子曾对《易经》和其前业已存在的《象》《象》《说卦》《文言》等早期《易传》加以“论次”。

 

《诗》《书》《礼》《乐》《易》再加上《春秋》,号称“六经”,孔子又以之为教材。

 

李镜池先生因《史记·孔子世家》中有“孔子以《诗》《书》《礼》《乐》 教”之语推测“可见孔子没有拿《易》来教;人说孔子以《六经》教弟子,恐怕在西汉才有这个说法”。对此,我曾指出:“孔子早年尚未学《易》、作《春秋》,其教授科目盖只有《诗》《书》《礼》《乐》,久而久之,将四者并称便约定俗成;而《易》《春秋》为孔子晚年所治,故常常不与前四者并称。”今观郭店竹简,有多处将“六经”并称,如此李镜池之说不攻自破。

 

这五部经典虽然不是孔子直接阐述其思想的著作,但皆为孔子所整理,当然也体现了孔子的思想,其中《乐经》已佚。

 

4.孔子所述其他历史文献

 

有些历史文献,虽不在“六经”中,但由孔子转述传承,亦当含孔子之思想,如保存在大小戴《礼记》及上海博物馆藏战国竹简中的有关文献等。

 

5.《春秋》三传中的有关文献

 

《春秋》三传都是阐释《春秋》的,但阐释方式有所不同。《左传》功在明《春秋》之事,《公羊传》和《谷梁传》功在明《春秋》之义。

 

《左传》为与孔子同时的左丘明所作。《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载,孔子 “西观周室,论史记旧闻,兴于鲁而次《春秋》,上记隐,下至哀之获麟,约其 辞文,去其烦重,以制义法,王道备,人事浃。七十子之徒口受其传指,为有所刺讥褒讳挹损之文辞不可以书见也。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左传》中有大量关于孔子的记载,当为信史。

 

《公羊传》出自公羊高,《谷梁传》出自谷梁子。两人俱为子夏弟子,故两书有关孔子的记载亦属有据。

 

6.先秦儒家子书

 

所谓儒家,实际上就是由孔子、七十子和七十子后学代代相传所构成的 学术团体。所以儒家子书中有关孔子的记载皆有其传承,其源头就是各种口 传和笔录的《论语》类文献。正因如此,儒家学者对有关孔子言行的记载的真伪应相当了解。《孟子·万章上》载:

 

咸丘蒙问曰:“语云:‘盛德之士,君不得而臣,父不得而子。舜南面而立,尧帅诸侯北面而朝之,瞽明亦北面而朝之,舜见瞽度,其容有蹙。孔子曰:于斯时也,天下殆哉岌发乎!’不识此语诚然乎哉?”孟子曰:“否。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

 

万章问曰:“或谓孔子于卫主痈疽,于齐主侍人瘠环,有诸乎?”孟子曰:“否。不然也。好事者为之也。”

 

《荀子·儒效》载:

 

客有道曰:“孔子曰:‘周公其盛乎!身贵而愈恭,家富而愈俭,胜敌而愈戒。’”应之曰:“是殆非周公之行,非孔子之言也…… ”

 

这一方面表明先秦时期就有人将他人的言行事迹假托于孔子,另一方面表明孟、荀等儒家学者能够明辨真伪。

 

7. 《史记》中的《孔子世家》和《仲尼弟子列传》

 

《史记》一书虽成于汉代,但司马迁治史严谨,此二篇是他研究孔子及其弟子的专著,后世谓之实录。

 

第二类为比较可靠的文献。有些文献虽然比较可靠,但来源庞杂,难免受各种传闻的影响,以致鱼目混珠。其目有三:

 

1.历代史书中的有关记载

 

中国古代史家有秉笔直书的传统,历代正史、别史所载有关孔子的言行事迹,多有所本,值得参考。

 

2.历代传注中的有关记载

 

中国拥有悠久的经学传统,所以传注之学特别发达,而尤以汉唐时期为 胜。在汗牛充栋的典籍传注中,散见大量有关孔子言行事迹的文字,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3.历代子书中的有关记载

 

作为严肃的学者,历代诸子所述孔子言行事迹当有一定根据,但又由于 对有关史料并非有所传承,故其难免受孟子所说的“齐东野人之语”“好事者之为之”的影响。

 

第三类是大致为依托的文献,其目如下:

 

1.《列子》《庄子》中的有关文字

 

《庄子》一书,太史公已明言:“大抵率寓言也。”(《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对于《列子》一书,刘向《列子叙录》云:“且多寓言,与庄周相类。”故 两部书虽为先秦古籍(笔者不支持《列子》为伪书之说),但所载孔子言行,多非信史。

 

2.纬书中的有关文字

 

纬书是经学神学化的产物,所载孔子言行,多属依托。

 

3.杂史、野史、小说、神话中的有关文字

 

两汉时期,儒家开始被宗教化,孔子也随之被推上神坛。在这个过程中, 形成了许多有关孔子的传说,散见于各种杂史、野史、小说、神话类古籍,多荒诞不经。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虽然对历史上有关孔子的记载依真实程度分为基本 可靠、比较可靠和依托三大类,但不可一刀切。也就是说,第一类并非字字真实,第三类亦非句句伪妄。其间的虚虚实实,只能靠人们再加斟酌了。

 

 

责任编辑:近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