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石林作者简介:许石林,男,陕西蒲城人,中山大学毕业,现居深圳。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杂文学会会长、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中国传媒大学客座教授,曾获首届中国鲁迅杂文奖、广东省鲁迅文艺奖、广东省有为文学奖。主要作品:《损品新三国》《尚食志》《文字是药做的》《饮食的隐情》《桃花扇底看前朝》《幸福的福,幸福的幸》《清风明月旧襟怀》《故乡是带刺的花》《每个人的故乡都是宇宙中心》等。主编丛书《近代学术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民族风俗卷》《晚清民国戏曲文献整理与研究·艺术家文献》《深圳杂文丛书·第一辑》。 |
我这么喜欢声色的人,也渐渐地不听音乐会了
作者:许石林
来源:作者授权
发布
原载于 “许石林”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零年岁次庚子二月十九日甲寅
耶稣2020年3月12日
【一】移植剧目
京剧《春秋配》,张君秋、沈福存先生的好听。
《春秋配》、《谢瑶环》(原名《万福莲》)等等戏曲,都是陕西渭南人李芳桂编剧,现在的陕西地方戏除碗碗腔皮影能演,但能够演出全部的恐怕也不多了。更不见别的人学、别的戏种比如秦腔演出。
倒是京剧将这两个戏唱了个红。
秦腔现在倒热衷于搬移植京剧的剧目,秦腔版《锁麟囊》,简直不敢听,每听一句都让人恨不得钻地缝儿。
秦腔版有两个:一个甘肃的,一个是陕西的。
任何一个版本也没听几句就作罢。听得人难为情得不行。感觉很傻。
现时,千万别移植人家常演不衰已经红透天的剧本,因为人的试听习惯,先入为主太麻烦了。同一个剧种同一个流派的不同角儿,有些微不同,观众都炸了天似的,何况剧种之彻底不同。
倘若从前的名艺人在世,绝对不会犯简单移植的错误,他们会判断。一般来说,戏曲中的经典剧目,一个角儿唱红了,别的流派的角儿通常不碰人家的吸,一定会自己独创一个月剧目,不是不跟别人争观众,是放着平路滩涂不走,谁愿意故意翻别人的坡峰啊!
剧目移植,从前不少见,但从前的移植,有个条件:信息相对封闭,此剧种观众根本不知道原剧种怎么唱,没有先入为主,故看移植剧目以为本剧种原创。现在可不一样,传播如此便捷、视听如此便利,因此,十个移植剧目九个半必傻。从前的剧目移植,若先看此剧种,则彼此剧种就不一定能接受。就像我看秦腔《周仁回府》,改成京剧《周仁献嫂》,谁唱都不好听、不解馋,即使是叶盛兰复活,也不行。
【二】笛子
看公号文《为什么拉京胡的必须会吹笛子》,评论道——
艺多不压身,早晚会用上,如京剧《白蛇传》,张火丁那一段【南梆子】:“许郎夫他待我百般恩爱”,有一个版本:前面的过门儿夹几声笛子,就是冒几下,非常好听,一下子把白娘子婚后初尝人间幸福的甜蜜感表现出来了。其他没加笛子的版本,不对比就不知道加了笛子的有多好!
如果乐队有人会笛子,演出就不用另请人了,另请人就吹几下,似乎不值。估计大多数乐队不会笛子,所以观众见到的绝大多数演出没有加。就像做菜,少某一味小佐料,食客不对比着吃就以为不加已是最佳,岂不知加了此小佐料味道会更好,这就是至于至善。
听老录音,秦腔旧乐队有笛子,笛音能给悲郁的秦声加一些跳跃的亮色,现在的秦腔配器,乐队几乎听不到这些了,反倒是胡琴这个主奏乐器把许多过门等等演奏让敲打弹拨乐夺了去,叮叮咚咚地,十分琐碎小气——没办法,这是应运而生的变化,“惟乐不可以为伪”,我们秦人开始变得琐碎小气了嘛。
毛进睿博士:给许公请安!说起笛子,就想到小时候接受的新中国学院派竹笛,经过一代前贤的努力,把地方戏曲的伴奏乐器提升为独奏乐器。表面上看是地位的提高和体系的进步,实际上背离了以唱词为主、旋律为辅的音乐文学传统,堕入不断复杂炫技、追求外化音乐语言的下流。最终得不到根源的滋养,逐渐只能放弃…
复毛进睿博士:这正是我这么喜欢声色又敏感的人,却逐渐不听所谓器乐专辑、听不进去音乐会的原因。
毛进睿博士:像您这样述古守正的文化工作者真是凤毛麟角,然而麟凤与世长存,猥兽野禽终将草木同朽。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产品的所谓进步发展,几乎无一不是声色变厉、氓愚与俱的进步发展。念之怒由心起、悲从中来。愿公珍摄……
2020年3月12日
责任编辑:近复
【上一篇】【吴钩】宋人治“豆腐渣”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