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东海作者简介:余东海,本名余樟法,男,属龙,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丽水,现居广西南宁。自号东海老人,曾用笔名萧瑶,网名“东海一枭”等。著有《大良知学》《儒家文化实践史(先秦部分)》《儒家大智慧》《论语点睛》《春秋精神》《四书要义》《大人启蒙读本》《儒家法眼》等。 |
小醇而大疵
——荀子的两大错误
作者:余东海
来源:作者授权
首发
时间:孔子二五七零年岁次庚子九月十一日癸卯
耶稣2020年10月27日
韩愈《读荀》说:“孟氏醇乎醇者也。荀与扬,大醇而小疵。”说孟子是义理精纯的醇儒,正确;说荀子“大醇而小疵”则错。荀子是小醇而大疵。荀子思想驳杂,问题和错误不少,大疵有二。
其一、恶攻子思、孟轲和孔门弟子。
《荀子·非十二子》中,将子思、孟轲与它嚣、魏牟、陈仲、史鳟、墨翟、宋钘、慎到、田骈、惠施、邓析等人并列,斥责他们乘世道不宁,饰邪说,交奸言,以混淆是非,搅乱天下,斥子张、子夏、子游们为贱儒。
子思大贤、孟轲亚圣,都是道统传人,子思《中庸》、孟轲《孟子》都是儒家正经、中华圣经。子夏、子游、子张位列孔门十二哲,子游、子夏又列孔门四科之文学科。《孟子公孙丑上》称“子夏、子游、子张皆有圣人之一体”云。三人虽各有不足,又各有优长,都受到过孔子的赞肯。
荀子虽赞美孔子之学最正确,舜禹之治最理想,但如此斥责侮辱恶毒攻击子夏、子游、子张们,其对孔子的认同度尊重度,未免自己悄悄打了折扣,或者说,无异于对孔子有某种程度的否定。把子思、孟轲们学说斥为邪说而扫除之,又如何能够真正地“上则法舜禹之制,下则法仲尼子弓之义”哉。
荀子的第二大错误是否定本性之善。
本性即仁性、天性、先天之性、天命之性。此性纯善、至善、超善,是超越善恶对立的形上之善,当然不杂丝毫不善。荀子不识此性,不信性善,便入不了中道之门。
荀子又主张“化性起伪”,意谓通过后天人为的努力,变化先天本性的不良。此语出自《荀子·性恶》:“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此言足证荀学之无根,昧于本性昧于天。礼的形式固然是人为,礼的精神则本之于天命天道,岂有不良哉。
荀学没有内圣功夫,缺乏道德根基,培养不出真正的圣贤君子;所开出来的外王学和礼学必不纯正,导不出真正的王道政治和礼乐制度。
以上两个错误都是原则性的。孔子说“诬文武者罪及四世。”荀子侮辱诬蔑子思孟子和孔门弟子,虽不如诬文武严重,但也不可等闲视之。倡导性恶论则大本已失,误导天下,遗患无穷。导出韩非、李斯两个法家大腕,是其学术逻辑的必然。荀子虽然不赞成韩非、李斯之法学,但其学缺乏内力,收拾不住。
近年来统合孟荀的主张喧嚣一时,于儒家的弘扬无益也。孔孟之道形上形下一体,内圣外王自足,并不需要荀学配合,没有荀学没关系。当然,既然有了荀学,于政治和礼乐不无见识,可称为准外王学或准礼学,不妨作为参考借鉴。
综上所述,荀子小醇而大疵。因为大疵,故为外道;因为小醇,勉强儒门,故特列其书《荀子》为儒家副经,定其位为儒门外道,或者儒门杂家。儒门杂家比所有杂家、包括各门各派的杂家和无主杂家都优秀,但比起醇儒又差得远。
责任编辑:近复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