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海涛】剖析与建构并行的思想历程——《荀子思想理论范畴及体系》平议

栏目:书评读感
发布时间:2024-08-31 14:38:47
标签:
姚海涛

作者简介:姚海涛,男,西元一九八一年生,山东高密人,山东大学哲学硕士。现为青岛城市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先秦儒家哲学、荀子哲学。

【姚海涛】剖析与建构并行的思想历程——《荀子思想理论范畴及体系》平议

作者:姚海涛(青岛城市学院)

来源:作者授权发布,原载《邯郸日报》202459日第5



 

古圣先哲的思想深度与广度是决定其历史地位的最重要因素,也是决定其受现代学术关注程度的最大变量。如今,学界基本达成了共识,即荀子是先秦儒家乃至诸子百家的集大成者。虽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由于学术偏见与执拗导致荀子其人其学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但荀学的学脉从未断绝。当近代学科范式下的科学研究迤逦而来,荀子由于思想的博大与深邃,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兴趣,得到了很高的学术评价。在新时代的学术研究中,荀子研究越来越受到学界重视,渐渐成为儒学研究的重地,乃至中国哲学研究的重镇。

 

一部优秀的荀子研究专著

 

河北邯郸,燕赵大地,荀子故里,是荀子年少成长、学习之地。一直以来,此地学人对荀子情有独钟,自觉担负着弘扬与研究之责任。邯郸学院向来重视荀子研究,聚集了大批荀子研究者。《邯郸学院学报》打造的“赵文化研究”专栏在第七届高校社科学术期刊质量检查与评估中荣获“特色栏目奖”,早已成为荀子学术圈内的知名刊物。

 

综观2023年的荀子研究,作品不断,成果丰硕。据笔者的不完全统计,仅学术专著便有8部之多。在这些著作之中,由邯郸学院刘振英、田青撰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荀子思想理论范畴及体系》堪称一部优秀的荀子研究大作。书名点明了此书的基本写作理路,即整合范畴与体系,以范畴解析为基础,以体系建构为归宿,从学术史与范畴学相统一的视角展开研究,坚持历史与思想融合统一的学术立场,以图豁显荀子哲学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正因如此,可用“文本与诠释互显的典范之思”和“剖析与建构并行的思想历程”来概括此书的精妙大义。

 

文本与诠释互显的典范之思

 

文本与诠释互显、剖析与建构并行的理路贯注于全书的每个章节,洒遍各个角落。学术研究最忌讳脱离文本,由思想野马随意驱驰,任其所之。如此以来,所想所得虽多,皆成无根之游谈,贻笑于大方之家。《荀子思想理论范畴及体系》绝无此病,其以《荀子》文本为基础,以还原古义为手段,结合荀子所处之历史情境,锚定荀子人性学说的言说对象是秦昭襄王、齐湣王等国君,看到人性恶所带来的社会后果是暴力与战争。

 

该书将性恶说定位为荀子学术的基本点,荀子礼学即由此展开,礼、分、群等次第铺开,全幅彰显出了“礼宗”荀子思想的博大与精深。唯有如此开阔的学术视野,荀子礼的六大属性:政治属性、道德属性、伦理属性、生物属性、经济属性、教育属性才能呈露无遗。由此解开了荀子人性恶之旨归,非是为人性而人性,而是致力于社会的正理平治,塑造群居和一、隆礼尊师的社会秩序。该书不从抽象的人性论角度论说,而从矛盾统一体的角度看待性善与性恶之说,坚持先天与后天、道德之性与智识之性相统一的多元融合立场,极具思想穿透力,显示着作者力图在更深层面耕耘荀子思想的学术追求。

 

荀子本人最重概念性剖析,在其书中有大量定义,其理论哲思正是奠定在明晰化的概念基础上,才建成了一座金碧辉煌的先秦人文主义大厦。《荀子思想理论范畴及体系》深契荀子大义,以扎扎实实的学问态度和孜孜矻矻的学问精神,将心、性、王、圣、礼学、群、分主要的范畴抽绎出来,逐一进行细密剖析,从概念入手董理荀子思想,是为得之,真正做到了文本与诠释互显。荀子思想理论主要范畴的分析是本书的根基所在,为后续研究开展奠基。文本与诠释互显的典范之思,由是确立。

 

剖析与建构并行的思想历程

 

学术研究大抵有两个层面:理解与创新。对于荀子研究而言,理解指的是探索未知,获取新知,厘清已有认知的缺漏,理解荀子文本的真实意蕴。创造指的是,通过分析和探索荀子彼时面对和解决的诸问题,提出化解现实问题的创新性解决方案,以为实践提供可能的指导。历来的荀子研究不外乎围绕这两个层面展开,仅有或偏于理解,或偏于创造之别,同时绾合理解与创造者并不多见。《荀子思想理论范畴及体系》正是佳例。

 

该书熔理解与创新为一炉,合剖析与建构于一处,既有新的理解,又有新的创造,向读者呈现了剖析与建构并行的思想历程。该书以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三章的大篇幅,重新建构起了全新的荀子哲学思想体系。从该书体系建构的学思历程中,可以看到,一个荀子便跨越了秦之先与后。先秦之时,思想自由活泼,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气魄。这从荀子与诸子学说的交锋、批判、扬弃中,从荀子与同时代的商鞅、墨学、韩非等复杂思想关系的揭橥中皆历历可见。

 

该书分析了商鞅与荀子时代相同,理论基石与逻辑起点却异,分别是农战与性恶,由此得出了人的解放途径分别是化性起伪与刑赏。二者有着尖锐对立之点在于:好战与反战、重法与隆礼、废儒贬学与尊儒重学。可以说,这些分疏进一步简别了儒家法家,夯实了荀子的儒家身份。

 

该书商兑了墨子与荀子间兼爱与礼义之同与异,对尚同与王制的核心要义,天论与天志的不同旨归,节葬与厚葬的不同宗尚等,皆有同情之了解,深刻剖析了各自的优点与缺点,不急于作是非判断,留给读者思考空间。

 

该书处理了韩非子与荀子扯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从二人师徒、文献的天然学术关联以及受申不害的影响角度进行探研,分析二者迥异的学术品格,讨论差异化的礼学与法术之学,给出了让读者心服首肯的答案。

 

该书掇拾了秦代之后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人物董仲舒、朱熹、王阳明、谭嗣同,以之作为思想史进程中重要的参照标准,与荀子思想对勘,和荀子展开跨时空对话,由此照见荀子之于这些思想家潜移默化的影响,由此彰显出荀学在思想史上从未缺位,只是以一种隐蔽的、通变的形态存在罢了。

 

该书提出了先秦和合学的概念,由此出发厘清了从《国语》《管子》《墨子》《周易》的和合形态发展,由此观照荀子“乐论”“议兵”“富国”等范畴,以和合的线索串连起了荀子与董子的学术关联,实是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的创新之说。

 

该书展现了向来为学界所忽视的荀子与朱子间的学术关联,从心性化育的实现路径立论,从现实背景、思想活跃度、学术旨归层面进行了对照式论证,从工夫论、目的论向度进行了诠释,足以推进学界相关研究。

 

该书揭示了王阳明心学对荀子的承继与摒弃,辨析了荀子礼学与谭嗣同维新仁学,指出了荀子思想理论体系的总纲:尊王隆礼,建构了荀子思想体系的三大维度:成圣维度、王道维度、方法论维度。剖析与建构并行的思想历程,由是证成。

 

祝贺《荀子思想理论范畴及体系》取得的学术突破!期待越来越多的学人关注荀子研究!热望未来出现更多更好的荀子研究新成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