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海涛】齐鲁文化经典文库之《荀子诂译》印象简谈与百卅处错字偶拾

栏目:散思随札
发布时间:2021-01-19 19:17:17
标签:《荀子诂译》
姚海涛

作者简介:姚海涛,男,西元一九八一年生,山东高密人,山东大学哲学硕士。现为青岛城市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先秦儒家哲学、荀子哲学。

齐鲁文化经典文库之《荀子诂译》印象简谈与百卅处错字偶拾

作者:姚海涛

来源:作者授权   发布

 

 

 

一、

 

山东是齐鲁之邦、孔孟之乡、儒学高地。自周公封鲁、太公封齐以来,文化即已繁盛起来。之后,出现孔子、孟子两位圣人。荀子也曾十五岁游学稷下,三为祭酒,最为老师,后为政兰陵,著书终老此地。先秦三圣贤以道自任,燃烧自己,发光发热,照耀着齐鲁大地。自此之后,山东与孔、孟、荀三位圣人就分不开了。齐鲁学人莫不引以为豪。

 

改革开放之后,此地出现了一出版社,名曰齐鲁书社。根据百度百科,“齐鲁书社,成立于1979年春,是一家以出版文史古籍和学术著作为主的专业古籍出版社。建社以来,该社始终坚持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的原则,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党的出版方针,脚踏实地地走出了一条葆特色、出精品、创名牌、树形象之路,被海内外读者誉为‘文兴齐鲁,功在学林’。其出版物在全国各级图书评比中多次荣获大奖。”

 

此书社也是笔者非常尊重、喜爱的书社,书架上有不少此书社之书。如童书业先生的《先秦七子研究》,高亨先生的《周易大传今注》(以上二书是毕业临别之际,同专业同宿舍的山大张克宾兄所赠,至今宝爱之),杨朝明的《鲁文化史》,郭墨兰、吕世忠的《齐文化研究》,逄振镐的《齐鲁文化研究》,王世舜的《庄子注译》,杨朝明、宋立林的《孔子家语通解》等等。齐鲁书社不愧为专业古籍出版社,鄙人从其所出版之书中,受到诸多学术滋养,对其专业水平异常感佩,心亦怀感恩之情。

 

二、

 

本人从事荀子研究有十余年了,国内出版社的《荀子》版本,见其好者,必收藏之。当然作为“齐鲁文化经典文库”系列之《荀子诂译》早已入藏并断续观览。爱之切,故苛之严。今天要检讨的正是此书。当时之所以收藏此书,一是因为是《荀子》较好的版本,二是因为齐鲁书社的名气,三是因为作者是业内老专家。想杨倞作注之后,还有当代一杨氏有功于《荀子》,不亦乐乎!在检讨之前,再次声明,作者是我敬佩的老专家,出版社是我尊重的出版社,之所以检讨此书,纯是“以仁心说,以学心听,以公心辨”。(《荀子·正名》)

 

检讨文献详细信息:

 

杨柳桥.荀子诂译[M].济南:齐鲁书社,2009.

 

 

 

 

 

 

 

关于此书,王天海先生在《荀子校释·前言》中曾有过公允的评价——“正文分为‘释诂’和‘译话’两部分……此书‘释诂’部分摘采诸家校说以《集解》本为主,间用按语标明己见。采他说简要明了少引考证,出己说则略引书证及古训。此虽是其所长,然亦不免有断章取义之弊。较为严重的缺点是臆改原文比梁氏(引者注:梁启雄)过甚,已犯整理古籍之大忌。其‘译话’部分畅达者有之,牵强者亦有之,故得失参半。”(参阅王天海.荀子校释(全二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第8-9页。)王天海指出了该书的严重缺点有二:一是,臆改原文;二是,译话有牵强之处。

 

笔者在拜读此书时,确实发现王天海先生指出的此二缺点。不过,笔者还要指出其另外的缺陷。

 

第一,标点不当。作者喜短句,故对原文点标点过多、过频、过度,甚至到了影响阅读连贯性的程度。在此不举例,有心者阅览可见。

 

第二,错字过多。王天海氏已经指出了该书有“臆改原文”过甚之弊。其臆改部分当然属于作者之学术意见,笔者不予置评。即使臆改原文不是病,就以常规出版物校对之眼光观之,这本书的错字之多,错得离谱,错得过分,错得让读者都捏一把汗,一时让读者手足无措,以为买到了一本盗版书。总之,问题太多太多,多如牛毛,不可胜数,未达到国家合格出版物相关标准。

 

按《图书质量管理规定》第五条规定:“差错率不超过1/10000的图书,其编校质量属合格。差错率超过1/10000的图书,其编校质量属不合格。”第十七条规定:“经检查属编校质量不合格的图书,差错率在1/10000以上5/10000以下的,出版单位必须自检查结果公布之日起30天内全部收回,改正重印后可以继续发行;差错率在5/10000以上的,出版单位必须自检查结果公布之日起30天内全部收回。出版单位违反本规定继续发行编校质量不合格图书的,由省级以上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五十条的规定处理。”

 

按相关规定,《荀子诂译》一书56万字,错误不应多于56处。以本人的拙眼观之,错误量极其惊人,远超此国家标准。有时一页之中,错误之处竟然多达六处之多。如《成相》一篇之中,错字竟达10处之多。确实有些触目惊心!以致于在看这本书时,笔者有一个非常大的体会,以找到错字为荣了。若找不到错字,我倒感觉到不安心了。找到错字了,那才知道鄙人对荀子确实是有些了解了。

 

笔者校对以《宋本荀子》《荀子集解》《荀子简释》《荀子简注》《荀子校释》《荀子译注》《荀子新注》《荀子集释》《新译荀子读本》《荀子今注今译》《荀子汇校汇注附考说》等诸多版本,并结合《说文解字》《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工具书进行,甚至还用到了《荀注订补》《慎子集校集注》等。只有同时违背以上所有书目,并且不属于作者“自得之见”的文字错误,方视为错误。

 

所用参考书目如下:

 

[1]荀况撰.杨倞注.宋本荀子(全四册)[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7.

[2]王先谦撰.沈啸寰,王星贤点校.荀子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2016.

[3]钟泰.荀注订补[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 

[4]梁启雄.荀子简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3.

[5]章诗同.荀子简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

[6]王天海.荀子校释(全二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7]张觉.荀子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8]楼宇烈.荀子新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8.

[9]李涤生.荀子集释[M].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79.

[10]王忠林.新译荀子读本[M].台北:三民书局,2009.

[11]熊公哲.荀子今注今译[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

[12]董治安、郑杰文、魏代富整理.荀子汇校汇注附考说(全三册)[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8.

[13]许慎撰.徐铉校定.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13.

[14]王力等编.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5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年.

[15]许富宏.慎子集校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3.

 

三、

 

现将勘误按《荀子诂译》出现页码先后之序罗列如下:

 

前言部分:

1.第1页:“齐宣王……建立学宫”云,属于对稷下学宫建立时间认知错误导致,当为“田齐桓公”。

2.第2页:“渡过”当为“度过”。

3.第5页:“而树立起了自己的《性恶》说(《性恶》篇)”,很明显,第一个性恶当用引号,而不是书名号。

4.第6页:“我国古代的所谓‘性善’说,并不是荀子所创始”中的“性善”当为“性恶”。

正文部分:

5.第1页:“磋尔君子”当为“嗟尔君子”。

6.第1页:“匏巴鼓琴”当为“瓠巴鼓瑟”(此处错2字)。

7.第3页:“非其质不美”当为“其质非不美”。

8.第3页:“泉鸟息焉”当为“众鸟息焉”。

9.第4页:“苟卿”当为“荀卿”。

10.第9页:“《诗》《书》之愽”当为“《诗》《书》博”。

11.第10页:“不同而告”当为“不问而告”。

12.第12页:“顺《诗》、《书》已耳”当为“顺《诗》、《书》而已耳”,夺一“而”字。

13.第13页:“有法度而不疎略”中的“疎”当为“疏”。虽然二字可通,但此处是简体白话翻译,用“疎”实为不妥。

14.第37页:“《周复》”当为“《周易》”。

15.第61页:“反铅察之”当为“反鈆察之”。

16.第66页:“蒙魌”当为“蒙倛”。查之他本,皆为“蒙倛”,虽二字相通,但不可擅改,且未加说明。

17.第67页:“钟泰:乏下,面下削也。〇按:刘校、锺解是也。”很明显,“锺”当为上“钟泰”之“钟”。

18.第67页:“魌,方相也”之“魌”当为“倛”,原因前已说明。

19.第67页:“按:魌,《说文》作‘?4?0’,云:‘?4?0,丑也;人逐疫有?4?0头。’”以《说文》查考之,上句中的“人逐疫”当为“今逐疫”。

20.第67页:“毛廧、西施,天下之姣也,衣之以皮魌,则见者皆走也。”此句错有四。查之《慎子集校集注》一书第7页,可知。其一,“毛廧”当为“毛嫱”;其二,“天下之姣”当为“天下之至姣”;其三,“皮魌”当为“皮倛”;其四,“见者皆走也”,衍一“也”字。

21.第67页:“冒熊皮者,惊躯疫痨之鬼,如今魌头也。”此句错误有三。其一,“惊”前夺一“以”字;其二,“躯”当为“驱”;其三,“痨”当为“疠”。故此句当为“冒熊皮者,以惊驱疫疠之鬼,如今魌头也。”

22.第83页:“阐见杂博”当为“闻见杂博”。

23.第83页:“以为仲尼、子弓为滋厚于后世”中的“滋”当为“兹”。

24.第84页:“那是不能相遇,齐谓之綦”当为“两足不能相过,齐谓之綦”。(错误达6字之多)

25.第85页:“子游氏之贼儒”当为“子游氏之贱儒”。

26.第94页:“歪邪”当为“歪斜”。

27.第110页:“视硗肥”当为“视墝肥”。

28.第121页:“家贵而愈俭”句中的“贵”当为“富”。

29.第121页:“负扆而坐”当为“负扆而立”。

30.第129页:“并,而不二,所以成积也”当为“并一而不二,所以成积也”。夺“一”字,故不可通。从其译话来看,此“一”亦不当夺。

31.第133页:“‘道德’与下重复,应以‘道德’为是。”此句作者引杨倞“道德”或当为“政治”之说,而原文已经改为“政治”。此处“应以‘道德’为是”中的“道德”无疑当是“政治”之误。

32.第140页:“危亡的国家使筐匮富足、府库充实。筐匮太富足、府库太充实,而百姓贫穷,这叫做上满而下漏。”此两句中出现了两次“筐匮”。经查阅《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其中的“匮”有三义。若解为“柜子”。如《尚书·金縢》:“乃纳册于金縢之匮中。”这个意义后来写作“柜”。若解为“盛土的竹筐”,则通“篑”。如《尚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而不可解为“缺乏,不足”义,也就是匮乏。由于此两句属于“译话”,还是搞清楚些为好。但思之良久,觉得此两义皆未完足,解为“柜子”,意为“放置公文档案”之用,而解为“盛土的竹筐”,亦不类。查《荀子》原文为“筐箧”,是为盛放财物之器。如何处理?还是用原文中的“筐箧”,不译为上。

33.第150页:“鼋鼍䲡鳣”当为夺“鱼鳖”二字,当为“鼋鼍鱼鳖䲡鳣”。查其“译话”是有“鱼鳖”的,只是原文夺此二字。

34.第151页:“加绝万物之上”中的“加绝”当为“加施”。

35.第153页:“禁滛声”当为“禁淫声”。

36.第153页:“防滛除邪”当为“防淫除邪”。此处与上处皆用异体字,所为何事?

37.第168页:“平闹市之征”当为“平关市之征”。此处的“译话”部分竟然也跟着误为“免除闹市的征收。”

38.第173页:“飞凫凫雁若烟海”当为“飞鸟凫雁若烟海”。

39.第187页:“三军用力”当为“三军同力”。

40.第209页:“杨末”当为“杨朱”。

41.第211页:“共已(yǐ)”当为“共己(jǐ)”。

42.第224页:“别契卷而信”中的“卷”当为“券”。

43.第227页:“其事上也,忠顺而不懈”中的“事”当为“待”。据卢文弨,“待”俗间本作“侍”。

44.第238页:“接之以声色、权制、忿怒、患险”中的“权制”当为“权利”。

45.第247页:“安值将卑执出劳”中的“执”当为“势”。

46.第252页:“故明主尚贤能”当为“故明主尚贤使能”,漏一“使”字。

47.第259页:“郭璞《小海经》注”中的“《小海经》”显然当为“《山海经》”。

48.第262页:“礼仪备,而君子归之”中的“礼仪”当为“礼义”。

49.第267页:“而是博学”当为“而博学”,多一“是”字。

50.第269页:“上之于上也”当为“下之于上也”。

51.第276页:所引郝懿行“陿阸,犹狭隘也,谓民生计穷慼”中的“穷慼”当为“穷蹙”。

52.第284页:所引杨倞注引《书》“惟时有苗弗率,汝阻征之”中的“阻”当为“徂”。

53.第298页:“埶拘则冣”当为“执拘则冣”。

54.第300页:“是将之威也”当为“是将威也”,多一“之”字。

55.第301页:所引钟泰《荀注订补》“此节论子发辞赏之非,典《强国》篇旨无涉,疑《正论》篇之文,误入于此者。”其中的“典”当为“与”,“误入于此者”句前夺一“而”字。

56.第309页:所引杨倞注引《新序》中有“当今之时,为秦乃何”中的“乃何”当为“奈何”。

57.第312页:所引杨倞注“应侯,秦相范睢,封于齐地。”句中的“齐地”不灵“应也”。

58.第337页:“人们以为桀王、纣王常久地保有”中的“常久”当为“长久”。

59.第343页:“称远迩而等贡献”中的“迩”当为“近”。

60.第363页:“苟怠惰愉懦之为安”中的“愉”当为“偷”。

61.第369页:“‘素末’本作‘素末集’”当为“‘素未’本作‘素未集’”。

62.第369页:所引杨倞注“朱弦疏越”中的“疏”当为“通”,是为“朱弦通越”。此处错误不在此书,《宋本荀子》《荀子集解》等本亦误。因原文为“朱弦而通越也”,此处正是解此句,故当为“朱弦通越”。又或者云,《荀子》原文难道不是“疏越”吗?稳妥地讲,虽疏与通义近似,要么原文误,要么注文误,必居其一也。

63.第376页:所引王引之注“凡经传中‘七’、‘十’二字多误伪,不可枚舉……大夫减两为三也”中有三处错误。一,“误伪”当为“互讹”;二,“舉”当用简体“举”;三,“减两为三”中的“两”当为“而”。

64.第382页:“非顺孰为修之,君子莫之能知也”当为“非顺孰修为之君子,莫之能知也”。其中字有误倒,标点亦误。

65.第389页:“疏三下就停止”中的“疏”当为“梳”。

66.第391页:“则必徘徊”中的“徘徊”后夺一“焉”字。

67.第391页:“鸣啼焉””当为“鸣号”

68.第392页:“犹末足也”当为“犹未足也”。

69.第400页:“皆得齐焉”当为“皆得其齐焉”,漏一“其”字。

70.第400页:有两处“流慢”皆当为“流僈”。

71.第405页:“著诚、去讹”当为“著诚、去伪”。

72.第411页:“冶世反是也”当为“治世反是也”。

73.第421页:下注中所引本作“作之,则将须道者之虚,则入……”中的“则入”当为“则人”。因其不可读,故改为“则入”,则原不可读之为“则人”,查之《宋本荀子》,为“则人”。

74.第422页:所引王引之注“谓之虚”后夺一“也”,“言心壹于道”中的“心”与“壹”误倒,“其余又多脱文”中的“多”当为“有”。

75.第433页:“凡知人之性也”当为“凡以知,人之性也”,漏一“以”字。

76.第438页:“正利而为,谓之争”中的“争”当为“事”。

77.第440页:“诵数之儒,亦昏乱也”当为“诵数之儒,亦皆乱也”。

78.第441页:“名实互纽”当为“名实玄纽”。

79.第447页:“凡邪说、辟言之离道”中的“离”“道”之间夺一“正”字。

80.第449页:第一行“故,期、命、辨、说者”当为“故,期、命、辨、说也者”,漏一“也”字。

81.第451页:“祆辞不出”当为“祅辞不出”。

82.第454页:“无以节欲而闭于多欲者也”当为“无以节欲而困于多欲者也”。

83.第466页:“间者曰”当为“问者曰”。

84.第475页:“尧同于舜曰”当为“尧问于舜曰”。

85.第484页:“为不善者诅”中的“诅”当为“沮”。引“传曰”后漏一句号。另,此处擅改原文过甚。

86.第487页:“夫故天下不能与争能”中的“不”后衍一“能”字。

87.第489页:“对之于宋”当为“封之于宋”。

88.第492页:“君子埶之心如结”当为“君子执之心如结”。

89.第493页:“君子由之姣以好”当为“君子由之佼以好”。

90.第494页:“杨倞:姣,亦好也”当为“杨倞:佼,亦好也”。

91.第499页:“□□□,愿陈辞”当为“愿陈辞,□□□”。

92.第499页:“隐辞疾贤”当为“隐讳疾贤”。

93.第499页:“悖乱昏莫不知极”当为“悖乱昏莫不终极”。

94.第499页:“周比欺上”当为“比周欺上”。

95.第501页:“□□□,愿陈辞”当为“愿陈辞,□□□”。重出。

96.第502页:“不敢欺上”当为“下不欺上”。

97.第506页:“天下以明”当为“为天下明”。

98.第507页:“请问其名”当为“愿问其名”。

99.第507页:“其深藏而外胜敌者邪?”当为“甚深藏而外胜敌者邪?”。

100.第511页:“功被天下,为万事文”当为“功被天下,为万世文”。

101.第513页:“功业甚博,不见善良”当为“功业甚博,不见贤良”。

102.第514页:“皓天不复,忧无强也”当为“皓天不复,忧无疆也”。

103.第517页:作者按语“曷惟共同”当为“曷惟其同”。

104.第519页:所引杨倞注“《诗·小雅·出东》”中的“出东”当为“出车”。

105.第521页:“问士以壁”中的“壁”当为“璧”。

106.第522页:“往迎而相”当为“往迎尔相”。

107.第529页:“患至而后虑”后夺一“者”字。

108.第532页:“济济枪枪”当为“济济鎗鎗”。其下注释亦同此误。

109.第536页:“《韶护》”当为“《韶》《護》”。

110.第540页:“教之富之”当为“教之诲之”。

111.第541页:“凡百事,理而相守也”当为“凡百事异理而相守也”。

112.第544页:译话“被西方氐羌族俘虏的人”当为“西方氐羌族被俘虏的人”。

113.第560页:引俞樾注误处有五处。当为“礼所谓‘四十始仕,五十命为大夫’者,盖指卿、大夫、元士之嫡子而言,此明言‘匹夫’,则殆谓卿之俊士、选士矣。荀子不直曰……”。“礼”后夺一“所”,“仕”字误为“士”,“嫡”误为“适”,“殆”后夺一“谓”,“荀子”后夺一“不”字。

114.第567页:注释“流哲”当为“流喆”。

115.第567页:引杨倞注“哲”当为“喆”。

116.第567页:“有不用而自作”之“自作”前夺一“改”。

117.第568页:“不食不饮”当为“不饮不食”。

118.第568页:“仲尼、颜渊,知,而穷于世劫,迫于暴国”句标点误。当为“仲尼、颜渊,知而穷于世,劫迫于暴国”。

119.第581页:“‘夫遇不遇者,时也,贤不肖者,材也;君子博学深谋’三句十八字”中的“十八”当为“十九”。

120.第584页:“非仁莫能行”,“仁”下夺一“人”。

121.第587页:“以养其亲,而无孝子之名”句,“而”前夺一“然”。

122.第587页:“何为而无孝子之名也”,衍一“子”。

123.第590页:“夫恶有不足哉”句,“不足”后夺一“矣”。

124.第595页:“子贡问孔子”当为“子贡问于孔子”。

125.第599页:“志不在……志不在”后夺二“于”字。

126.第604页:“凤在列树,麟在郊野乌;鹊之巢可俯而窥也”标点误。当为“凤在列树,麟在郊野,乌鹊之巢可俯而窥也。”

127.第607页:“黼衣、黼裳不茹荤”句,“黼裳”下夺一“者”。

128.第608页:“敢问取人”当为“请问取人”。

129.第611页:“颇渊”当为“颜渊”。

130.第623页:“箸数万言”之“箸”当为“著”。

 

四、

 

所谓人无完人,书无完书。偶有误失,在所难免。若误失既多,则会让人质疑其专业水准。齐鲁书社这一著名出版社,竟出了惊天大纰漏,实在让人惊讶,以致有掉下巴之虞。其“译话”部分,笔者未及细看,上所勘误中,仅及几处,想来错误也不会少。


行文至此,平心而论,笔者依然认为,齐鲁书社是一优秀的古籍类出版社,只是蒙了一粒微尘而已;笔者依然认为,杨柳桥先生是对《荀子》注释有贡献的专家,只是其“自得之见”有些偏颇之处而已;笔者依然认为,《荀子》研究离不开好的文本推进。有志于荀学研究者,勉焉!

 

责任编辑:近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