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海军】道理可以让人变得更强大,也可能更脆弱——写在二〇二〇届硕士生毕业之际

栏目:散思随札
发布时间:2020-07-06 20:30:09
标签:毕业送别辞
曾海军

作者简介:曾海军,男,西元一九七六年生,湖南平江人,中山大学哲学博士。现任四川大学哲学系教授,四川大学哲学系《切磋集》系列书系主编,著有《神明易道:〈周易•系辞〉解释史研究》(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年)《诸子时代的秩序追寻——晚周哲学论集》(巴蜀书社2017年)。

道理可以让人变得更强大,也可能更脆弱

——写在二〇二〇届硕士生毕业之际

作者:曾海军

来源:“钦明书院”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零年岁次庚子五月十六日庚戌

          耶稣2020年7月6日

 

大学任教十余年,写过几次迎新辞,却还未曾写过送别辞。前几天晚上约毕业班同学聚餐,一来庆祝成功考博的几位,二来在即将离校之际算是告别晚餐。吃过之后,在微信群里跟大家留言说,不敢相信今晚吃的是告别晚餐,总感觉只是像平时那样一起吃个饭。并顺便发挥道,人生中很多重要时刻都是这样,经历的时候跟平时没两样,只有成为过去之后,回想起来才明白过来,那是不一样的时刻……随后感慨颇多,有想过是否写一篇送别辞。但鉴于自己一定要克制这种写作的冲动,还是忍了下来。直到我收到毕业生慧琳同学送我的一幅水彩画,觉得有学生用心如此,我也就只好不惜时间和精力了。为了配上这幅画,我终于下定决定写一篇毕业送别辞。

 

 

 

第一次写毕业致辞,不免回想十几年来我们方向培养硕士毕业生的情况。自丁老师2003年开始招生第一届硕士生至今,已培养近七十位毕业生,其中毕业之后继续在其他高校攻读博士学位的同学有二十五位。经过这么多年的培养,成就肯定是有的,但存在的问题也很多。我最想感慨的,是发觉我们方向的向心力并不如我预期的那么好,彼此间的分歧很大,愈行愈远的人也不在少数。或许这也没什么,大概是我起初把一个共同体想简单了。可是我还猛然发现,服膺如此重视家庭的儒家文明,却有大量大龄未婚的毕业生。若仅在配合这个社会的晚婚晚育,那也不算问题,却分明发现有不少对婚姻不以为然、至少很不上心的人。每一个大龄未婚者背后都有一个焦虑的家庭,每一个大龄未婚者都存在滑入独身主义的危险,每一个大龄未婚者难免有意、无意地配合着反婚姻、反生育的谬论。我知道,每一个大龄未婚者都有自身特殊的遭际,不可一概而论,但接受儒家的道理后究竟如何在这些方面自处,这个问题最大。正如我跟丁老师交流的那样,在所有同学当中,对道理敏感的同学就会用道理干扰生活,不敏感的同学毕业后就忘了个干净,其实还是这两类人最多。即便毕业后多年的同学,也还需要开导说,要始终把生活放在首位,不要用学来的道理去过滤生活。从这么多年毕业同学的身上,让我清楚看到,道理可以让人变得更强大,也可能更脆弱。这是我在这一次毕业致辞中最想说的意思。

 

我非常清楚,在这个女权至上的时代,一个在人生历程中无足轻重的老师胆敢对学生的婚姻指手画脚,难道是想找打吗?指手画脚其实说不上,不是不敢,主要生性没这么霸气。若道理分明,心有底气,指手画脚一番又如何?很多学生可能正需要有这种优秀的老师修理修理,可惜我还不够优秀。我也不过就是一个学儒家道理的人,只因先学了一些年头,忝列老师之位。儒家道理未必学得有多好,至少比起丁老师差远了,但我自以为儒家道理实实在在地改变了我,让我在很多方面都变好了。这种改变并非脱胎换骨式的,而是一点一点地变化的,从那些与禀性最契合到气质上最艰难的道理,实打实地变化了很多,也有很多依旧在努力改变之中。也基于这种经验,我跟丁老师说,让人满意的其实是那些学业未必有多优秀但真有改变的同学,至少看不出道理造成什么困扰,而是分明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化。儒家道理能让人变得多强大,这个完全因人而异,亦不必强求,但至少不能让人变得更脆弱。

 

 

 

(图片来自网络)

 

为什么会变得脆弱呢?就因为学了道理,自以为可以把整个世界拆解一番,然后用自己的头脑根据道理重新安装一遍。知道那是一种什么感觉吗?就好比小时候的淘气鬼,把一个电视机拆个稀烂,然后自以为能重新安装好。结果发现,无论怎么折腾,总有一些多出来的零件不知道如何安装,心里能不慌吗?还能踏实过日子吗?儒家其实最反对这种搞法,但却是这个时代最主流的意识形态。怂恿每一个人依靠自己的头脑去拆解这个世界,所有传统文明或社会制度,都要经由自己的理性头脑从复杂的文明系统中剥离出来,比如是否结婚或生育,变成自己可有可无的选择项,这是非常可怕的。当一个小淘气鬼把电视机拆开之后重新装回去,真的意味着这个电视机变成了自己可理解的物件吗?当然不可能,他重新装回去也只是懵懂的模仿,一个很重要的零件和一个很不重要的零件,在他手头根本分不清轻重。传统文明和社会制度在时空中构成的复杂性远比一个电视机庞大千万倍,任何人在其跟前还比不了那个小淘气鬼。怂恿一个人学那个小淘气鬼去拆解,其实是一件很恶毒的事,毁坏的不是一个电视机,而是整个人生。儒家文明从根本上不是这个路子,但还是免不了有同学自觉不自觉地受到影响。所谓脆弱,就是拆解之后再也放不回去的那种心慌,或者自以为放回去了,却一有事就惊、一出事就慌。破坏了文明系统原有的牢固性,脆弱就是必然的。

 

一个人自以为可以从传统和制度中将婚姻或生育剥离出来变成自己的选择,剥离出来后永远也不知道在文明系统中的重要性在哪里,最后只可能凭着欲望做选择,还打上最为时髦的旗号叫“权利”。学了儒家道理,就会懂得家庭生活和婚姻制度,我们并非现成地生活于其中,更不是只能被社会习俗所捆绑。我们在之中总有相当的余地,去积极地迎向那婚姻和家庭生活。一个人大龄未婚,乃至果然终身未婚或未育,这不是不能理解,也并非全然不可接受。对于有的人而言,总有难以抗拒的实情在。没有哪个人生来就是为了结婚或生育的,结婚或生育肯定不是人生的全部。没有结婚,人生依然还有值得追求的;没有生育,也不影响人生其他方面的价值。但一个人无论在结婚或生育之外取得多么伟大的成就,也必得以未婚或未育为憾。这正是通过学习道理可以让人看清楚的,道理可以提醒人保持一定的距离或空间,把问题看得更清楚,心里变得更笃定,也就可以显得更强大。可若自以为有权利将婚姻或生育剥离出来,变成可有可无的选择,自己没有选择,不但不以此为憾,反以此为荣,要为此辩护,乃至扯上一面独身主义的大旗,这决非强大的表现,而必然变得脆弱。一个人把婚姻或生育问题剥离出来,根本不可能凭借自己的头脑就能重新安放好,很可能一辈子就纠缠在其中。为了对抗婚姻或生育,必得倾其人生全部的力量,本来想排除婚姻或生育的干扰,实则让整个人生都蒙上了婚姻或生育的阴影。至于那些个生来就是为了反对结婚或生育的人,比起那些生来就是为了结婚或生育的人,只会更愚蠢。

 

很奇怪,一届硕士生的毕业致辞,怎么就变成婚姻与生育的讲座了呢?这无关乎本届毕业生一男五女的性别比例,我们方向毕业的同学存在大龄未婚现象,但这更多地是这个社会高学历人群的普遍现象。婚姻或生育只是借以说明问题的一个例子,并无特别呈现的意思,各种问题皆可作如是观。学道理者都容易犯这种错误,以为学了道理就意味着有资本对这个格格不入的世界随意拆解,然后按自己理解的那样去重构。每一次重构都是痛苦的历程,好不容易有所安定,一遇到问题又得从头把这个世界重新梳理一遍,又是一番痛苦的折腾。等到重新调试好了,问题早已变成过去。于是自始至终在这种不断的调试中折腾,却从来没有真正面对和解决过问题。将每一次问题都变成世界或人生的头等大事,换谁谁受得了?重构的脆弱性必然导致脆弱的人生,动不动就不打算毕业,动不动就不准备结婚,还有动不动就退群,等等,都是脆弱的症候。

 

总的说来,借婚姻或生育说事,只是不希望同学们学道理学来学去,还变得更脆弱了。这个社会的人正在变得越来越脆弱,连小学生自杀的新闻都不断曝出,这恐怕是不争的事实。导致脆弱的原因很复杂,而克服生命的脆弱性都离不开内心的强大。学道理说到底就是为了在复杂的生活当中做到通情达理,在颠簸的人生路上保持内心笃定,从而在各种天灾人祸跟前显示出强大。可惜的是,学道理并非学技术,谁也无法做出包学包会的承诺。我从来就特别感慨教育的有限性,尤其在大学体制中对着一群追求精致生活的大学生讲做人的道理,其实很别扭。我常常想象那种最适宜讲道理的场合,其实是在劳作过程中变得皮糙肉厚,然后在闲时分享一下待人接物之道。所谓“渴时一滴如甘露”,劳作之余在畅谈道德性命的满足之中酣睡,皮实与心诚才符合内外交相养之道,身与心同时保持着强大。现代生活不只让人失去了劳作的锻造,皮没法变实了,而且还教会人用权利侵蚀性命,心没法变诚了。

 

以这种论调说权利,有甚于对学生的婚姻指手画脚,可谓冒天下之“更”大不韪。但其实我是尊重权利的,权利或自由都自有其深厚的传统,是一个复杂文明系统中的东西。只不过权利与婚姻、生育这种问题一样,决不能从一个文明系统中拆解出来,变成自己手头的一个零部件。我们常常说一个东西是一把双刃剑,我以为没有比权利这个东西更像是双刃剑了。我们从来都是把权利当成一个全好的东西去学习,甚至恨不得把我们国家和社会的所有问题都跟权利的缺失相关联。若将权利描述为一把利剑,往一个人手里塞一把对付别人或社会的利剑,所有人都必定很欢喜。然而,却鲜有人能看出来,当将这把利剑刺向别人时,这把双刃剑同时也在刺向自己。只有让这把双刃剑放回其自身的文明系统中,才可能发挥更好的作用。西方社会向许多其他国家兜售民主自由时,都有类似的问题,而黑人社会是最大的恶果。要说现在全世界表现得最脆弱的种族肯定就是黑人,是什么导致黑人要向全世界宣称“黑人命贵”呢?因为脆弱。美国黑人自从懂得了权利,便将权利变成手头的利剑刺向别人,为自己争取到最好的福利,但同时这把双刃剑也刺向了自己——除了游行示威就是游手好闲,此外就什么都不会了。

 

最近山东高考替代事件影响很大,我稍微关注过据说被替代过两次的事件。虽说此事早已说法不一,真假难辨,但这并不影响我借最初的版本说明问题。与很多人关注的点不一样,我特别注意其中一个细节,即与替代她上大学的班主任女儿相比,她在多年后发展得还很不错,而替代者却不过是在一所学校做后勤。要说一个人在社会中蒙受的不公,除了冤杀之外,大概就算这种被偷走的人生了。罪大恶极者不一定需要杀人放火,偷走别人的人生,其罪可诛。我特别注意到此人发展得不错,是想表明她终究没让自己的人生完全停留在高考落榜的阴影中,除了没能上大学这种人生的缺憾始终都在,但她的人生总体上还是完整的。当然,这是由于此人当年并不知道自己被替代,假如她及时知道自己被替代会怎样呢?最有可能的两种情形,一种是,即使知道了也奈何不了当时的权势,一番折腾之后,也还是如现在这样过来了;另一种是,多少年来都折腾在维权的道路上,或许就碰到了今天这种情势才得以为人知晓。相信很多人都力主后一条道路,多少年来在“秋菊打官司”的影响下,人们推崇的就是这种为了自己的权利不懈斗争的形象。但没人会想,权利本质上只是往外争取利益,虽说可能是本该属于自己的利益,若此生停留在这上面,这对于一个人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图片来自网络)

 

对于任何一个人而言,人生有很多事情,结婚、生育或高考,都是人生中的大事,有人顺利就有人曲折,但无论哪种情形,事情再大,也不能笼罩了整个人生。有人很不幸,在一件事情上多灾多难,只有依靠内心强大的力量才可能挺住,实质上就是让这件事保持在人生路上应有的状态,而不能扩散开来把一辈子的事都耽误了。脆弱的人遇上这种事,往往迈不过这道坎,出各种状况。学道理可以帮人看清事情的真实原委,以内心强大的力量让每一件事保持其应有的状态,但也可能成为偏激的帮手,反而让自己的陷溺带上更强的理由,导致变得更脆弱。权利作为一个人要明白的道理,其作用十分复杂。懂得权利当然也会帮到人,但害人的一面却容易被无视。很多人一辈子陷入茫茫的维权之路,人们只会说正是社会的不公所导致,丝毫怪不到维权本身。我也真没法说维权就错了,有时候面对狗仗人势、欺人太甚,不由得人不奋起反抗,但权利就是最好的旗帜、是唯一的可能吗?维权真的会耽误或丧失更好的可能性,有人起初未必不是出于正当的争取,最后却变成死缠烂打,把自己的一生都搭进去了。这其中的根本原因在于权利是不养人的,而且稍不留神还会侵蚀人的心灵。黑人社会作为人类权利斗争的最大恶果,却依然不被正视。我真不是要反对权利,而是要把权利放回其应有的位置,学儒家道理的人尤其要明白,不要让事事都离不开权利。权利观念以其无比的正确性,几乎占据了全世界所有人的心,希望我们学儒家道理的人,能稍稍保持某种距离。

 

终于要说到本届硕士毕业生上来了,行文至此,心里已经明白,这已经是一篇离题万里的毕业致辞了。之前在毕业同学跟前透露过会写一篇毕业致辞,想必各位同学满怀期待从文中读到对自己三年学业的评价,结果发现好不容易结束了婚姻与生育的讲座,又大谈社会热点与国际局势,彻底辜负了毕业同学的感情。其实,借题发挥的用意是有的,可并没有忘掉我们这届毕业生。罗慧琳就是我了解的那种内心强大之人,我一直说她运气不好,有点干啥啥不成的感觉。也不是说慧琳就特别灾难深重,而是她从小属于那种比较耀眼的成长,可能大学之后是不是就有点“泯然众人矣”的意思。大学毕业工作几年,还得回过头跨专业考硕士,辞职、受骗、失恋,居然还失眠,学业上跌跌撞撞,深一脚浅一脚,虽说又考上了博士,却难以避免大龄未婚的尴尬。可慧琳从来就示人一种欢乐开怀,以至于丁老师常挤兑她没心没肺。不畏人生艰难,把问题不当问题,这是慧琳的禀性里自带这种气质。与此相比,杨南的气质就比较黏稠一些,容易把问题放大。儒家道理从来讲究变化气质,但生活经验中能成功变化的并不多,气质恰恰更容易吸纳助己而非克己的道理。道理可能帮人解决问题,也可能把原有的问题放得更大,甚至可能把隐藏的问题显明化。至少看不出来道理让罗慧琳变得更沉稳,或让杨南变得更清爽,却明显让刘晓飞更纠结。毕冉还是那个毕冉,张茹梦也还是那个张茹梦,她们的学问长进明显,未来的学术道路可期,道理对她们自有一番滋养。徐亚兰的可贵之处在于决不为道理所困扰,好好生活才能好好体会道理,这是我们方向很多同学都拎不清的。

 

不只在这一届硕士毕业生中,甚至在所有毕业同学中,我会特别推举罗慧琳,不是因为她给我画了一幅画,而是她最接近我们对同学的期待。儒家哲学方向培养硕士生,有多少人能走上学问的道路,又有多少人成为出色的学者,这个不必期待,也没法期待。我们总希望一个人是健康、阳光、积极向上的,其实就是能让人放心。罗慧琳这种就能让人放心,她无论在哪里,总能带着一份豪气感染别人一起欢乐。她固然不是发而皆中的那种,却离做一个正大光明、坦荡磊落的人最近。作为一种期待,不能指望都像罗慧琳那样自带气质。每个人的气质不一样,有十分怪癖、阴郁、冷漠之类的,儒家道理可以变化气质,而不会说这是每个人选择的权利;每个人的遭际不一样,有特别曲折、不幸、悲惨什么的,儒家道理可以强人心志,而不会说这是每个人权利的缺失。儒家是为己之学,也是时时为他人着想的学问,若自己先挺立不起来,染上了各种现代病而变得那么脆弱,自己都让人放心不下,还如何可能为他人着想、为社会担当呢?因此,所谓婚姻、生育、高考、权利,等等,说一千道一万,都不过是为了衷心祝愿本届毕业同学,还有往届已经毕业、未来终将毕业的同学,拒绝脆弱,永远追求做一个堂堂正正、坦坦荡荡的人!

 

庚子年五月十五于华西新村

 

责任编辑:近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