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安梧作者简介:林安梧,男,西历一九五七年生于台湾台中,祖籍福建省漳州,台湾大学首位哲学博士。曾任台湾清华大学、台湾师范大学教授,台湾慈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院长,《鹅湖》社主编、社长,现任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特聘教授,台湾元亨书院创院山长,山东尼山圣源书院副院长。著有《王船山人性史哲学之研究》《中国宗教与意义治疗》《儒学革命:从“新儒学”到“后新儒学”》《儒学与中国传统社会之哲学省察》《人文学方法论﹕诠释的存有学探源》《当儒家走进民主社会:林安梧论公民儒学》等。 |
惊闻 李泽厚先生仙逝,恸悼难已,作嵌名联敬挽之
泽悦众学,启美思,讲康德,开批判,西体中用,说物说心,启蒙本体,莫非情也;
厚生群机,诠三史,释论语,作今读,彻幽通明,究文究史,救亡功夫,诚尔哲耶。
辛丑立冬前四日惊闻 李泽厚先生仙逝,思昔忆往,恸悼难已,制为嵌名挽联,深切缅怀,祝祷 先生一路好行,际比天界,哲鉴两间,再启人文。
林安梧敬谨叩首
2021年11月4日
附记
李泽厚先生的仙逝,宣告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但我相信这也预告着他的思想之重新开启。这些年来,中国思想界对他的重视是不够的!我认为应该更重视李泽厚先生的哲学。
认识李泽厚先生超过三十年,虽不常见面,但思想上,我认为是相通而相知的。他的「情本体论」常被误解为「唯情主义」,这是不适当的。我以为他的「情本体论」与我所说「存在与价值的和合性」,彼此是相通的。这正可以矫治现代性工具性理性的异化论题。我以为巴曼尼德(Parmanides)以来「存在与思维的一致性」之原则,不能优先于「存在与价值的合和性」之原则。就李先生的理论来说,情本体论要是优先的。这是中国哲学的特色,也是中国哲学进到世界哲学的重要门径。
另外,他说的「西体中用」也常引起许多误解,有人问起我,该如何理解。我说这与「中体西用」的「体用」一词,有很大的不同。若从王船山的道器合一论来说,就好理解了。船山强调「无其器则无其道」,李泽厚先生说的「西体」正是「器」体,由此来说承体启用,因而有「中用」,中用正所以使得西学与中学深入交融和合,而成就新的「中道」之体也。
上个世纪八零年代,我写作《王船山人性史哲学研究》一书,逐渐陶铸出一种「本体发生学」的思考方式,这正与李泽厚先生的「人类学历史本体论」思考很相近。兴许这原因,在一九九一年在海南认识,就谈得投契。近二十余年来,我强调「由外王的学习而进一步调节内圣」的思考,这与李泽厚先生的西体中用说的思考,是可以相应来讨论的。
李泽厚先生是大我一辈的前辈学者,与蔡仁厚先生、余敦康先生、余英时先生,四位先生都是一九三零年出生的,「两余两厚」,先后作古,三年间竟都仙逝了。思之念之,唏嘘难已!兼通文史哲的学者诚属不易,看那火炬依旧燃烧着,心里念想,要呼吁更多同道朋友,投入更多的材薪,让那火炬日新又新,生生不息!
(作者林安梧,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元亨书院院长、台湾清华大学原通识教育中心主任。)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